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講話中,習近平主席寄語香港「不斷增強發展動能」,而關鍵之一是更主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2020年,長居廣東省而年齡介乎6-18歲的港人已逾十八萬,惟他們於內地接受教育,選擇有限。香港家長向來重視子女教育,若能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提供更多樣的教學模式,將減少北上港人的後顧之憂,從而更投入參與大灣區建設,把握機遇。
今天,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同步開學,為港生提供更豐富的教育選擇,見證香港進一步融入大灣區,意義深遠。
兩校位處廣州南沙,由西九高鐵站前往南沙,只需35分鐘。民心港人子弟學校採用「中小學一條龍」辦學模式,提供香港課程,與香港教育制度接軌。學生可參與香港中學文憑試,並以此成績報讀香港、內地以至海外大學,無疑甚具吸引力,故報名熱烈,人數超過預期。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開學,則意味大灣區再添一所頂尖大學,並促進粵港兩地的科研合作。
教育有新選擇,除了滿足北上的港人家長需要,更讓下一代茁壯成長。下一代既能獲取寶貴的內地生活經驗,熟悉內地民情,又能保持與香港的聯繫,兼具國家觀念和國際視野。畢業後穿梭香港與內地,將遊刃有餘,前途更見光明,並有助貢獻香港,貢獻國家。
兩校開學是粵港合作的大進展,加快要素(特別是人才)流動。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報名熱烈,可見港人子女學校大有可為,香港政府應繼續與大灣區各級政府合作,推動更多港人子女學校成立。猶為重要的,是香港教育局不能把目光局限於香港,應更積極有為,制定全面的大灣區教育政策,扶助港生及港人子女學校。
以民心港人子弟學校為例,每年學費高達10至12萬人民幣,基層家庭難以負擔。要讓港生享受優質而廉宜的教育,教育局必需確立「錢跟人走」的原則,參考現有的「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把跨境經濟援助擴展至基礎教育。此外,隨著港人子女學校陸續開辦,未來將有更多居於內地的港生應考中學文憑試。教育局須盡早籌謀,於內地設立試場,免卻他們舟車勞頓之苦。
早前,我們民建聯委託香港政策研究所,就大灣區教育政策提出建議,還望政府詳加考慮,盡早推出大灣區教育政策,以應市民之呼,以讓香港更主動參與大灣區建設,增強發展動能。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