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與廣東省官員舉行視像會議時提出了「逆向隔離」建議,讓有意北上本地居民先在香港進行7天的閉環式隔離再入境內地,廣東省及深圳市的與會官員都表示支持,並同意設立專班商討細節和落實。筆者認為,「逆向隔離」除可紓緩目前港人北上難的問題,更可善用本地未被充分利用的隔離設施,減少資源浪費的同時,亦可為未來進一步擴大與廣東省恢復人員往來打下好的基礎。
香港社會若要推動疫下復常,既要推進對國際的通關,更要擴大與內地人員來往。惟現時本港與內地的疫情水平相距甚遠,不具備擴大人員來往的客觀條件,而目前每日2,000個過關名額又實在太少,難以滿足港人北上的需求。若想在不增加內地防疫壓力的情況下擴大兩地人員來往,閉環式的「逆向隔離」是折衷的過渡方案。
事實上,早前內地為港援建的河套區隔離設施一直未被善用,該設施擁有4,500間獨立房間,以及逾萬張床位,若能改為港版健康驛站,既可以善用中央的支援資源,亦可於短時間內增加更多通關名額,紓緩每日過關名額不足的問題。加上河套地區鄰近深圳,隔離完成後閉環交通北上亦十分便捷。同時間,目前全港有9個社區隔離設施,合共能提供約5萬張隔離牀位,若能加以利用這些隔離資源,便能提供更多「逆向隔離」設施,對增加通關名額可以發揮不小的作用。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9月4日表示,確診個案逾萬,較8月中倍增。在本港疫情復熾,病毒輸出風險增加的情況下,如何爭取內地信心,信任本港有能力防止輸出病毒,是能否促成「逆向隔離」的關鍵要素。因此港府一方面要盡力遏制本地疫情水平,一方面亦要對外展示隔離檢疫及閉環運輸的能力,只有將隔離檢疫工作做到最好,才能給予廣東省信心,使「逆向隔離」得以逐步落實。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為香港資深時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