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家發展一日千里,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綜合國力顯著提升,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這過程中,香港發揮內地與世界各地之間的橋樑角色,憑藉豐富的國際聯繫和商貿經驗,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同時亦受益於內地的高速發展。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將於10月1日出版的《紫荊》雜誌,圍繞上述話題撰寫獨家署名文章。
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 陳國基
在今年7月1日舉行的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肯定香港在“一國兩制”實踐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強調中央很珍視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個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並完全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中央更希望香港不斷增強發展動能,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習近平主席的殷切囑託為香港指路引航,提供明確發展藍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是習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亦是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人口超過8,600萬的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本屆特區政府定當致力以大灣區建設作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切入點,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亦開拓創新科技和文化藝術等新興領域,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擴大金融互聯互通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在“一國兩制”下,香港肩負國際資本進入內地和國內資本走向世界的雙向橋樑作用。本屆特區政府積極持續深化並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在“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和“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等基礎上,上任數月已取得進一步成果。今年7月,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正式納入“滬深港通”,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選擇,而內地與香港監管機構亦宣布開展兩地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互換通),首次在金融衍生工具領域引入互聯互通安排。今年9月,中國證監會更宣布進一步擴展互聯互通安排,包括推動將符合條件在香港主要上市的海外企業證券納入港股通合資格證券範圍、研究允許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枱,以及支持在香港推出國債期貨,加強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務實合作。
此外,特區政府積極把握大灣區發展先行先試的優勢,持續與內地探索創新的金融合作模式。我們自去年起已取得不少突破,包括深圳市政府來港發行50億元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當中包括綠色債券,乃首次有內地市政府在境外發行債券,以及香港交易所投資新成立的廣州期貨交易所股權,乃境外機構首次獲准入股內地的期貨交易所。今年9月,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和前海管理局聯合發布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的18條新措施,將進一步吸引有意投資於內地的私募及創投市場基金以香港作為大本營,同時打通兩地資本流通脈絡,引導來自四方八面的資金投資於大灣區的創科產業,讓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推進航運國際化和現代化
香港憑藉優質高效的港口和發展成熟的海運服務業,發展成為國際航運中心和區域中轉樞紐。特區政府會繼續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積極推行不同措施,包括為合資格海事保險業務、船舶租賃及航運業商業主導人(即船舶代理商、船舶管理商和船舶經紀商)提供特定稅務優惠,以吸引更多高增值航運企業落戶香港;優化香港船舶註冊處的服務,擴大覆蓋面;以及與業界合作推動智慧港口發展。市場對物流服務的需求日益變化,我們亦致力完善基礎設施、物色合適用地、推廣科技應用和加強人才培訓,以推動高端高增值的現代物流發展。
香港同時亦是國際航空樞紐,香港國際機場是大灣區發展最成熟的機場之一。特區政府一直聯同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致力促進香港航空業的進一步發展,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角色,並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聯繫和合作,抓緊大灣區高速發展帶來的機遇。我們會繼續推動“海天客運大樓”和自動化停車場等基建項目,方便來自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旅客經港珠澳大橋來港後,能直接進入機場禁區,再轉飛海外,無需辦理入境香港的手續。我們亦拓展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包括發展“海空貨物聯運”,方便內地出口貨物在上游完成安檢和收貨後無縫運達香港國際機場,並直接轉運海外。為助力建設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特區政府正與廣東省政府及珠海市政府積極跟進機管局以市場化規則入股珠海機場,以及探討在珠海共同打造高端航空產業群,以期達致優勢互補。
拓展貿易內銷市場
特區政府致力協助港商把握內地市場龐大的商機,並以大灣區為切入點拓展內銷市場。在特區政府的支持下,香港貿易發展局繼續通過多元平台,包括“GoGBA”一站式數碼平台、在深圳設立的“香港貿發局大灣區服務中心”,以及在大灣區多個城市開設的“GoGBA港商服務站”,向港商提供全方位支援。特區政府亦已額外撥款該局以推行“內地發展支援計劃”,加強支援港商、專業服務界別和創業人士發展內地市場。
貨物貿易方面,香港海關與內地海關致力提升貨物的通關效率,例如在“跨境一鎖計劃”下通過運用電子鎖和全球定位系統,減少貨物在兩地出入境時重複檢查,以簡化手續並加快通關流程。現時,該計劃在廣東省已設有62個清關點,涵蓋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聯同香港的13個清關點,共提供806條路線供業界選擇。
至於服務貿易方面,特區政府繼續通過《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爭取內地更多開放措施,便利香港企業和專業人士進入內地市場,尤其是大灣區內地九市。事實上,多個領域已取得良好進展。就建築及工程相關專業服務而言,現時合資格的工程、建築、測量、規劃、園境五個專業範疇的香港企業和專業人士,可通過簡單備案在大灣區內地九市直接提供服務,前海和橫琴亦有類似措施,至今已有約100間企業和700位專業人士在大灣區完成備案。就法律服務而言,首兩屆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已分別於去年和今年順利舉行,逾300名通過首屆考試的香港法律執業者已完成廣東省律師協會的培訓並通過面試,可申請律師執業證(粵港澳大灣區),在大灣區內地九市執業,辦理適用內地法律的部分民商事法律事務。現時已有香港法律執業者以大灣區律師身分,擔任大灣區內地九市案件的訴訟代理人,出庭應訴。
深化創新科技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支持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集聚國際創新資源,著力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而“十四五”規劃綱要更首次將深港河套納入為粵港澳大灣區四個重大合作平台之一,大灣區建設正好為香港提供一個融入國家創科發展的最佳平台。習近平主席今年訪港期間更親自視察香港科學園,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創科發展的高度重視,並注入強大底氣。事實上,香港近年創科生態環境愈見蓬勃,“官產學研”合作愈見緊密。香港在與創科有關的國際排名上的表現相當亮麗,例如在國際管理發展學院2021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中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當中在科技方面的表現更獲評為世界第一。
香港會繼續發揮好自身在“一國兩制”下的國際化優勢,匯聚海內外的創新資源,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其中,人才是推動創科發展的引擎,加強培育和吸引人才至關重要。特區政府的創科旗艦項目“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已吸引海內外30多所頂尖大學和科研機構與本地合作,設立28間研發實驗室,匯聚約2,000名本地和海內外的優秀人才在港進行世界級的研發工作;而“傑出創科學人計劃”亦已支持逾70名國際知名的創科學者和其團隊來港參與教研工作。特區政府會繼續壯大本地的創科人才庫,包括積極研究新舉措,以吸引海內外創科人才來港從事研發或教學工作,推動香港成為國際科研之都。
此外,特區政府全力推進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優勢互補,建設更蓬勃的創科生態圈。在特區政府的支持下,香港科技園公司已率先在深圳科創園區成立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預計可於今年年底落成,讓有興趣開展大灣區業務的香港創科機構和企業可先行落戶;並已經啟用“大灣區創科飛躍學院”和“大灣區創科快線”,以培育初創及支援科技企業引進外資、走向全球。
香港與一河之隔的深圳在創科路上更是合作無間,兩地政府正全力合作發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實踐“一國兩制”下的“一區兩園”,發揮港深強強聯手的優勢。我們會把合作區打造為“特區中的特區”,確保各項創科要素的流通,即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數據流。特區政府亦會通過去年公布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將落馬洲/新田一帶發展為新田科技城,聯同深圳科創園區組成創科合作區,打造深港口岸經濟帶。
促進中外文化藝術結合
“十四五”規劃綱要首次明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不單顯示國家對香港的期望,更充分肯定香港多年來蓬勃發展的文化藝術事業,為業界帶來源源不絕的發展機會。為了實踐這個新定位,特區政府會善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香港中西薈萃的文化特色,匯集中外文化,推動中外協作和有機結合,令來自不同地方的文化元素均能在香港綻放光芒。
在硬件方面,特區政府逐步建立世界級的文化設施和多元文化空間,為藝術家、藝團和從業者提供土壤,共同孕育文化藝術創作。其中,西九文化區正發展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型的文化建設,並具備條件進一步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樞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已於今年7月開幕,向公眾展示彌足珍貴的故宮文物;而現正興建的西九文化區演藝綜合劇場,將在日後成為頂級舞蹈和戲劇表演場地。
同時,東九文化中心可望自明年起分階段啟用,成為藝術科技重鎮及培訓搖籃,連同預期於明年年底至2024年分期竣工的啟德體育園,香港舉辦文娛康樂盛事的場地將會大增,與西九文化區產生協同效應,帶動香港成為國家級文物及藝術品全國首選的展出地,以及全國首選的表演藝術文化旅遊中心。
至於軟實力方面,特區政府致力加強與各地藝術文化機構的交流合作,確立香港在國際藝壇的地位,包括積極籌辦不同大型國際會議和論壇。繼今年5月順利舉行國際演藝協會年中會議,令香港成為首個兩度成功舉辦這項國際盛會的亞洲城市後,特區政府正全力籌備在香港舉行亞洲文化合作論壇及博物館高峰論壇,為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提供集思廣益的平台。
特區政府亦致力加強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合作,為彼此文化發展帶來新動力。特區政府會繼續在內地不同省市舉辦“香港周”等活動,展示香港的文化藝術成就,促進文化交流,並加強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不同表演場地的協作以打造新品牌,為本港藝團提供更多演出機會,擴展香港藝術文化節目的觀眾層。
結語
香港現已踏入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未來五年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而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是香港已經踏上且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香港會繼續用好“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高度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以及世界一流的專業服務業,通過大灣區建設這個最佳切入點,開拓內地市場,支持港人港企把握大灣區發展的龐大機遇;同時強化香港在國家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中介人”角色,協助大灣區以至內地其他城市開拓國際市場。
香港命運從來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休戚與共。香港特區政府定當持續深化與中央部委、內地不同省市和澳門特區政府的交流合作,尤其是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上,加強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互聯互通,並在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下,取得更多政策創新和突破,為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
(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2年10月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編者按:國家發展一日千里,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綜合國力顯著提升,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這過程中,香港發揮內地與世界各地之間的橋樑角色,憑藉豐富的國際聯繫和商貿經驗,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同時亦受益於內地的高速發展。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將於10月1日出版的《紫荊》雜誌,圍繞上述話題撰寫獨家署名文章。
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 陳國基
在今年7月1日舉行的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肯定香港在“一國兩制”實踐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強調中央很珍視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個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並完全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中央更希望香港不斷增強發展動能,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習近平主席的殷切囑託為香港指路引航,提供明確發展藍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是習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亦是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人口超過8,600萬的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本屆特區政府定當致力以大灣區建設作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切入點,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亦開拓創新科技和文化藝術等新興領域,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擴大金融互聯互通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在“一國兩制”下,香港肩負國際資本進入內地和國內資本走向世界的雙向橋樑作用。本屆特區政府積極持續深化並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在“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和“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等基礎上,上任數月已取得進一步成果。今年7月,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正式納入“滬深港通”,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選擇,而內地與香港監管機構亦宣布開展兩地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互換通),首次在金融衍生工具領域引入互聯互通安排。今年9月,中國證監會更宣布進一步擴展互聯互通安排,包括推動將符合條件在香港主要上市的海外企業證券納入港股通合資格證券範圍、研究允許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枱,以及支持在香港推出國債期貨,加強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務實合作。
此外,特區政府積極把握大灣區發展先行先試的優勢,持續與內地探索創新的金融合作模式。我們自去年起已取得不少突破,包括深圳市政府來港發行50億元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當中包括綠色債券,乃首次有內地市政府在境外發行債券,以及香港交易所投資新成立的廣州期貨交易所股權,乃境外機構首次獲准入股內地的期貨交易所。今年9月,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和前海管理局聯合發布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的18條新措施,將進一步吸引有意投資於內地的私募及創投市場基金以香港作為大本營,同時打通兩地資本流通脈絡,引導來自四方八面的資金投資於大灣區的創科產業,讓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推進航運國際化和現代化
香港憑藉優質高效的港口和發展成熟的海運服務業,發展成為國際航運中心和區域中轉樞紐。特區政府會繼續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積極推行不同措施,包括為合資格海事保險業務、船舶租賃及航運業商業主導人(即船舶代理商、船舶管理商和船舶經紀商)提供特定稅務優惠,以吸引更多高增值航運企業落戶香港;優化香港船舶註冊處的服務,擴大覆蓋面;以及與業界合作推動智慧港口發展。市場對物流服務的需求日益變化,我們亦致力完善基礎設施、物色合適用地、推廣科技應用和加強人才培訓,以推動高端高增值的現代物流發展。
香港同時亦是國際航空樞紐,香港國際機場是大灣區發展最成熟的機場之一。特區政府一直聯同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致力促進香港航空業的進一步發展,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角色,並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聯繫和合作,抓緊大灣區高速發展帶來的機遇。我們會繼續推動“海天客運大樓”和自動化停車場等基建項目,方便來自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旅客經港珠澳大橋來港後,能直接進入機場禁區,再轉飛海外,無需辦理入境香港的手續。我們亦拓展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包括發展“海空貨物聯運”,方便內地出口貨物在上游完成安檢和收貨後無縫運達香港國際機場,並直接轉運海外。為助力建設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特區政府正與廣東省政府及珠海市政府積極跟進機管局以市場化規則入股珠海機場,以及探討在珠海共同打造高端航空產業群,以期達致優勢互補。
拓展貿易內銷市場
特區政府致力協助港商把握內地市場龐大的商機,並以大灣區為切入點拓展內銷市場。在特區政府的支持下,香港貿易發展局繼續通過多元平台,包括“GoGBA”一站式數碼平台、在深圳設立的“香港貿發局大灣區服務中心”,以及在大灣區多個城市開設的“GoGBA港商服務站”,向港商提供全方位支援。特區政府亦已額外撥款該局以推行“內地發展支援計劃”,加強支援港商、專業服務界別和創業人士發展內地市場。
貨物貿易方面,香港海關與內地海關致力提升貨物的通關效率,例如在“跨境一鎖計劃”下通過運用電子鎖和全球定位系統,減少貨物在兩地出入境時重複檢查,以簡化手續並加快通關流程。現時,該計劃在廣東省已設有62個清關點,涵蓋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聯同香港的13個清關點,共提供806條路線供業界選擇。
至於服務貿易方面,特區政府繼續通過《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爭取內地更多開放措施,便利香港企業和專業人士進入內地市場,尤其是大灣區內地九市。事實上,多個領域已取得良好進展。就建築及工程相關專業服務而言,現時合資格的工程、建築、測量、規劃、園境五個專業範疇的香港企業和專業人士,可通過簡單備案在大灣區內地九市直接提供服務,前海和橫琴亦有類似措施,至今已有約100間企業和700位專業人士在大灣區完成備案。就法律服務而言,首兩屆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已分別於去年和今年順利舉行,逾300名通過首屆考試的香港法律執業者已完成廣東省律師協會的培訓並通過面試,可申請律師執業證(粵港澳大灣區),在大灣區內地九市執業,辦理適用內地法律的部分民商事法律事務。現時已有香港法律執業者以大灣區律師身分,擔任大灣區內地九市案件的訴訟代理人,出庭應訴。
深化創新科技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支持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集聚國際創新資源,著力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而“十四五”規劃綱要更首次將深港河套納入為粵港澳大灣區四個重大合作平台之一,大灣區建設正好為香港提供一個融入國家創科發展的最佳平台。習近平主席今年訪港期間更親自視察香港科學園,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創科發展的高度重視,並注入強大底氣。事實上,香港近年創科生態環境愈見蓬勃,“官產學研”合作愈見緊密。香港在與創科有關的國際排名上的表現相當亮麗,例如在國際管理發展學院2021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中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當中在科技方面的表現更獲評為世界第一。
香港會繼續發揮好自身在“一國兩制”下的國際化優勢,匯聚海內外的創新資源,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其中,人才是推動創科發展的引擎,加強培育和吸引人才至關重要。特區政府的創科旗艦項目“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已吸引海內外30多所頂尖大學和科研機構與本地合作,設立28間研發實驗室,匯聚約2,000名本地和海內外的優秀人才在港進行世界級的研發工作;而“傑出創科學人計劃”亦已支持逾70名國際知名的創科學者和其團隊來港參與教研工作。特區政府會繼續壯大本地的創科人才庫,包括積極研究新舉措,以吸引海內外創科人才來港從事研發或教學工作,推動香港成為國際科研之都。
此外,特區政府全力推進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優勢互補,建設更蓬勃的創科生態圈。在特區政府的支持下,香港科技園公司已率先在深圳科創園區成立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預計可於今年年底落成,讓有興趣開展大灣區業務的香港創科機構和企業可先行落戶;並已經啟用“大灣區創科飛躍學院”和“大灣區創科快線”,以培育初創及支援科技企業引進外資、走向全球。
香港與一河之隔的深圳在創科路上更是合作無間,兩地政府正全力合作發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實踐“一國兩制”下的“一區兩園”,發揮港深強強聯手的優勢。我們會把合作區打造為“特區中的特區”,確保各項創科要素的流通,即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數據流。特區政府亦會通過去年公布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將落馬洲/新田一帶發展為新田科技城,聯同深圳科創園區組成創科合作區,打造深港口岸經濟帶。
促進中外文化藝術結合
“十四五”規劃綱要首次明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不單顯示國家對香港的期望,更充分肯定香港多年來蓬勃發展的文化藝術事業,為業界帶來源源不絕的發展機會。為了實踐這個新定位,特區政府會善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香港中西薈萃的文化特色,匯集中外文化,推動中外協作和有機結合,令來自不同地方的文化元素均能在香港綻放光芒。
在硬件方面,特區政府逐步建立世界級的文化設施和多元文化空間,為藝術家、藝團和從業者提供土壤,共同孕育文化藝術創作。其中,西九文化區正發展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型的文化建設,並具備條件進一步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樞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已於今年7月開幕,向公眾展示彌足珍貴的故宮文物;而現正興建的西九文化區演藝綜合劇場,將在日後成為頂級舞蹈和戲劇表演場地。
同時,東九文化中心可望自明年起分階段啟用,成為藝術科技重鎮及培訓搖籃,連同預期於明年年底至2024年分期竣工的啟德體育園,香港舉辦文娛康樂盛事的場地將會大增,與西九文化區產生協同效應,帶動香港成為國家級文物及藝術品全國首選的展出地,以及全國首選的表演藝術文化旅遊中心。
至於軟實力方面,特區政府致力加強與各地藝術文化機構的交流合作,確立香港在國際藝壇的地位,包括積極籌辦不同大型國際會議和論壇。繼今年5月順利舉行國際演藝協會年中會議,令香港成為首個兩度成功舉辦這項國際盛會的亞洲城市後,特區政府正全力籌備在香港舉行亞洲文化合作論壇及博物館高峰論壇,為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提供集思廣益的平台。
特區政府亦致力加強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合作,為彼此文化發展帶來新動力。特區政府會繼續在內地不同省市舉辦“香港周”等活動,展示香港的文化藝術成就,促進文化交流,並加強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不同表演場地的協作以打造新品牌,為本港藝團提供更多演出機會,擴展香港藝術文化節目的觀眾層。
結語
香港現已踏入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未來五年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而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是香港已經踏上且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香港會繼續用好“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高度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以及世界一流的專業服務業,通過大灣區建設這個最佳切入點,開拓內地市場,支持港人港企把握大灣區發展的龐大機遇;同時強化香港在國家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中介人”角色,協助大灣區以至內地其他城市開拓國際市場。
香港命運從來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休戚與共。香港特區政府定當持續深化與中央部委、內地不同省市和澳門特區政府的交流合作,尤其是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上,加強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互聯互通,並在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下,取得更多政策創新和突破,為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
(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2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