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勇
每一個國家都理所當然的國民教育,在香港卻一直遭污名化。2012年,特區政府本打算推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並定為中小學必修科,卻遭反對而擱置,妨礙了青年人建立正確的國家觀念。早前,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特區政府將全力推展愛國主義教育,完善國民教育體制,糾正青年錯誤的價值觀,筆者喜聞樂見,盼工作加速推展,及早取得成果。
現時,初中中國歷史科共150節課,當中只有不足兩成課時用於教授近代史,而且英國管治時期刻意以“去中國化”的方式編寫教材,遺害至今,尚未完全糾正,令學生難以全面準確認識中國近代史,尤其國家發展的歷史,阻礙他們建立國民身份認同。
筆者建議政府增加中國近代史的教學比重,重點講述日本侵華與抗日戰爭帶來的苦難、新中國由中國共產黨帶領下取得的成就、國家最新國策(如“一帶一路”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香港實踐“一國兩制”的碩果,讓青少年更深入瞭解中華民族如何擺脫百年屈辱,實現民族復興,以及“一國兩制”如何保障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從而促進國民身份認同。
此外,教育局於去年11月推出《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明確列出學校應讓學生從小正確認識國家歷史、欣賞中華文化及傳統價值觀、學習尊重國家象徵和標誌(包括國旗、國徽、國歌)、認識憲法和基本法,協助學生建立國家觀念和公民責任心,促進他們思考作為中國人,可如何維護國家安全和對國家作出貢獻。然而,該文件卻未提到學生應瞭解中國共產黨的理念、黨史、貢獻及憲制地位。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近代史的核心要素。要準確認識國情,便需準確認識中國共產黨。政府應將中國共產黨的理念、黨史、貢獻及憲制地位納入《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讓學生正確認識之,並逐步理解、尊重以至擁護中國共產黨。
教師是國民教育的第一線執行者,決定了國民教育的成效。調整學校課程內容以外,政府更要進一步培訓教師,完善他們的國情知識和教學能力,以幫助學生認識國情。
筆者建議特區政府完善現行培訓安排,要求教師於入職前及持續專業發展課程,完成教育局認可的國情教育培訓課程,並達指定時數,令他們的國情知識與時並進。特區政府亦應把通過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測試的要求,由新入職教師逐步延伸至現職教師,確保他們正確理解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
惟有落實國民教育,才能讓青年建立主人翁意識,萌生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堅定把“一國兩制”事業承繼下去。
(作者係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