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新十年@香江|容啟亮:中國航天用有限資源做成大事業 盼香港科學家運用知識貢獻國家
編者按:自中國共產黨十八大以來的10年,是國家各方面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的10年。過去十年,實現飛躍;新十年,未來可期。我們邀請20位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香港人,親身講述見證祖國非凡歷程的香江故事。
香港理工大學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及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容啟亮帶領團隊多年來深耕科研,貢獻國家航天事業。他接受我們訪問時表示,中國航天始終是堅持一步一步穩定發展,不僅進步速度很快,而且用比較少的資源,做成很多事情。他希望未來香港科學家可以從不同領域貢獻國家。
容啟亮及其團隊多年來成功研發了“嫦娥三號”及“嫦娥四號”月背探測任務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嫦娥五號”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以及“天問一號”的“落火狀態監視相機”,是中國航天事業的深度參與者,對中國航天發展,有很深的感受。他指出,中國航天科研人員很多都非常年輕、有幹勁,一心要把事業幹好,並且非常願意接受外面的新想法,這都有助於推動航天事業發展。
讚國家科研人員年輕有幹勁 願意接受新想法
實際上,容啟亮很早就已經開始和內地科研人員進行合作,不過直到2013年將“嫦娥三號”送入太空,才算是首次將儀器“送上天”。容啟亮說,中國航天始終是堅持一步一步穩定發展,進步的速度很快。他舉例說,中國“嫦娥三號”先著陸月球正面,此後“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嫦娥五號”再取樣返回,之後才有“天問一號”去火星探測。
容啟亮特別指出,“天問一號”去火星是個大突破,中國一次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任務非常難得,此前並沒有其他國家成功過。他感歎道,中國真的是在用比較少的資源,做成很多事情。
談及香港在國家航天發展中可以扮演的角色,容啟亮指出,香港人其實很有創科熱情,而且思維比較開放,這都有助於科研。他認為,香港的科學家可以從很多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領域幫助國家航天事業發展。他在採訪中還談及人才培養,表示香港不僅有很多青年,也有很多進入社會多年的中年人對航天有興趣,若有機會再接培訓,也有可能重返科研崗位。
容啟亮說,中國航天有自己的宏圖大計,未來還會有更多探測任務,將從探月走向月球基地,而且還會繼續開展探索火星、探索小恆星等方面的工作,甚至可能還會探索土星等,這都是有挑戰性的任務。
https://res.bau.com.hk/url/1521/2022/10/19/ZxB4VM7lRTbwEKgIW2AbxVFamxdrTCHBhh0.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