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影星御用攝影師蔣家驊文|陳紫瑜
有一位成長於電影世家的攝影師,他經歷了香港演藝事業鼎盛的黃金時代,目睹著流行文化和電影文化的快速發展,一部相機帶他見盡繁華,一個念頭卻帶他走出新篇,他就是香港國際影星御用攝影師蔣家驊。
蔣家驊說:“香港人應嘗試跳出香港,不能故步自封,嘗試去了解更多,開闊自己的眼界 ”。歷經無盡繁華,方知平淡是真。 蔣家驊的外公和外婆分別是中國早期電影人任彭年和中國第一位武打女星鄔麗珠,母親為香港早期著名導演兼導演任意之。從小就跟隨著父母到片場的他,在演藝圈的耳濡目染下,萌生了導演夢。兒時的他,還不知道未來的自己會單靠一部相機,攜手與眾多國際影星和歌星,包括張曼玉、林青霞、 梁朝偉、梅艷芳、張國榮等人,紀錄了香港演藝圈星光熠熠的輝煌時代。
不過,擁有電影世家背景的蔣家驊,也是從電視台的攝影助理做起。只是沒想到,跟隨電視台到巴黎的一次外拍後,他受到當地藝術氣氛的感染,便奔赴到了法國就讀廣告和平面攝影。但進入到上世紀80年代,他跟當時不少在外的香港導演和攝影師一樣,選擇回流香港發展。憑藉著敘事性的攝影風格,獲得了當時香港的文化先鋒雜誌《號外》 賞識,開啟了自己在香港時尚圈和演藝圈發展的大門。
蔣家驊鏡頭下的梁朝偉與張曼玉(受訪者供圖)年輕時的蔣家驊,就已經勇於吃“螃蟹”。八九十年代,香港的時裝拍攝一般只會在室內影棚裡進行。但蔣家驊更熱衷到戶外攝影,運用自然光,將明星、模特與香港的街景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例如,他當時帶著玉女形象深入人心的影星張曼玉,跑到了中環鬧市進行拍攝,偏偏就從鏡頭中挖掘了她個性有型的一面,其後封面一公布便引起一時轟動。
《號外》雜誌封面(受訪者供圖)而蔣家驊人生第二次吃“螃蟹”就是“北上”。蔣家驊在香港工作時,除了負責不少知名影星和歌星的拍攝,還與香港本地大部分的時尚品牌建立了合作關係。但是時間長了,他認為攝影師是不可以永遠停留在一個地方,每天重複做差不多的事情,要有一些新的突破,去新的環境。 因此,他便開始探路內地,遊走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之間。2001年,他選定了廣州作為自己發展的新基地,更深懷著抱負,要提高廣州時尚攝影的市場水平。當年的廣州,在時尚攝影行業上並沒有任何基礎,大部分的攝影都是產品攝影或婚紗攝影。而蔣家驊在香港生活時就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資歷,他一心可以大展拳腳,誰不知道來廣之後,也是會碰釘子,要學懂處理與客戶的關係。但幸好後來,他遇到志同道合的最佳拍檔招嘉寧,兩人一拍即合,遊走世界各地,共同演繹了不少經典廣告和時尚之作。

(受訪者供圖)沒有想到一個蔣家驊第三次吃“螃蟹”,是在廣東飲食界打造了一張名片《家驊家宴》 。在廣州從事時尚攝影行業一段時間後,“調轉賽道”投身於美食行業,皆因他想支持廣州的一批心智障礙者。數年前, 蔣家驊獲得朋友推薦,為廣州某間慈善機構拍攝一群心智障礙者的日常生活狀態。在拍攝的過程中,深感心智障礙者的生活不便與艱辛。他開始組織了一群志同道合和熱愛美食的朋友 ,每周末就去心智障礙者所工作的農場提供人手協助,為心智障礙者增加收入。
(受訪者供圖)後來,更將原本用來呼朋友吃飯聚會的《家驊家宴》發展成為參與者可捐款的美食分享會,陸陸續續累積了十多萬的捐款。 蔣家驊拿著這筆捐款在廣州的一個創意園裡,改建了一間舊房子 ,並命名為“麥子咖啡”,前後運營了三年,但因疫情影響,上年暫時結業。但是,這三年期間已經幫助了不少心智障礙者,提高他們的工作與生活的質量。



至於,最後說到是否會回香港發展,他就表示非常榮幸地曾以攝影師的身份,渡過了香港在經濟、藝術和電影行業高速騰飛的“黃金時代” 。他會重回香港,但未必是回到香港工作和生活。因為,蔣家驊北上廣州多年,已經認識到一群摯友,也娶了一位廣州太太,很享受在廣州的生活。但會很樂意以攝影師的身份重回香港,透過舊日所紀錄下的香港美人美景,激勵香港下一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