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沙田民政事務處、中產聯盟、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和沙田區青年網絡聯合主辦的“青年如何在大灣區把握機遇專題研討會”於9月3日假科學園高錕會議中心(金蛋)順利舉行,吸引近200名青年及專業人士踴躍報名出席。
活動邀請到多位重量級嘉賓參與,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聯辦)青年工作部部長張志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沙田民政事務專員柯家樂、全國政協委員兼中產聯盟主席彭長緯、廣東省政協委員兼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吳學明、江門市政協委員兼沙田青年網络活動諮詢小組副召集人胡智政。主講嘉賓包括:廣東省深圳市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姜力琨、華潤資本董事總經理蔡達盟和斯坦福大學創投基金合夥人趙敬賢。另外,吳學明先生主持圓桌分享環節,連同蔡達盟及趙敬賢先生與在場青年作深入討論。
是次活動協辦及支持單位包括:清華大學經管學院EMBA港澳校友會、新香港女子聯盟、港漂圈、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會、香港中文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僑港菁英薈、名仁獅子會、專才薈、維多利亞青年商會及潤維創坊。
中聯辦青年工作部部長張志華在視頻致辭中表示活動很有意義。他提到習近平主席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幫助廣大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方面面臨的實際困難,為促進青年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強大動力。他指出,當前新一屆特區政府帶領香港社會各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未來將以更大的力度和系統科學的舉措推進青年人才培養、基層幫教、實習培訓、就業和內地學習交流等4大領域的青年工作。他認為這些都是為青年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制度機制保障,而此次多家青年機構聯合深入研討,助力引導廣大青年朋友,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等國家戰略,正式落實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的好做法、好措施,也是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把握發展機遇、改善經濟民生的好平台,好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兼中產聯盟主席彭長緯代表主辦機構致歡迎辭時感謝中聯辦青年工作部部長張志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等一眾嘉賓講者百忙中抽空出席活動或發表視頻致辭。他表示十分榮幸能與沙田民政事務處、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和沙田區青年網絡共同舉辦是次活動。他希望透過活動能喚起社會對新一代青少年發展問題的關注,以及歡迎各界人士能就青年問題提供指導性意見,為青少年舉辦多元活動,為青少年提供更多發展機遇,以充實他們的思想,讓他們找到未來工作方向。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在致辭中表示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青年在大灣區發展大有可為。她指出特區政府現正全速推進與位處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和對岸深圳科創園區將組成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合作區),實現“一國兩制”下,位處“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並與深圳就合作區推出聯合政策包,提供便利人流、科研資源流動及開設業務等方面的支援措施,助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這將為香港青年創造龐大的發展機會。她又提及香港科技園公司亦即將推出“大灣區創科飛躍學院”及“大灣區創科快線”,協助香港初創企業在大灣區發展,並為有潛力的創新創業青年提供更多發揮發展的機會。
全國青聯委員兼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吳學明作為是次活動的主辦單位代表之一,在致辭中感謝各協辦支持機構、嘉賓講者及出席人士對活動的大力支持。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港澳青少年的發展,強調要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他表示未來將繼續從4大方向推動青年工作:一,繼續擴大和培養青年骨幹,加強聯繫粵港澳青年社團;二,號召及發動關愛基層青年活動,推動青年幫扶幫教;三,提供更廣闊的創業就業平台,開拓更多實習培訓就業機會;四,舉辦更多及更大型粵港澳交流活動,加強他們對國家的認識、國家及民族身份認同感。他又呼籲青年要積極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廣東省深圳市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姜力琨於視頻演講中表示習近平主席七一回歸的重要講話體現其對港澳青年關懷備至及寄予厚望。他透過介紹粵港澳大灣區的有關情況和最新工作進展,包括為便利港澳青年到深圳發展推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加全面的了解祖國和大灣區近年來取得的發展成就和未來的廣闊前景,為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一些支持。他最後對青年提出三點希望,包括:樹立遠大志向、堅持不懈奮鬥和勇於開拓創新,並衷心希望粵港澳青年人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新擔當,把個人的發展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結合起來,攜手並進,共創大灣區美好的明天,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華潤資本董事總經理蔡達盟在主講分享中指出香港坐享優越地理位置、營商環境享譽盛名、創科的獨特優勢。他表示近年來,面對本土經濟增長日趨放緩,香港特區政府投入超過1,300億港元支持科創,更在2021年10月規劃“北部都會區”,承載科創這一未來經濟引擎。他認為香港科創企業尋求突圍,要發揮香港優秀的大學資源和基礎研究實力、國際化及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等優勢,結合大灣區其他城市擁有的前沿科技研發能力、豐富的土地和人力資源、強大先進製造業和轉化科研成果能力。這不僅突破本地市場較小的限制,提升香港業界的競爭力,發揮“香港所長、國家所需”的作用,通過深入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還能夠更多地分享國家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和紅利,為香港的發展帶來更加積極的促進作用。
斯坦福大學創投基金合夥人趙敬賢在分享中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基礎建設完備,促進人才、資金、技術和資訊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對驅動創新、就業有天時地利的優勢。他表示香港青年有專業知識應用能力、語文能力、可持續發展思維、國際視野、開放態度、跨文化能力等等,硬實力和軟實力兼備,具有強勁的競爭力。然而,他又指出香港青年目前仍有不足之處,例如缺乏內地人脈網絡、 對內地市場、法律和政策的瞭解不足、自學積極性不高和拼勁稍遜。因此,他建議香港青年如要把握大灣區機遇就要對準大灣區內有意開拓國際市場的跨國企業,多與內地學生交朋友和更好地利用香港的現有資源。
圓桌討論及現場問答環節中提到“邊青”問題,大灣區青總主席吳學明表示雖然部分青年經過2019年反修例事件後被標誌為“邊青”,但他們都十分渴望重新融入社會,而無論是政府還是大灣區城市都十分歡迎他們重新融入發展大局,亦推出了很多措施支持青年發展。主講嘉賓趙敬賢被問到青年要在大灣區創業成功最關鍵要素時表示,青年要不斷反思如何把握國內各種機遇,香港企業要善於利用國內科技人才,與他們建立良好溝通橋樑。主講嘉賓蔡達盟被問及哪些行業會有較大的發展優勢和機會時指出,只要對某個行業有熱誠,就算國內已有充分競爭,也會找到生存空間。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由沙田民政事務處、中產聯盟、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和沙田區青年網絡聯合主辦的“青年如何在大灣區把握機遇專題研討會”於9月3日假科學園高錕會議中心(金蛋)順利舉行,吸引近200名青年及專業人士踴躍報名出席。
活動邀請到多位重量級嘉賓參與,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聯辦)青年工作部部長張志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沙田民政事務專員柯家樂、全國政協委員兼中產聯盟主席彭長緯、廣東省政協委員兼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吳學明、江門市政協委員兼沙田青年網络活動諮詢小組副召集人胡智政。主講嘉賓包括:廣東省深圳市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姜力琨、華潤資本董事總經理蔡達盟和斯坦福大學創投基金合夥人趙敬賢。另外,吳學明先生主持圓桌分享環節,連同蔡達盟及趙敬賢先生與在場青年作深入討論。
是次活動協辦及支持單位包括:清華大學經管學院EMBA港澳校友會、新香港女子聯盟、港漂圈、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會、香港中文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僑港菁英薈、名仁獅子會、專才薈、維多利亞青年商會及潤維創坊。
中聯辦青年工作部部長張志華在視頻致辭中表示活動很有意義。他提到習近平主席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幫助廣大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方面面臨的實際困難,為促進青年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強大動力。他指出,當前新一屆特區政府帶領香港社會各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未來將以更大的力度和系統科學的舉措推進青年人才培養、基層幫教、實習培訓、就業和內地學習交流等4大領域的青年工作。他認為這些都是為青年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制度機制保障,而此次多家青年機構聯合深入研討,助力引導廣大青年朋友,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等國家戰略,正式落實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的好做法、好措施,也是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把握發展機遇、改善經濟民生的好平台,好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兼中產聯盟主席彭長緯代表主辦機構致歡迎辭時感謝中聯辦青年工作部部長張志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等一眾嘉賓講者百忙中抽空出席活動或發表視頻致辭。他表示十分榮幸能與沙田民政事務處、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和沙田區青年網絡共同舉辦是次活動。他希望透過活動能喚起社會對新一代青少年發展問題的關注,以及歡迎各界人士能就青年問題提供指導性意見,為青少年舉辦多元活動,為青少年提供更多發展機遇,以充實他們的思想,讓他們找到未來工作方向。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在致辭中表示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青年在大灣區發展大有可為。她指出特區政府現正全速推進與位處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和對岸深圳科創園區將組成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合作區),實現“一國兩制”下,位處“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並與深圳就合作區推出聯合政策包,提供便利人流、科研資源流動及開設業務等方面的支援措施,助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這將為香港青年創造龐大的發展機會。她又提及香港科技園公司亦即將推出“大灣區創科飛躍學院”及“大灣區創科快線”,協助香港初創企業在大灣區發展,並為有潛力的創新創業青年提供更多發揮發展的機會。
全國青聯委員兼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吳學明作為是次活動的主辦單位代表之一,在致辭中感謝各協辦支持機構、嘉賓講者及出席人士對活動的大力支持。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港澳青少年的發展,強調要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他表示未來將繼續從4大方向推動青年工作:一,繼續擴大和培養青年骨幹,加強聯繫粵港澳青年社團;二,號召及發動關愛基層青年活動,推動青年幫扶幫教;三,提供更廣闊的創業就業平台,開拓更多實習培訓就業機會;四,舉辦更多及更大型粵港澳交流活動,加強他們對國家的認識、國家及民族身份認同感。他又呼籲青年要積極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廣東省深圳市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姜力琨於視頻演講中表示習近平主席七一回歸的重要講話體現其對港澳青年關懷備至及寄予厚望。他透過介紹粵港澳大灣區的有關情況和最新工作進展,包括為便利港澳青年到深圳發展推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加全面的了解祖國和大灣區近年來取得的發展成就和未來的廣闊前景,為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一些支持。他最後對青年提出三點希望,包括:樹立遠大志向、堅持不懈奮鬥和勇於開拓創新,並衷心希望粵港澳青年人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新擔當,把個人的發展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結合起來,攜手並進,共創大灣區美好的明天,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華潤資本董事總經理蔡達盟在主講分享中指出香港坐享優越地理位置、營商環境享譽盛名、創科的獨特優勢。他表示近年來,面對本土經濟增長日趨放緩,香港特區政府投入超過1,300億港元支持科創,更在2021年10月規劃“北部都會區”,承載科創這一未來經濟引擎。他認為香港科創企業尋求突圍,要發揮香港優秀的大學資源和基礎研究實力、國際化及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等優勢,結合大灣區其他城市擁有的前沿科技研發能力、豐富的土地和人力資源、強大先進製造業和轉化科研成果能力。這不僅突破本地市場較小的限制,提升香港業界的競爭力,發揮“香港所長、國家所需”的作用,通過深入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還能夠更多地分享國家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和紅利,為香港的發展帶來更加積極的促進作用。
斯坦福大學創投基金合夥人趙敬賢在分享中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基礎建設完備,促進人才、資金、技術和資訊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對驅動創新、就業有天時地利的優勢。他表示香港青年有專業知識應用能力、語文能力、可持續發展思維、國際視野、開放態度、跨文化能力等等,硬實力和軟實力兼備,具有強勁的競爭力。然而,他又指出香港青年目前仍有不足之處,例如缺乏內地人脈網絡、 對內地市場、法律和政策的瞭解不足、自學積極性不高和拼勁稍遜。因此,他建議香港青年如要把握大灣區機遇就要對準大灣區內有意開拓國際市場的跨國企業,多與內地學生交朋友和更好地利用香港的現有資源。
圓桌討論及現場問答環節中提到“邊青”問題,大灣區青總主席吳學明表示雖然部分青年經過2019年反修例事件後被標誌為“邊青”,但他們都十分渴望重新融入社會,而無論是政府還是大灣區城市都十分歡迎他們重新融入發展大局,亦推出了很多措施支持青年發展。主講嘉賓趙敬賢被問到青年要在大灣區創業成功最關鍵要素時表示,青年要不斷反思如何把握國內各種機遇,香港企業要善於利用國內科技人才,與他們建立良好溝通橋樑。主講嘉賓蔡達盟被問及哪些行業會有較大的發展優勢和機會時指出,只要對某個行業有熱誠,就算國內已有充分競爭,也會找到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