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館成立於1962年,是香港第一間公營美術館。近年,藝術館進行了龐大的翻新及擴建工程,於2019年11月30日重新開放。香港藝術館的珍貴館藏,分別以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外銷藝術和現代及香港藝術為四大核心。透過豐富多元的藏品及不一樣的策展手法,香港藝術館重新定位,反映香港的歷史、社會經濟及文化地位,致力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和涵養。
文|香港藝術館總館長 莫家詠
進行龐大的翻新及擴建工程
香港藝術館展現全新面貌
香港藝術館成立於1962年,今年正式踏入60周年。走過逾半世紀,從最初落戶維港對岸的香港大會堂,到後來進駐尖沙咀現址,其間經歷了兩次改頭換面的大型工程。第一次無疑是由中環遷址到尖沙咀,成為香港文化中心大型文化設施的一部分。新館的展覽空間比昔日大會堂美術博物館增加十倍,讓我們得以長足發展,與香港同步邁進。規模擴大後的藝術館標誌著新的時代來臨,我們著手舉辦更多展覽,展示珍貴館藏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瑰寶,同時也策劃更多巡迴展覽,盡顯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和環球匯點的地位。近年,藝術館再次變身,進行了龐大的翻新及擴建工程。2019年項目圓滿竣工,新館於同年11月30日重新開放。整個項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轄下建築署負責推行,目標是藉著劃時代的建築特色,為藝術館塑造獨特鮮明的形象。全新的玻璃幕牆設計更見通透感、更型格,讓藝術館成為尖沙咀海旁光彩溢目的地標。大樓原有的牆身瓦蓋上特別設計的構件,波浪形狀充滿動感,突顯藝術館迎臨維港的優美特色。擴建後的藝術館展覽空間大幅增加約四成,原來的天台上方更增建一個樓層,西面則新增樓高兩層的新翼大樓。現時全館的展廳由七個增至十二個,兩個新展廳的樓底亦較高,分別達五米及九米,可容納較大型的藝術品,更可舉辦各類當代藝術展覽,鼓勵香港藝術家大膽嘗試,以全新的角度創作。踏出館外,藝術廣場及藝術走廊讓藝術跨越建築界限走到戶外,為藝術館周圍帶來新氣象,提升文化氛圍。
這次大變身時間來得剛好,配合我們踏出重要的一步——讓成立了60年的藝術館重新定位。過去十年間,藝術生態不斷演進,西九文化區的新博物館相繼落成,本地藝術市場亦蓬勃發展。藝術館隨著時代前行,不僅要更新實體外觀,還要由內而外進行變革。我們掌握時機更新了品牌和形象設計,向藝術館的歷史致敬,與此同時前瞻各種新機遇。我們亦反思和加強藝術館的DNA。藝術館作為香港第一間公營美術館,在策展上,我們比照古今、中西、本地以至國際,演繹極具香港特色、多元萬象的藝術世界。藝術館的珍貴館藏,分別以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外銷藝術和現代及香港藝術為四大核心。我們透過豐富多元的藏品及不一樣的策展手法為藝術館重新定位,演繹我們寫有香港特色的DNA,從中反映香港的歷史、社會經濟及文化地位,致力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和涵養。我們以香港視點開創嶄新角度欣賞藝術,改變人們對藝術的固有觀念,透過提供觀賞和詮釋藝術的另類視角推動新思維,比照傳統與現代,讓藝術連結生活。為慶祝藝術館迎來6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2022年度我們特別推出一系列展覽和活動,藉以向觀眾展現藝術館的全新面貌。
善用藝術科技和平台
革新介紹中國傳統藝術的方式
革新介紹中國傳統藝術的方式是我們所關注的重點之一,以一改傳統藝術普遍予普羅大眾過時、不貼近生活、僅適合小圈子欣賞的印象。我們也積極研究善用藝術科技和平台鼓勵年青一代參與,致力營造與傳統博物館不一樣的趣味體驗,從而確立香港藝術館的全新定位及策展優勢,為觀眾提供與別不同的博物館體驗。
就以“想識.賞析中國山水畫”展覽為例,我們利用藝術科技展示中國山水畫名家的秘技,廣開門路讓觀眾進入傳統藝術的世界。觀眾可打破二維格式的框架,通過多種身臨其境的沉浸式和互動式數碼體驗,以別開生面的方式欣賞傳統中國山水畫,希望藉此消除大眾,尤其年青一代認為傳統藝術高不可攀的觀念。
中國文物方面,“#物色——館藏文物的色彩美學”展覽引領觀眾展開一趟奇妙的旅程。由五位來自古代的色彩達人(KOLs)探遊文物深廣的色彩世界,聚焦研究單色器物的色彩涵義,並重新發掘色彩的奧秘與魅力。展廳每區各有一種主題顏色,挑選一件當代藝術作品與傳統文物並列展出,讓色彩聯繫古今,既促使大家持續探討色彩在藝術中扮演的角色,亦呼應我們演繹“多元萬象”的新品牌訊息。
外銷藝術方面,“廣州購物誌——18至19世紀外銷藝術”的觀眾可沿著互動式購物大街緬懷昔日廣州購物天堂的風貌。我們特別建造了“購物城”,展出反映中西貿易蓬勃時期的外銷藝術品和畫作,讓觀眾展開櫥窗購物之旅,沿途欣賞19世紀的外銷藝術珍品。
香港藝術廳重新開放
梳理和敘述香港藝術發展的脈絡
藝術館於擴建後重開,其中一個矚目亮點是二樓香港藝術廳重新開放。該展廳彰顯我們致力透過一系列以研究為基礎的專題展覽,梳理和敘述香港藝術發展的脈絡。
目前正舉行的“漢字城韻——書法中的詩舞畫樂”,引領觀眾悠遊於詩、舞、畫、樂之中,探索書法與人生的關係,欣賞由書法啟迪靈感的當代藝術作品。展覽獨闢蹊徑,捨棄展示中國書法的傳統模式,薈萃來自不同範疇的創意藝術家,成就精彩多元的嶄新觀展體驗,盡顯中國書法的獨特美學。
藝術館希望與藝壇及學界共同研究及演繹香港藝術,因此經常邀請客席策展人合作,提供獨特的策展意念,呼應和配合以香港藝術為主題的年度項目。我們在五樓新空間舉辦客席策展系列展覽,分享館方與特邀策展人合作研究的成果,從多角度看香港當代藝術,讓它大放異彩。今年9月,我們配合上述書法展覽推出與本地設計師劉小康聯合策展的“字由人——漢字創意集”,回顧漢字的歷史和分析當中的美學,包括街頭藝術、民間藝術、文人墨作、書法及當代藝術,探索書法藝術的未來發展。
展望將來,我們希望進一步拓展與各藝術界別的聯繫,投入更多資源,以發掘更多關於香港藝術的歷史,注入新能量、開啟新思路及創造新體驗,積極推動香港當代藝術發展。
每年舉辦精選四大館藏展覽
履行作為香港人的藝術館的使命
藝術館另一個創新的策展方針是每年舉辦精選四大館藏的展覽,如“小題大作——香港藝術館的故事”(2019 —— 2020年)及“不是時裝店!”(2021年)均獲得空前成功,大受觀眾歡迎。現在我們每年均會在別館新翼舉辦這類“品牌”展覽,以這個翻新後全館最大的兩層展廳作據點,一站式清晰響亮地表述藝術館的DNA及全新定位。
2022年,我們推出品牌展覽“行行重行行”,介紹四大館藏中多位廣為人知的藝術家與其鮮為人知的作品,從中探討他們藝術生涯中的轉捩點,並繼續呼應60周年館慶主題“焦點以外.更多故事”,在四大館藏中發掘更多往往被忽略的故事。為履行我們作為香港人的藝術館的使命,所有品牌展覽均會展出一些香港藝術家的當代作品。今年,我們透過展覽的首席藝術家蔡劍虹,邀請七位香港當代藝術家創作不同藝術媒體的作品,呈現人生中的經歷和轉變。為誌60周年館慶,我們將強化藝術館DNA的概念伸延至大堂,委約香港本地藝術家吳子昆創作一組專為場地特定構思的實驗性多感官藝術裝置《語外觀內》,呈現從藝術館四大館藏衍生出來的視像故事。這組互動式裝置可讓觀眾透過觸控屏幕自選館藏精選的照片,利用新科技創作新的視像故事,打破傳統欣賞藝術的形式,在不同的語境框架下細賞藝術館四大館藏。
加強與世界各地文博單位聯繫
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與合作
此外,藝術館鮮明的策展方針也令國際項目生色不少。我們加強與世界各地的文博單位聯繫,廣泛拓展新的夥伴關係,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與合作。
藝術館自重新定位以來,每個大型國際展覽均加入特別的香港藝術元素。今年我們很高興為觀眾帶來卡波迪蒙特博物館首次來港舉辦的展覽——“走進巴洛克——卡波迪蒙特博物館珍藏展”,是香港近年來最盛大的巴洛克藝術展覽,當中共有40件首度在香港展出的珍貴藝術品。我們亦注入香港視點,邀請三位本地藝術家周俊輝、伍韶勁和missquai透過不同創作媒體回應巴洛克大師的作品,讓觀眾享受貫古通今的藝術體驗。展覽亦邀請了香港浸會大學潘明倫教授擔任音樂總監,為作品設計巴洛克音樂及聲音景觀,讓藝術欣賞體驗添上聽覺元素。
除了安排海外殿堂級展覽來港,我們亦全力推動文化交流和述說香港的藝術故事,未來將會開展更多計劃,計劃與海外的夥伴博物館舉行由香港藝術館策劃的展覽,同時把握機遇在教育及研究領域加強雙方合作,藉此拓展和鞏固與國際同儕的關係,在區域以至全球範圍展現香港的藝術及文化遺產,讓世界重新認識我們。過去60年,香港藝術館不遺餘力地實踐使命,保護香港珍貴的文化遺產。翻新後的藝術館換上嶄新形象,也獲得不少殊榮,但我們的使命始終不變,只是革新了手法。我們的宗旨是擁抱傳統和發掘新機遇。我們秉承中國藝術的精髓,細訴中西藝術的相遇與相容。我們展示香港藝術,與此同時亦述說世界各地最優秀的藝術故事。我們期望以新的角度欣賞傳統,讓藝術融入你我的生活。我們以香港視點演繹多元萬象的藝術世界,與觀眾一同踏上獨特的藝術旅程。香港藝術館以豐碩的香港收藏配合獨特的香港策展手法,述說最動人的香港藝術故事,成為最恰如其份的香港文化代言人。
(本文圖片均由香港藝術館提供,標題為編者所擬,文章發表於《紫荊》雜誌2022年11月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香港藝術館成立於1962年,是香港第一間公營美術館。近年,藝術館進行了龐大的翻新及擴建工程,於2019年11月30日重新開放。香港藝術館的珍貴館藏,分別以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外銷藝術和現代及香港藝術為四大核心。透過豐富多元的藏品及不一樣的策展手法,香港藝術館重新定位,反映香港的歷史、社會經濟及文化地位,致力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和涵養。
文|香港藝術館總館長 莫家詠
進行龐大的翻新及擴建工程
香港藝術館展現全新面貌
香港藝術館成立於1962年,今年正式踏入60周年。走過逾半世紀,從最初落戶維港對岸的香港大會堂,到後來進駐尖沙咀現址,其間經歷了兩次改頭換面的大型工程。第一次無疑是由中環遷址到尖沙咀,成為香港文化中心大型文化設施的一部分。新館的展覽空間比昔日大會堂美術博物館增加十倍,讓我們得以長足發展,與香港同步邁進。規模擴大後的藝術館標誌著新的時代來臨,我們著手舉辦更多展覽,展示珍貴館藏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瑰寶,同時也策劃更多巡迴展覽,盡顯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和環球匯點的地位。近年,藝術館再次變身,進行了龐大的翻新及擴建工程。2019年項目圓滿竣工,新館於同年11月30日重新開放。整個項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轄下建築署負責推行,目標是藉著劃時代的建築特色,為藝術館塑造獨特鮮明的形象。全新的玻璃幕牆設計更見通透感、更型格,讓藝術館成為尖沙咀海旁光彩溢目的地標。大樓原有的牆身瓦蓋上特別設計的構件,波浪形狀充滿動感,突顯藝術館迎臨維港的優美特色。擴建後的藝術館展覽空間大幅增加約四成,原來的天台上方更增建一個樓層,西面則新增樓高兩層的新翼大樓。現時全館的展廳由七個增至十二個,兩個新展廳的樓底亦較高,分別達五米及九米,可容納較大型的藝術品,更可舉辦各類當代藝術展覽,鼓勵香港藝術家大膽嘗試,以全新的角度創作。踏出館外,藝術廣場及藝術走廊讓藝術跨越建築界限走到戶外,為藝術館周圍帶來新氣象,提升文化氛圍。
這次大變身時間來得剛好,配合我們踏出重要的一步——讓成立了60年的藝術館重新定位。過去十年間,藝術生態不斷演進,西九文化區的新博物館相繼落成,本地藝術市場亦蓬勃發展。藝術館隨著時代前行,不僅要更新實體外觀,還要由內而外進行變革。我們掌握時機更新了品牌和形象設計,向藝術館的歷史致敬,與此同時前瞻各種新機遇。我們亦反思和加強藝術館的DNA。藝術館作為香港第一間公營美術館,在策展上,我們比照古今、中西、本地以至國際,演繹極具香港特色、多元萬象的藝術世界。藝術館的珍貴館藏,分別以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外銷藝術和現代及香港藝術為四大核心。我們透過豐富多元的藏品及不一樣的策展手法為藝術館重新定位,演繹我們寫有香港特色的DNA,從中反映香港的歷史、社會經濟及文化地位,致力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和涵養。我們以香港視點開創嶄新角度欣賞藝術,改變人們對藝術的固有觀念,透過提供觀賞和詮釋藝術的另類視角推動新思維,比照傳統與現代,讓藝術連結生活。為慶祝藝術館迎來6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2022年度我們特別推出一系列展覽和活動,藉以向觀眾展現藝術館的全新面貌。
善用藝術科技和平台
革新介紹中國傳統藝術的方式
革新介紹中國傳統藝術的方式是我們所關注的重點之一,以一改傳統藝術普遍予普羅大眾過時、不貼近生活、僅適合小圈子欣賞的印象。我們也積極研究善用藝術科技和平台鼓勵年青一代參與,致力營造與傳統博物館不一樣的趣味體驗,從而確立香港藝術館的全新定位及策展優勢,為觀眾提供與別不同的博物館體驗。
就以“想識.賞析中國山水畫”展覽為例,我們利用藝術科技展示中國山水畫名家的秘技,廣開門路讓觀眾進入傳統藝術的世界。觀眾可打破二維格式的框架,通過多種身臨其境的沉浸式和互動式數碼體驗,以別開生面的方式欣賞傳統中國山水畫,希望藉此消除大眾,尤其年青一代認為傳統藝術高不可攀的觀念。
中國文物方面,“#物色——館藏文物的色彩美學”展覽引領觀眾展開一趟奇妙的旅程。由五位來自古代的色彩達人(KOLs)探遊文物深廣的色彩世界,聚焦研究單色器物的色彩涵義,並重新發掘色彩的奧秘與魅力。展廳每區各有一種主題顏色,挑選一件當代藝術作品與傳統文物並列展出,讓色彩聯繫古今,既促使大家持續探討色彩在藝術中扮演的角色,亦呼應我們演繹“多元萬象”的新品牌訊息。
外銷藝術方面,“廣州購物誌——18至19世紀外銷藝術”的觀眾可沿著互動式購物大街緬懷昔日廣州購物天堂的風貌。我們特別建造了“購物城”,展出反映中西貿易蓬勃時期的外銷藝術品和畫作,讓觀眾展開櫥窗購物之旅,沿途欣賞19世紀的外銷藝術珍品。
香港藝術廳重新開放
梳理和敘述香港藝術發展的脈絡
藝術館於擴建後重開,其中一個矚目亮點是二樓香港藝術廳重新開放。該展廳彰顯我們致力透過一系列以研究為基礎的專題展覽,梳理和敘述香港藝術發展的脈絡。
目前正舉行的“漢字城韻——書法中的詩舞畫樂”,引領觀眾悠遊於詩、舞、畫、樂之中,探索書法與人生的關係,欣賞由書法啟迪靈感的當代藝術作品。展覽獨闢蹊徑,捨棄展示中國書法的傳統模式,薈萃來自不同範疇的創意藝術家,成就精彩多元的嶄新觀展體驗,盡顯中國書法的獨特美學。
藝術館希望與藝壇及學界共同研究及演繹香港藝術,因此經常邀請客席策展人合作,提供獨特的策展意念,呼應和配合以香港藝術為主題的年度項目。我們在五樓新空間舉辦客席策展系列展覽,分享館方與特邀策展人合作研究的成果,從多角度看香港當代藝術,讓它大放異彩。今年9月,我們配合上述書法展覽推出與本地設計師劉小康聯合策展的“字由人——漢字創意集”,回顧漢字的歷史和分析當中的美學,包括街頭藝術、民間藝術、文人墨作、書法及當代藝術,探索書法藝術的未來發展。
展望將來,我們希望進一步拓展與各藝術界別的聯繫,投入更多資源,以發掘更多關於香港藝術的歷史,注入新能量、開啟新思路及創造新體驗,積極推動香港當代藝術發展。
每年舉辦精選四大館藏展覽
履行作為香港人的藝術館的使命
藝術館另一個創新的策展方針是每年舉辦精選四大館藏的展覽,如“小題大作——香港藝術館的故事”(2019 —— 2020年)及“不是時裝店!”(2021年)均獲得空前成功,大受觀眾歡迎。現在我們每年均會在別館新翼舉辦這類“品牌”展覽,以這個翻新後全館最大的兩層展廳作據點,一站式清晰響亮地表述藝術館的DNA及全新定位。
2022年,我們推出品牌展覽“行行重行行”,介紹四大館藏中多位廣為人知的藝術家與其鮮為人知的作品,從中探討他們藝術生涯中的轉捩點,並繼續呼應60周年館慶主題“焦點以外.更多故事”,在四大館藏中發掘更多往往被忽略的故事。為履行我們作為香港人的藝術館的使命,所有品牌展覽均會展出一些香港藝術家的當代作品。今年,我們透過展覽的首席藝術家蔡劍虹,邀請七位香港當代藝術家創作不同藝術媒體的作品,呈現人生中的經歷和轉變。為誌60周年館慶,我們將強化藝術館DNA的概念伸延至大堂,委約香港本地藝術家吳子昆創作一組專為場地特定構思的實驗性多感官藝術裝置《語外觀內》,呈現從藝術館四大館藏衍生出來的視像故事。這組互動式裝置可讓觀眾透過觸控屏幕自選館藏精選的照片,利用新科技創作新的視像故事,打破傳統欣賞藝術的形式,在不同的語境框架下細賞藝術館四大館藏。
加強與世界各地文博單位聯繫
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與合作
此外,藝術館鮮明的策展方針也令國際項目生色不少。我們加強與世界各地的文博單位聯繫,廣泛拓展新的夥伴關係,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與合作。
藝術館自重新定位以來,每個大型國際展覽均加入特別的香港藝術元素。今年我們很高興為觀眾帶來卡波迪蒙特博物館首次來港舉辦的展覽——“走進巴洛克——卡波迪蒙特博物館珍藏展”,是香港近年來最盛大的巴洛克藝術展覽,當中共有40件首度在香港展出的珍貴藝術品。我們亦注入香港視點,邀請三位本地藝術家周俊輝、伍韶勁和missquai透過不同創作媒體回應巴洛克大師的作品,讓觀眾享受貫古通今的藝術體驗。展覽亦邀請了香港浸會大學潘明倫教授擔任音樂總監,為作品設計巴洛克音樂及聲音景觀,讓藝術欣賞體驗添上聽覺元素。
除了安排海外殿堂級展覽來港,我們亦全力推動文化交流和述說香港的藝術故事,未來將會開展更多計劃,計劃與海外的夥伴博物館舉行由香港藝術館策劃的展覽,同時把握機遇在教育及研究領域加強雙方合作,藉此拓展和鞏固與國際同儕的關係,在區域以至全球範圍展現香港的藝術及文化遺產,讓世界重新認識我們。過去60年,香港藝術館不遺餘力地實踐使命,保護香港珍貴的文化遺產。翻新後的藝術館換上嶄新形象,也獲得不少殊榮,但我們的使命始終不變,只是革新了手法。我們的宗旨是擁抱傳統和發掘新機遇。我們秉承中國藝術的精髓,細訴中西藝術的相遇與相容。我們展示香港藝術,與此同時亦述說世界各地最優秀的藝術故事。我們期望以新的角度欣賞傳統,讓藝術融入你我的生活。我們以香港視點演繹多元萬象的藝術世界,與觀眾一同踏上獨特的藝術旅程。香港藝術館以豐碩的香港收藏配合獨特的香港策展手法,述說最動人的香港藝術故事,成為最恰如其份的香港文化代言人。
(本文圖片均由香港藝術館提供,標題為編者所擬,文章發表於《紫荊》雜誌2022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