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晨
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各國互惠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也為中國開放發展開闢了新的國際合作空間,為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提供全球公共產品提供了中國方案。近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不斷深化,雙向投資穩步增長,在疫情衝擊下依然成績斐然。今年上半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達6.3萬億元,同比增長17.8%,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650.3億元,增長4.9%,而沿線國家對華實際投資達452.5億元,增長10.6%。
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香港是連接中國內地與國際市場的重要橋樑,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進程中有着獨特的樞紐優勢。在第七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提出了對香港的“四點希望”: 一是希望香港繼續主動作為,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與共建國家開展更多務實合作;二是希望香港做強專業服務,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法律、航運、金融、諮詢等專業服務,打造“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台;三是希望香港加強人文交流,發揮對外文化交流窗口作用,促進“一帶一路”沿線民心相通;四是希望香港深化與內地合作,繼續深入對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四點希望”為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指明了進一步發力的方向。
香港擁有成熟的營商環境和與國際接軌的金融、法律體系,廣泛匯聚各類國際化專業人才,資金、貨物和信息自由流通,既熟悉內地市場和營商模式,又具備國際網絡與視野,完全有條件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核心樞紐之一。但要充分發揮香港優勢,推進“一帶一路”建设,需要香港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凝聚共識,形成系統的長遠戰略規劃與布局,並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方案。
在國際聯繫方面,香港需要揚長補短,在鞏固現有優勢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新的國際網絡和經貿聯繫。在連結中國內地與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市場方面,香港擁有雄厚的基礎和傳統優勢,但在開拓與發展中國家市場經貿聯繫方面,香港還需進一步加大力度。以地區而言,香港與東南亞、南亞和中東的聯繫相對較強,而與中亞、西亞、中東歐的聯繫則較為薄弱。香港需進一步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聯繫,積極參與和簽訂雙邊、多邊經貿協議,廣泛開拓交流渠道,提升往來便利程度。
其中,當務之急是儘快完成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作為覆蓋亞太主要經濟體的區域貿易協定,RCEP涉及15個經濟體、涵蓋全球約35億人口、GDP達23萬億美元、約佔全球經濟規模32%和全球貿易總量29%。加入RCEP對於香港鞏固樞紐優勢,深化與亞太地區“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的經貿聯繫意義重大。
在專業服務方面,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亦是亞太地區領先的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際合作不斷深化,國際產業鏈重組和人民幣國際化是大勢所趨。在新的地緣政治經濟環境下,共建“一帶一路”必然需要更為高效可靠的綜合服務平台。香港需加強建設與國際接軌同時安全可控的金融基礎設施,發揮離岸金融中心和自由貿易港優勢,通過提供各類綜合專業服務,促進中國内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與雙向投資,參與和引導國際產業供應鏈和創新鏈的重組與發展。
在人文交流方面,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和文化機構,但在針對發展中國家的國際發展研究、教學與交流上仍然較爲薄弱。特區政府和大學機構可考慮進一步擴大對這些領域的研究和教學支持,同時擴大資助本地學生參加“一帶一路”國家的交流、訪學活動,亦增加對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傑出學生提供在港交流學習的支持。香港需要建設符合“一帶一路”樞紐地位的人才培養和人文交流體系,從而在全球化的新變局下鞏固和增強自身的人才積累與競爭優勢,提升國際軟實力。
在深化與內地合作方面,香港需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強與內地省區市在基建聯通、規則機制對接上的合作,共同開拓“一帶一路”新的市場空間。國家會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推動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的統一和市場基礎設施的高標準聯通。同時,國家會加快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內外需、進出口和國際雙向投資協調發展,更高效利用全球資源要素和市場空間。香港應發揮自身樞紐優勢,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制度型開放和共建“一帶一路”的大局中,增強自身銜接內外雙循環的功能。
“一带一路”倡議的合作重點在於加強相關各方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既要完善基礎設施方面的“硬聯通”,也要加強規則標準方面的“軟聯通”,更要在互利共贏、開放包容和人文交流對話的基礎上實現各國人民的“心聯通”。香港是“一帶一路”的積極參與者、貢獻者,也是受益者。隨著香港進一步增強自身樞紐優勢,擴展國際交流網絡,香港在共建“一帶一路”進程中的“超級聯繫人”作用將會更加重要。
(作者係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