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報告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報告主題鮮明、立意深遠、內容豐富,全面系統地回答了“什麼是中國式現代化、如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其關於中國式現代化重要特徵、本質要求、戰略安排的論述,蘊含著深刻的價值邏輯、行動邏輯和歷史邏輯,構成了邏輯嚴密的有機整體,為我們認識、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全景性框架,為我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了精準的指南針、路線圖和時間表。
文|北京 李建偉 趙崢
圍繞“重要特徵”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邏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人類文明發展的實踐證明,實現國家現代化,不僅依賴於經濟和科技的發展,還應該有基本的文明價值邏輯。報告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正是在中國共產黨對黨情、國情、民情、世情充分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具有鮮明價值的現代化發展方略。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發展的根本歷史經驗,更突顯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的價值目標和宗旨性質,確保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社會主義方向,確保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始終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國式現代化把握了普遍性與差異性的關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是胸懷天下、相容並包的現代化,尊重人類文明進程中推進現代化的基本規律和共同特點,將始終保持開放姿態,向世界各國學習和借鑒其在推進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等各方面現代化的經驗。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現代化沒有完全一致的範本和範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是腳踏實地、獨立自主的現代化,強調把現代化的話語權和主動權把握在中國人民自己的手中,不斷以現代化發展成果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中國式現代化由符合中國特色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價值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組成,在全球現代化進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智慧和中國風範。
報告所描繪的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重要特徵,進一步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邏輯。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五大特徵涵蓋我國大國形態的基本判斷、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統籌考慮了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物質與精神、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凝結著中國共產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國家發展價值的科學判斷和清晰認識,傳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理念。可以看到,在一個擁有超長歷史縱深、超大國土空間、超大人口數量的超大型國家實現現代化,缺乏先例可循。而通過獨立自主走適合自己的現代化道路,實現14億多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這一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現代化進程,本身就具有重大的全球價值。同時,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也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是對以資本為中心、兩極分化、文化衰退、生態破壞、擴張掠奪的西方現代化實現方式的摒棄和超越,其以人民為中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進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之路,形成了兼具普世價值和自身特色的價值體系,不僅屬於中國人民,更造福世界人民,具有屬於全人類進步的文明價值。
圍繞“本質要求”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行動邏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些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與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特徵具有內在統一性和高度的關聯性,充分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並為如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加明確的實施路徑和行動方案。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要更加充分發揮黨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完善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體制機制,持之以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不斷優化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和市場經濟運行體制機制,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就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發展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就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繁榮中國學術、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就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在做大“蛋糕”的同時,把“蛋糕”分好。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規範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就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就要統籌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協調發展,創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促進不同文明相互融合、交流互鑒而不是文明衝突,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圍繞“戰略安排”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為我們從歷史的維度理解和認識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提供了發展方向與時間坐標。
一方面,“戰略安排”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連續性和傳承性。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割裂的,而是連續的、前後相繼、一脈相承,具有深刻的歷史邏輯。回顧近代以來,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實現現代化始終是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目標和無數仁人志士追求的理想。從黨的百年奮鬥進程來看,無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現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努力與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上不斷深入、在實踐上不斷豐富,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個奇跡”,更進一步拓展和延伸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安排”。面向未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是中國共產黨依據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歷史進程、現實基礎、發展特徵等做出的戰略性、前瞻性規劃設計,將為持續、動態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戰略保障。
另一方面,“戰略安排”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信心和理性。報告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樣的戰略安排並非是空中樓閣,而是源於中國發展的巨大成就。特別是近十年來,中國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經濟總量實現新飛躍,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形成了超過4億人的世界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人均預期壽命、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在基礎和前沿科技領域取得一大批標誌性成果,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提升到第12位;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民生福祉、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為實現現代化目標奠定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為“戰略安排”提供了強大的信心。
同時,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有其規律性,但也存在不確定性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設計與目標設定,也不能一蹴而就、脫離現實,而需要有重點、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這體現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冷靜與理性,也提醒我們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要正確認識、充分估計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更加主動地防範風險,更加積極地應對挑戰。
(作者李建偉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和文化發展研究部部長,趙崢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2年11月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二十大報告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報告主題鮮明、立意深遠、內容豐富,全面系統地回答了“什麼是中國式現代化、如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其關於中國式現代化重要特徵、本質要求、戰略安排的論述,蘊含著深刻的價值邏輯、行動邏輯和歷史邏輯,構成了邏輯嚴密的有機整體,為我們認識、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全景性框架,為我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了精準的指南針、路線圖和時間表。
文|北京 李建偉 趙崢
圍繞“重要特徵”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邏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人類文明發展的實踐證明,實現國家現代化,不僅依賴於經濟和科技的發展,還應該有基本的文明價值邏輯。報告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正是在中國共產黨對黨情、國情、民情、世情充分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具有鮮明價值的現代化發展方略。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發展的根本歷史經驗,更突顯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的價值目標和宗旨性質,確保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社會主義方向,確保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始終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國式現代化把握了普遍性與差異性的關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是胸懷天下、相容並包的現代化,尊重人類文明進程中推進現代化的基本規律和共同特點,將始終保持開放姿態,向世界各國學習和借鑒其在推進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等各方面現代化的經驗。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現代化沒有完全一致的範本和範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是腳踏實地、獨立自主的現代化,強調把現代化的話語權和主動權把握在中國人民自己的手中,不斷以現代化發展成果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中國式現代化由符合中國特色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價值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組成,在全球現代化進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智慧和中國風範。
報告所描繪的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重要特徵,進一步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邏輯。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五大特徵涵蓋我國大國形態的基本判斷、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統籌考慮了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物質與精神、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凝結著中國共產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國家發展價值的科學判斷和清晰認識,傳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理念。可以看到,在一個擁有超長歷史縱深、超大國土空間、超大人口數量的超大型國家實現現代化,缺乏先例可循。而通過獨立自主走適合自己的現代化道路,實現14億多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這一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現代化進程,本身就具有重大的全球價值。同時,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也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是對以資本為中心、兩極分化、文化衰退、生態破壞、擴張掠奪的西方現代化實現方式的摒棄和超越,其以人民為中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進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之路,形成了兼具普世價值和自身特色的價值體系,不僅屬於中國人民,更造福世界人民,具有屬於全人類進步的文明價值。
圍繞“本質要求”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行動邏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些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與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特徵具有內在統一性和高度的關聯性,充分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並為如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加明確的實施路徑和行動方案。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要更加充分發揮黨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完善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體制機制,持之以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不斷優化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和市場經濟運行體制機制,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就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發展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就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繁榮中國學術、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就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在做大“蛋糕”的同時,把“蛋糕”分好。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規範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就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就要統籌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協調發展,創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促進不同文明相互融合、交流互鑒而不是文明衝突,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圍繞“戰略安排”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為我們從歷史的維度理解和認識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提供了發展方向與時間坐標。
一方面,“戰略安排”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連續性和傳承性。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割裂的,而是連續的、前後相繼、一脈相承,具有深刻的歷史邏輯。回顧近代以來,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實現現代化始終是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目標和無數仁人志士追求的理想。從黨的百年奮鬥進程來看,無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現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努力與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上不斷深入、在實踐上不斷豐富,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個奇跡”,更進一步拓展和延伸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安排”。面向未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是中國共產黨依據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歷史進程、現實基礎、發展特徵等做出的戰略性、前瞻性規劃設計,將為持續、動態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戰略保障。
另一方面,“戰略安排”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信心和理性。報告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樣的戰略安排並非是空中樓閣,而是源於中國發展的巨大成就。特別是近十年來,中國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經濟總量實現新飛躍,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形成了超過4億人的世界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人均預期壽命、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在基礎和前沿科技領域取得一大批標誌性成果,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提升到第12位;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民生福祉、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為實現現代化目標奠定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為“戰略安排”提供了強大的信心。
同時,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有其規律性,但也存在不確定性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設計與目標設定,也不能一蹴而就、脫離現實,而需要有重點、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這體現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冷靜與理性,也提醒我們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要正確認識、充分估計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更加主動地防範風險,更加積極地應對挑戰。
(作者李建偉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和文化發展研究部部長,趙崢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2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