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愛詩
當世界因為新冠疫情繼續蔓延而煩惱之餘,殊不知正醞釀著另一場世界級的傳染病,根據最近各國的數據顯示已累計超過一萬例的猴痘病例,不禁令人憂心忡忡與恐慌。
近日歐美等多國均有猴痘感染病毒病例。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今年7月23日宣佈猴痘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世衛組織將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定義為「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對其他國家構成公共衛生風險」和「可能需要協調的國際應對措施」的 「非常事件」。截至目前,世衛組織一共宣佈了七次PHEIC,分別為2009年H1N1流感疫情;2014年脊髓灰質炎疫情;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2015~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2018~2019年剛果埃博拉疫情;2020年新冠疫情;以及今天宣布的猴痘疫情。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在8月4日宣佈猴痘疫情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當日最新資料,美國確診超過6600例,佔全球感染25%,居全球首位,是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
猴痘是什麼?與天花是近親?
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MPXV)感染所致的人獸共患病毒性疾病,臨床主症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該病主要流行於中非和西非。2022年5月以來,一些非流行國家也報導了猴痘病例,並存在社區傳播。猴痘病毒歸類於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是對人類致病的4種正痘病毒屬之一,另外3種是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與天花病毒是「近親」。
1958年首次發現:從研究的猴子體內分離並鑒定,當時這些猴子出現痘狀傳染病而得名。
自然界宿主:嚙齒動物最有可能是天然宿主。松鼠、崗比亞鼠、不同種類的猴子等動物都可能感染。
傳播途徑:病毒經黏膜和破損的皮膚侵入人體。人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其他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也可通過飛沫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還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尚不能排除性傳播。既往接種過天花疫苗者對猴痘病毒存在某些交叉保護力。潛伏期5-21天,多為6-13天。
發病初期症狀包括:發熱、頭痛、淋巴結腫大、肌肉酸痛、重度疲乏等;之後出現面部和身體大範圍皮疹,並可能導致繼發性感染,支氣管炎,敗毒症等。屬於自限性疾病,多數患者在數周內康復。
重症與死亡:重症常見於兒童或免疫缺陷者,或者與基礎健康狀況、暴露於病毒程度及併發症嚴重程度有關。疫情病死率差異較大,近年來約為3%至6%。
WHO 提醒: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旅行時,應避免與野生動物接觸,特別是避免在無防護情況下接觸患病或死亡動物的肉,血液或其他部位,食用肉類必須徹底煮熟。
西醫治療猴痘:疫苗預防為主
接種天花疫苗預防猴痘有效率達85%。2019年,一款基於減毒痘苗病毒研製的疫苗獲批准用於預防猴痘。2022年,美國FDA批准的抗天花病毒藥物tecovirimat在歐洲獲批用於治療猴痘。近期的猴痘病毒傳播特點,各國報告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快速增加,許多感染者沒有猴痘流行地區旅行史,病毒可能是具有「非典型」的發病傾向。目前西醫尚無特異性治療猴痘病毒藥物,主要是緩解發病症狀和併發症。2022年美國FDA批准的抗天花病毒藥物tecovirimat在歐洲獲批用於治療猴痘。
《肘後備急方》中醫治療天花與猴痘的經驗
人類3000年前就發現天花這種急性傳染病,古代中國、印度和埃及都有相關記錄。有關此傳染病的最早記載,見於東晉著名醫家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亦稱《肘後救卒方》):「比歲有病時行,仍發瘡頭面及身,須臾周西,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不即治,劇者多死。治得差後,瘡瘢紫黑,彌歲方滅。此惡毒之氣……以建武中於南陽擊虜所得,仍呼為房瘡。」 這裡的「惡毒之氣」,就是天花。天花由病毒引起,表現為高燒、渾身乏力、噁心嘔吐和嚴重皮疹,無藥可治。
猴痘病毒會成為下一個「天花」嗎?中醫藥與瘟疫的抗爭史
公元42年,光武帝劉秀派遣名將馬援為伏波將軍,率軍南下平叛。馬援這一仗打了2年多,最終凱旋,在班師回朝的途中,有將士們染上「虜瘡」,先是和俘虜有接觸的士兵發病,隨後傳染整個軍中,引起整個東漢王朝的恐慌。發病者多出現寒戰、高熱等症狀,皮膚出現痘疹。後人分析,這種傳染病,就是天花。
清朝時期,清朝皇室飽受天花之苦,康熙皇帝小時候就曾感染過天花。據法國傳教士洪若翰記載,康熙曾向太醫瞭解「人痘」接種術,並且諮詢過相關原理。康熙親自在宮女身上學習種痘,最終「非常成功」。於是,康熙才下令普遍推廣「人痘」接種術,甚至從清朝國庫撥款,來幫助民間接種。可以說,天花到了康熙時期才真正得到遏制。
中國古人又是如何預防天花呢?
古書上記載了四種種痘方法。
1.痘衣法 - 取天花患兒貼身內衣,給健康未出痘的小兒穿兩三天,以達種痘之目的。一般在著衣9-11天時出現發熱則為種痘已成,此法成功率低。
2.痘漿法 - 用棉花蘸天花患兒的新鮮痘漿,塞入被接種物件的鼻孔,以此引起發痘,達到預防接種的目的。因本法需直接刺破兒痘,病家多不願接受,故在古代亦較少用。
3.旱苗法 - 取天花痘痂研極細末,置曲頸根管之一端,對準鼻孔吹入,以達種痘預防天花的目的。一般7天左右發熱則為種痘已成。此法因苗入刺激鼻黏膜導致鼻涕增多,往往沖去痘苗而無效,後多不用。
4.水苗法 - 取痘痂20-30粒研細末,和淨水或人乳三五滴調勻,用新棉攤薄片,裹所調痘苗在內,捏成棗核樣,以線拴之,塞入鼻孔內,12小時後取出。通常7天左右發熱見痘,為種痘成功。此法為我國古代人痘接種法中效果最好的,可達到預防天花的目的,即便發病亦可減輕病情。
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如果用接種多次的痘痂製作疫苗,則起效的同時毒性會減弱。
我國發明人痘接種,這是對人工特異性免疫法一項重大貢獻。伏爾泰曾在《哲學通訊》中寫道,「我聽說一百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就有這種習慣,這是被認為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由此可見我國發明的人痘接種術在當時世界影響之大。
天花的消滅,距離我們不過40年,但卻包含著幾千年來人們「戰痘」的血淚史,也是全人類共同努力的「戰疫」成果。
中醫藥治療猴痘方案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猴痘診療指南(2022年版)》(《指南》),就猴痘的病原學、流行病學、易感人群、實驗室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出院標準等方面作出指導。《指南》明確指示猴痘可採用中醫治療。根據中醫「審因論治」 「三因制宜」原則辨證施治。臨床症見發熱者推薦使用升麻葛根湯、升降散、紫雪散等;臨床症見高熱、痘疹密佈、咽痛、多發淋巴結腫痛者推薦使用清營湯、升麻鱉甲湯、宣白承氣湯等。可以適當配合運動或導引靜坐等增強人體免疫力, 如八段錦,太極拳等,再配合心理疏導,充分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和抑鬱,可以有效增加抗病和康復能力。
中醫應根據臨床不同階段的症候表現,而使用相對治療方法。
1.前驅發熱期:有發熱、發疹、出痘等表現,多用銀翹散或桑菊飲加減
主症:風溫初起,邪客肺絡。但咳,身熱不甚,口微渴,脈浮數。
藥物:金銀花,桑葉,菊花,杏仁,桑白皮,百部,蒲公英,連翹,薄荷,桔梗,甘草,葦根,黃芩等。
功效:疏風清熱,解表宣肺,止咳化痰
2.發疹初期:多用升麻葛根湯加減
主症:麻疹初起,疹發不出,身熱頭痛,咳嗽,目赤流淚,口渴,舌紅苔薄而乾,脈浮數。
組成:升麻、白芍、甘草,葛根,鉤藤,黃芩,蒲公英,連翹,赤芍,茜草根,玄參,土茯苓,紫草等。
功效:清熱解毒,解肌透疹,涼血祛濕
3.形成膿包後:多用沙參麥冬湯加減
主症:燥傷肺胃陰分證,見咽幹口燥,或身熱,或乾咳,舌紅少苔,脈細數。
藥物:北沙參,玉竹,甘草,桑葉,麥冬,扁豆衣,天花粉,綿茵陳,茯苓,赤芍,玄參等。
功效:清肺養陰,生津潤燥,健脾養胃
預防及緩解猴痘食療方
1.清熱解毒三花茶
材料:金銀花10克,杭菊花10克,雞蛋花10克,蒲公英10克,夏枯草5克,甘草5克,玄參10克,連翹10克,枇杷葉6克。
方法:先用清水沖洗所有材料,放入適量冷水浸泡10分鐘,大火煮開後,
小火煎煮10分鐘倒出,再加熱水翻煎10分鐘,混合分2-3次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祛濕。
適合: 預防及緩解各種風熱病毒和發病早期者。(體質虛寒、泄瀉者、孕婦及小兒不宜)
2.甘蔗馬蹄生津飲
材料:紅蘿蔔1個,白茅根(乾15克/鮮品50克),鴨梨2個(祛芯/連皮), 馬蹄1斤,甘蔗1斤。
方法:先用清水沖洗所有材料,削皮切好; 放入適量清水, 大火煮開後,再小火煎煮1小時後食用。
功效:清熱涼血,生津潤肺
適合:風熱出疹後期伴有陰虛口乾症狀者。
(體質虛寒、孕婦及小兒慎用。)備註:
備註:以上治療方法與食療建議純屬個人經驗,如患病者請盡快諮詢您的醫師診治。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温愛詩
當世界因為新冠疫情繼續蔓延而煩惱之餘,殊不知正醞釀著另一場世界級的傳染病,根據最近各國的數據顯示已累計超過一萬例的猴痘病例,不禁令人憂心忡忡與恐慌。
近日歐美等多國均有猴痘感染病毒病例。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今年7月23日宣佈猴痘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世衛組織將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定義為「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對其他國家構成公共衛生風險」和「可能需要協調的國際應對措施」的 「非常事件」。截至目前,世衛組織一共宣佈了七次PHEIC,分別為2009年H1N1流感疫情;2014年脊髓灰質炎疫情;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2015~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2018~2019年剛果埃博拉疫情;2020年新冠疫情;以及今天宣布的猴痘疫情。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在8月4日宣佈猴痘疫情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當日最新資料,美國確診超過6600例,佔全球感染25%,居全球首位,是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
猴痘是什麼?與天花是近親?
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MPXV)感染所致的人獸共患病毒性疾病,臨床主症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該病主要流行於中非和西非。2022年5月以來,一些非流行國家也報導了猴痘病例,並存在社區傳播。猴痘病毒歸類於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是對人類致病的4種正痘病毒屬之一,另外3種是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與天花病毒是「近親」。
1958年首次發現:從研究的猴子體內分離並鑒定,當時這些猴子出現痘狀傳染病而得名。
自然界宿主:嚙齒動物最有可能是天然宿主。松鼠、崗比亞鼠、不同種類的猴子等動物都可能感染。
傳播途徑:病毒經黏膜和破損的皮膚侵入人體。人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其他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也可通過飛沫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還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尚不能排除性傳播。既往接種過天花疫苗者對猴痘病毒存在某些交叉保護力。潛伏期5-21天,多為6-13天。
發病初期症狀包括:發熱、頭痛、淋巴結腫大、肌肉酸痛、重度疲乏等;之後出現面部和身體大範圍皮疹,並可能導致繼發性感染,支氣管炎,敗毒症等。屬於自限性疾病,多數患者在數周內康復。
重症與死亡:重症常見於兒童或免疫缺陷者,或者與基礎健康狀況、暴露於病毒程度及併發症嚴重程度有關。疫情病死率差異較大,近年來約為3%至6%。
WHO 提醒: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旅行時,應避免與野生動物接觸,特別是避免在無防護情況下接觸患病或死亡動物的肉,血液或其他部位,食用肉類必須徹底煮熟。
西醫治療猴痘:疫苗預防為主
接種天花疫苗預防猴痘有效率達85%。2019年,一款基於減毒痘苗病毒研製的疫苗獲批准用於預防猴痘。2022年,美國FDA批准的抗天花病毒藥物tecovirimat在歐洲獲批用於治療猴痘。近期的猴痘病毒傳播特點,各國報告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快速增加,許多感染者沒有猴痘流行地區旅行史,病毒可能是具有「非典型」的發病傾向。目前西醫尚無特異性治療猴痘病毒藥物,主要是緩解發病症狀和併發症。2022年美國FDA批准的抗天花病毒藥物tecovirimat在歐洲獲批用於治療猴痘。
《肘後備急方》中醫治療天花與猴痘的經驗
人類3000年前就發現天花這種急性傳染病,古代中國、印度和埃及都有相關記錄。有關此傳染病的最早記載,見於東晉著名醫家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亦稱《肘後救卒方》):「比歲有病時行,仍發瘡頭面及身,須臾周西,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不即治,劇者多死。治得差後,瘡瘢紫黑,彌歲方滅。此惡毒之氣……以建武中於南陽擊虜所得,仍呼為房瘡。」 這裡的「惡毒之氣」,就是天花。天花由病毒引起,表現為高燒、渾身乏力、噁心嘔吐和嚴重皮疹,無藥可治。
猴痘病毒會成為下一個「天花」嗎?中醫藥與瘟疫的抗爭史
公元42年,光武帝劉秀派遣名將馬援為伏波將軍,率軍南下平叛。馬援這一仗打了2年多,最終凱旋,在班師回朝的途中,有將士們染上「虜瘡」,先是和俘虜有接觸的士兵發病,隨後傳染整個軍中,引起整個東漢王朝的恐慌。發病者多出現寒戰、高熱等症狀,皮膚出現痘疹。後人分析,這種傳染病,就是天花。
清朝時期,清朝皇室飽受天花之苦,康熙皇帝小時候就曾感染過天花。據法國傳教士洪若翰記載,康熙曾向太醫瞭解「人痘」接種術,並且諮詢過相關原理。康熙親自在宮女身上學習種痘,最終「非常成功」。於是,康熙才下令普遍推廣「人痘」接種術,甚至從清朝國庫撥款,來幫助民間接種。可以說,天花到了康熙時期才真正得到遏制。
中國古人又是如何預防天花呢?
古書上記載了四種種痘方法。
1.痘衣法 - 取天花患兒貼身內衣,給健康未出痘的小兒穿兩三天,以達種痘之目的。一般在著衣9-11天時出現發熱則為種痘已成,此法成功率低。
2.痘漿法 - 用棉花蘸天花患兒的新鮮痘漿,塞入被接種物件的鼻孔,以此引起發痘,達到預防接種的目的。因本法需直接刺破兒痘,病家多不願接受,故在古代亦較少用。
3.旱苗法 - 取天花痘痂研極細末,置曲頸根管之一端,對準鼻孔吹入,以達種痘預防天花的目的。一般7天左右發熱則為種痘已成。此法因苗入刺激鼻黏膜導致鼻涕增多,往往沖去痘苗而無效,後多不用。
4.水苗法 - 取痘痂20-30粒研細末,和淨水或人乳三五滴調勻,用新棉攤薄片,裹所調痘苗在內,捏成棗核樣,以線拴之,塞入鼻孔內,12小時後取出。通常7天左右發熱見痘,為種痘成功。此法為我國古代人痘接種法中效果最好的,可達到預防天花的目的,即便發病亦可減輕病情。
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如果用接種多次的痘痂製作疫苗,則起效的同時毒性會減弱。
我國發明人痘接種,這是對人工特異性免疫法一項重大貢獻。伏爾泰曾在《哲學通訊》中寫道,「我聽說一百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就有這種習慣,這是被認為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由此可見我國發明的人痘接種術在當時世界影響之大。
天花的消滅,距離我們不過40年,但卻包含著幾千年來人們「戰痘」的血淚史,也是全人類共同努力的「戰疫」成果。
中醫藥治療猴痘方案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猴痘診療指南(2022年版)》(《指南》),就猴痘的病原學、流行病學、易感人群、實驗室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出院標準等方面作出指導。《指南》明確指示猴痘可採用中醫治療。根據中醫「審因論治」 「三因制宜」原則辨證施治。臨床症見發熱者推薦使用升麻葛根湯、升降散、紫雪散等;臨床症見高熱、痘疹密佈、咽痛、多發淋巴結腫痛者推薦使用清營湯、升麻鱉甲湯、宣白承氣湯等。可以適當配合運動或導引靜坐等增強人體免疫力, 如八段錦,太極拳等,再配合心理疏導,充分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和抑鬱,可以有效增加抗病和康復能力。
中醫應根據臨床不同階段的症候表現,而使用相對治療方法。
1.前驅發熱期:有發熱、發疹、出痘等表現,多用銀翹散或桑菊飲加減
主症:風溫初起,邪客肺絡。但咳,身熱不甚,口微渴,脈浮數。
藥物:金銀花,桑葉,菊花,杏仁,桑白皮,百部,蒲公英,連翹,薄荷,桔梗,甘草,葦根,黃芩等。
功效:疏風清熱,解表宣肺,止咳化痰
2.發疹初期:多用升麻葛根湯加減
主症:麻疹初起,疹發不出,身熱頭痛,咳嗽,目赤流淚,口渴,舌紅苔薄而乾,脈浮數。
組成:升麻、白芍、甘草,葛根,鉤藤,黃芩,蒲公英,連翹,赤芍,茜草根,玄參,土茯苓,紫草等。
功效:清熱解毒,解肌透疹,涼血祛濕
3.形成膿包後:多用沙參麥冬湯加減
主症:燥傷肺胃陰分證,見咽幹口燥,或身熱,或乾咳,舌紅少苔,脈細數。
藥物:北沙參,玉竹,甘草,桑葉,麥冬,扁豆衣,天花粉,綿茵陳,茯苓,赤芍,玄參等。
功效:清肺養陰,生津潤燥,健脾養胃
預防及緩解猴痘食療方
1.清熱解毒三花茶
材料:金銀花10克,杭菊花10克,雞蛋花10克,蒲公英10克,夏枯草5克,甘草5克,玄參10克,連翹10克,枇杷葉6克。
方法:先用清水沖洗所有材料,放入適量冷水浸泡10分鐘,大火煮開後,
小火煎煮10分鐘倒出,再加熱水翻煎10分鐘,混合分2-3次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祛濕。
適合: 預防及緩解各種風熱病毒和發病早期者。(體質虛寒、泄瀉者、孕婦及小兒不宜)
2.甘蔗馬蹄生津飲
材料:紅蘿蔔1個,白茅根(乾15克/鮮品50克),鴨梨2個(祛芯/連皮), 馬蹄1斤,甘蔗1斤。
方法:先用清水沖洗所有材料,削皮切好; 放入適量清水, 大火煮開後,再小火煎煮1小時後食用。
功效:清熱涼血,生津潤肺
適合:風熱出疹後期伴有陰虛口乾症狀者。
(體質虛寒、孕婦及小兒慎用。)備註:
備註:以上治療方法與食療建議純屬個人經驗,如患病者請盡快諮詢您的醫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