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中文大學主辦的“骨與關節軟骨退變和再生學術研討會”10日在港中大祖堯堂舉行,冀通過學者專家跨學科交流,推動內地和香港醫學科學的協作,促進科技創新和臨床轉化,改善人類生活。

港中大校長段崇智在致辭中表示,骨與關節軟骨退變和再生是創新生物醫學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也是中大的優勢學科,尤其是在骨內植物、康復醫學、乾細胞治療、組織工程、組織間相互調控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除了開拓更多尖端研究,中大也積極推動研發成果的轉移,推進研發實踐及與產業連接,未來希望與各位專家學者在相關領域開展更多科研合作。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港澳台事務辦公室主任張永濤表示,此次研討會主題骨與關節軟骨退變和再生,對人民生命健康意義重大,將為本領域的內地與香港學者提供科研交流和研究成果分享平台,促進更多潛在的合作機遇,促進兩地科技繁榮,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總裁徐海山表示,研討會匯聚香港與內地的專家學者,力求在前沿問題的研究上追求更大突破,以服務於國民健康需求,使國家在此領域的發展達到世界先進水準,並積極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研討會由港中大內地及大中華發展處、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以及《骨科轉化醫學雜誌》承辦,以實體及線上混合模式舉行,逾30位來自內地及香港的專家學者在研討會上發表學術報告。
據悉,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與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的合作協議框架下,港中大自2007年起舉辦不同主題的年度學術研討會,讓兩地學者就不同研究領域交換意見,並探討未來合作機會。往期研討會主題包括量子信息科技、智慧城市、生物資訊及應用、氣候變化、青少年精神健康及疾病、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人工智能等。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