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2022中國應用新聞傳播論壇暨應用新聞傳播十大創新案例發布大會在同濟大學舉行。“浙江宣傳”公眾號、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頻冬奧會報道、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集團)“荔直播”、銀川市新聞傳媒中心、“深圳衞健委”公眾號、嗶哩嗶哩彈幕網(B站)、八點健聞和“正面連接”公眾號等十家機構入選“2022中國應用新聞傳播十大創新案例”。
十大創新案例由中國新聞史學會應用新聞傳播學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提名、遴选和評審產生,本年度第六次發布。十大案例全景式呈現了專業媒體在主題報道、融合轉型和技術應用等方面的探索成果,也涵蓋了政務媒體和商業媒體的創新實踐,為我國應用新聞傳播研究和實踐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案例,具有很強的創新性、代表性和示範性。
論壇開幕儀式上,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吳廣明教授致歡迎詞,上海市委宣傳部部校共建新聞學院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孫衛星、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王潤澤教授、中國新聞史學會應用新聞傳播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張志安教授、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李麟學教授先後致辭。
主旨演講環節,復旦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榮教授以《新聞傳媒學的專業素養》為題,談到新聞實踐和新聞人專業素養的重要性,“提供真實的高質量的新聞是時代賦予新聞人的責任,培養有理想、有擔當、有專業素養的新聞人才是我們的責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胡正榮教授作了題為《基於實踐論的新聞傳播學創新》的主題演講,他認為我國新聞傳播應當從中國實踐出發回歸中國實踐,“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隋岩教授,同濟大學兼職教授、德國柏林藝術大學教授西格弗里德·齊林斯基,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院長熊澄宇教授,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張濤甫教授,同濟大學外國專家、全球中國學術院(英國)院長常向群教授,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劉濤教授,以及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徐翔教授等學者也分別做了主旨演講,深入探討了智能化時代的應用新聞傳播問題。
大會舉辦了由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應用新聞傳播十大創新案例(第五輯)》新書首發儀式。隨後,“浙江宣傳”編輯部總編輯李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視聽新媒體中心內容運營二部主任陳旻、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記者管昕、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融媒體中心負責人常穎、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直播部製片人劉磊、銀川市新聞傳媒中心副社長羅靖、深圳市衞健委宣教處處長王嶺、嗶哩嗶哩公共政策研究院總監盧雅君、八點健聞聯合創始人季敏華、正面連接創始人曾鳴等十大創新案例代表發表主題演講,介紹了各自在應用新聞傳播領域的創新實踐,分享的前沿應用和創新成果吸引了與會者的高度關注和熱議。
“觀察媒體深度融合,鼓勵應用傳播創新,記錄中國媒體變革,是我們推出十大創新案例的初心”,張志安教授說,“每年的十大案例既有變化也有不變,變化的是實踐場景和創新策略,不變的是媒體價值和公共精神。”應用新聞傳播十大創新案例的遴选和發布始於2017年,六年來已成為溝通應用新聞傳播學界和業界的重要平台。
本屆論壇由中國新聞史學會應用新聞傳播學專業委員會、同濟大學主辦,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承辦,獲得《新聞與傳播研究》、《新聞大學》、《新聞記者》、《探索與爭鳴》、《編輯之友》、《現代出版》、《青年記者》、《媒介批評》等學術單位的支持和澎湃新聞、第一財經、嗶哩嗶哩等業界單位的支持。
會議承辦方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是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廣播電視台(SMG)部校共建暨院媒合作單位,上海市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學院確立“全媒體+大藝術”雙輪驅動、跨越發展戰略。學院致力於培養具有新理念、新視野、新技能的藝術與傳媒領域社會棟樑和專業精英。承辦本次會議是學院面對智能媒體時代的媒介化變革,積極參與學界與業界深度對話的一次重要探索。
附:2022中國應用新聞傳播十大創新案例及推薦語
由中國新聞史學應用新聞傳播學專業委員會推薦(排名不分先後)
十大案例:“浙江宣傳”公眾號
推薦語:2022年5月30日,由浙江省委宣傳部打造的公眾號“浙江宣傳”正式上線。從無到有,截至10月11日,“浙江宣傳”上線135天,發布285篇文章,生產280篇原創文章。其中,10萬+有168篇,佔全部的58.9%。 “浙江宣傳”用普通人視角平視現實,《嘲諷“小鎮做題家”是一個危險信號》《歷史不會濃縮於一個晚上》等文章在移動端熱傳,引發眾多讀者共鳴,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常理常情總能激盪人心。 “浙江宣傳”始終堅持“9個字”:說人話、切熱點、有態度。說人話,就是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講完即止,不搞長篇大論、不做官樣文章、儘量不說“正確的廢話”;切熱點,就是直面熱點、解剖難點,不迴避問題、不避重就輕,在互聯網海量信息中聚攏眼球;有態度,就是立場鮮明、亮出觀點,第一時間發出理性聲音、產生共情共鳴。可以說“浙江宣傳”打造了本年度政務傳播領域“宣傳戰線第一公號”的發展速度。
十大案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頻冬奧會報道
推薦語:2022北京冬奧會報道,央視頻依託中央廣播電視總台“5G+4K/8K+AI”戰略布局,紮實推進“思想+藝術+技術”融合傳播,以科技力量為冬奧內容傳播強勢賦能,打造了一批創意十足、新風撲面、耳目一新、過目難忘的創新產品。獨家推出新媒體產品“8K VR 沉浸式觀賽”讓用戶身臨其境感受多項精彩冬奧賽事直播;“數字雪花”打造全新互動模式,2000萬用戶參與活動生成屬於自己的“數字雪花”形象,飄進冬奧會開幕式;《閃閃發光的少年》、《冬奧青年說》等原創新媒體節目,多元化呈現冬奧精彩;“AI智能剪輯”第一時間為用戶提供精彩賽事瞬間。央視頻北京冬奧會端內外總播放量超31.82億,APP累計下載量突破4億,長時間佔據蘋果應用商店免費APP排行榜第一,“來央視頻看體育賽事”已深入人心。
十大案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
推薦語:從2004年1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啟動頻率專業化改革,將第一套節目改版為新聞綜合頻率,到2008年、2011年幾度新聞改革,“中國之聲”從綜合頻率改為專業新聞頻率,節目播出從錄播改為全天候直播,開創了“板塊+輪盤”直播模式。令人感佩的是,“中國之聲”始終堅持深度報道,而且成果豐碩:一方面,“中國之聲”嚴守輿論監督陣地,把民生作為最重要的關注,讓“深入基層”“走進群眾”作為工作常態,密切關注社會熱點和難點,積極促進問題解決。近年來,持續圍繞環保、地方治理等問題開展輿論監督報道,多次以批評報道榮獲中國新聞獎,今年擬再度斬獲首次設立的“輿論監督報道”一等獎。另一方面,“中國之聲”持續跟踪中國發展,啟動了十年大型記錄報道《十年,這裡》,從2013年12月31日開始,以全媒體形態聚焦十個中國基層觀察點,進行長達十年的持續追踪,以折射國家、社會、個人十年間的變化與進步,相關節目在2022年產生比較強烈的社會反響。
十大案例: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
推薦語:立足城市人口平均年齡32.5歲、充滿科創活力的一線城市,深圳廣電集團本年度扎根深圳、輻射灣區、面向全國,在移動化傳播轉型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從積極運用短視頻進行視覺抗疫、有力佔領移動互聯網輿論場引導的話語權,到以融合思維和創新手法打造“灣區特色節目帶”、讓“灣區風、雙區味、前海潮”成為了深圳衛視的鮮明標籤,再到深入實踐移動優先、大膽嘗試“小屏反哺大屏”、積極推動內容和經營“雙下沉”,深圳廣電集團以新聞傳播、精品創作和體系重構為突破口,多管齊下、多措並舉,積極深化媒體融合,探索形成了廣電轉型的“深圳模式”。
十大案例: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集團)“荔直播”
推薦語:“荔直播”是江蘇廣電總台精心打造的原創融媒體內容產品,由“網絡直播+電視直播+短視頻”組成,覆蓋了集電視端:江蘇衛視、江蘇公共新聞頻道;以及互聯網端:荔枝新聞、我蘇網、“江蘇新聞”微博、微信公眾號、百家號、今日頭條號、抖音、快手等多個平台,大小屏積極互動,融合矩陣傳播。其中,疫情防控期間,荔直播推出的9秒短視頻《江蘇省委書記進村檢查疫情被攔下》引爆全網,被人民日報等多家央媒轉載,登上微博熱搜榜前三,專區閱讀量2.5億,全網總瀏覽量逾億次。截至目前,“荔直播”總點擊量超240億,榮獲中國新聞獎等多項大獎。
十大案例:銀川市新聞傳媒中心
推薦語:銀川位於我國西北內陸,全國省會城市GDP排名常年靠後,但這個欠發達地區的媒體早在2016年底就完成報紙、廣播、電視的整合,成為全國省會級城市率先實現跨媒體整合併運營的傳媒集團。2016年4月,寧夏銀川市整合銀川日報社、銀川市廣播電視台,組建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經過半年多籌備,當年12月,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揭牌,構建起覆蓋報紙、電視、廣播、網站、新媒體5大平台的5n全媒體傳播體系。近年來,集團進行了一系列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真正實現了組織架構的全新調整和流程再造。經營方面,在傳媒集團組建後,整合分散的經營資源,成立銀川市新聞傳媒發展有限公司,積極探索“媒體+產業”融合的新模式,並致力發展“新聞+政務+商務”和“媒體+產業+企業”的運營模式。今年4月,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更名為銀川市新聞傳媒中心。
十大案例:“深圳衞健委”公眾號
推薦語:作為衞健領域的垂直類公眾號,深圳衞健委公眾號“深圳衞健委” 是健康傳播領域全國政務宣傳的“一股清流”,時而溫暖,時而調皮,時而正經,每年都有爆款,每篇推文平均閱讀量“10萬+”,粉絲數已突破1800萬。“深圳衞健委”文風活潑調皮,內容通俗易懂、乾貨滿滿,擅長講故事、追熱點、抖機靈,配圖有趣,封面圖和表情包被網友刷圈收藏。最難能可貴的是,“深圳衞健委”長期堅持以人為本,用網友的一條留言來說,“最懂打工人的心和魂”。創作團隊“深小衛”有一個核心法寶就是“用戶思維”,想市民所想,以市民愛看的方式,輸出公眾關心的內容,把服務型理念貫徹到底。2022年1月深圳疫情告急,一位孕婦因核酸結果未出無法入院,在深圳衞健委公眾號留言緊急求助。 “深小衛”一句回复“電話發我”,迅速解決問題,該話題也很快衝上熱搜榜第一,成為服務型政府的經典案例之一。深圳速度體現了城市溫度,一個個故事背後,“深圳衞健委”公眾號已成為真正的主流政務新媒體。
十大案例:嗶哩嗶哩(B站)
推薦語:近年來,作為日趨破圈的青年社區平台,嗶哩嗶哩(簡稱“B站”)在重大節日推出的主流原創視頻,屢次獲得現象級傳播效果,在青年網民群體中產生積極的社會反響。2020年五四青年節,3分鐘視頻《後浪》刷爆全網,國家一級演員何冰走上舞台,以青年宣言《後浪》為詞,認可、讚美並寄語青年一代, “為年輕一代乾杯”激發共鳴,引發熱議;2021年,短片《我不想做這樣的人》,全國各地955位初中生以此為題,寫下對於未來的思考;2022年,短片《不被大風吹倒》,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莫言給全國青年朋友們寫了一封特別來信,鼓勵青年在挫折和考驗面前始終保持堅韌。近日,《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在B站上傳後快速刷屏,發布僅一天便登上了B站熱門第一,播放量突破500萬,實時在看人數保持在3萬以上,該片也引發了全網對普通人身上正能量的持續討論。
十大案例:八點健聞
推薦語:八點健聞由醫療報道領域的前資深媒體人創立,目標是為中國醫療健康界提供專業可信的行業資訊,提供“看得懂的健康專業資訊”。自2019年1月8日微信公眾號上線以來,八點健聞已覆蓋微信、微博、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百度百家等主流平台,全網用戶近80萬。獲得國家衞健委第四屆健康中國微視頻大賽十佳作品、騰訊新聞“傑出行業觀察者”、TOP 計劃優質賬號、今日頭條平台優質賬號等榮譽。2020年以來,以新冠疫情、醫患衝突(如《殺人者孫文斌是誰》)、重大疾病(如《一個父親的選擇:鋌而走險自製藥,還是等著孩子死去》)、醫療產業等報道獲得大量非醫療專業人士的廣泛關注,“破圈”效果明顯,凸顯其內容的公共價值。
十大案例:“正面連接”公眾號
推薦語:2021年9月,專注非虛構和特稿寫作、以“面對複雜”為信條的“正面連接”上線,持續產出深度內容。衡水中學、抑鬱症、上海方艙、高空作業工人……在原創已經彌足珍貴的年代,他們除了追求傳統意義上的信息增量,還在試圖拓寬理解增量的邊界。創始人曾鳴在不同場合提到,“不是匯入一個已有的響亮的聲音,而是聽那些不能發聲的人表達他們的聲音。”從“正面故事”到“正面連接”,不變的是對優質內容的堅守,追求呈現複雜世界中“人們視而不見的重要部分”以及“理解的增量”。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