大學曾有一門基礎課程,探討在全球化浪潮下,美國文化對世界各國,尤其對年青人的影響。荷里活電影、迪士尼樂園、美式快餐、牛仔時裝、超模、NBA、世界500強……幾乎代表了二十世紀最優越、時尚、先進的文明產品。Hyper-reality,夢幻比現實還更真實,人人趨之若騖。
近年來,中國硬實力和軟實力都突飛猛進,東升西降之說已不新鮮。然而,黑暴事件突顯了香港教育界及學術界在這方面的脫節、滯後。從小被錯誤的歷史觀誤導,對祖國又缺乏正確認識,年青人實難抵禦各種陰謀與陷阱。
國民教育要收立竿見影之效,需滲透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中。
第一,教育局、教育機構、中、小學及大學,要有清晰的教學目標,更新優化課程內容,去蕪存菁。第二,因應不同科目,中、小學、幼兒師資培訓須加入國情與文化內容,在日常課堂施教,由科組負責人推動及監督。第三,評核要求及評分佔比,需配合課程目標與內容,達致教、學、評一致。第四,正規課程以外:校內課外活動、早會、週會、學術日、遊學、比賽;以及校外比賽包括學科、音體藝、朗誦、辯論、閱讀、寫作、STEM、傑生選拔等,適切地融入國情內容,調整得獎標準及增加項目。第五,循國際試例如IB、IGCSE等申請香港各大學的非聯招學位,應加考一項國情筆試,這相類於教育局由2023年9月起,BLT(《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及格成為公營學校教師入職條件之一。筆者有朋友多年前修讀PGDE(教育文憑)課程,電腦應用重考合格才獲頒畢業證書,事理同出一轍。既然運用公帑資助大學生學費,非聯招考生有責任應考,或作為入讀後升級的條件。
國民教育推行經年,優化現有策略措施,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恆。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