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款新的動力電池在中國問世,能量密度達到255瓦時/千克,可實現整車1000公里續航。
2012年至2021年,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40.85%,國土經濟密度明顯提高。
小到電池能量密度,大到國土經濟密度,提升意味著什麼?
簡言之,質量高了,含金量高了。
所謂“寸土寸金”,今天的中國,各地各部門、各行各業不斷探索,讓“寸土產出更多的金”。
“密度”提升,從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入手。 “用最少的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已成為中國人的普遍共識和努力方向。與2012年相比,2021年我國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水耗強度分別下降26.4%、34.4%、45%,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約58%。
“密度”提升,關鍵在於創新能力。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1位,比2012年躍升23位,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無論是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新產業,還是佈局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等新賽道,都是各地切實轉變發展方式、追求高質量發展的註解。
“密度”提升,需要產業提質增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突破了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技術,建立了上下游貫通的完整產業體系。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7年世界第一。借助新能源賽道,中國汽車產業“換道超車”的願望正走向現實。
來源:新華社《非凡十年:中國的十個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