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yyl
相信大家都聽過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項目分為縣級、市級、省級和國家級,2011年大坑中秋舞火龍活動與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同時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6月大坑火龍文化館面世之後,更成為本港第一個擁有自己專題館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筆者早前造訪在10月初才正式開放予公眾參觀的大坑火龍文化館,所見的建築物面積並不大,可以說比一棟村屋稍大一些吧。展品集中在地下的大廳,甫進展廳「迎接」參觀者是一座場面鼎盛的舞龍模型,仔細看那些模型公仔,吸引你眼球相信非身處其中的多位藝人莫屬!
除了這座模擬「起龍」場景的模型,豈能錯過另一打卡位:火龍頭模型,這具龍頭是以原來的尺寸按比例縮小,以配合面積不大的展館。
大坑火龍文化館前身是1909年的孔聖義學,1949年重建成三層樓建築物,2010年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前後兩次捐助學校興建的善長仁翁名單,就刻在館內重點保育的三塊石碑上,如果閣下細心欣賞必然會發現有趣之處。
至於佔據館內大面積的弧形大屏幕,每天由上午11時開始,每隔一個小時播放展覽影片,筆者正好觀賞到了。影片內容關於館址即書館街12號歷史建築的活化保育過程、其建築風格以及大坑中秋舞火龍傳說起源和舞火龍各招式等。
或許,你會覺得只有三數件展品沒啥看頭。筆者建議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透過專頁預約參加公眾導賞團,透過工作人員的講解、觀看相關影片,從而加深了解大坑中秋舞火龍的歷史和學懂如何觀賞舞火龍招式。
140年歷史的大坑中秋舞火龍活動,是香港旅遊發展局重點推廣項目之一,可惜因為疫情關係活動已停辦三年。不過,有個好消息給大家:今個星期日(11月20日),大坑火龍文化館應邀參與「文物時尚·荷李活道」盛大活動,屆時在中環大館的監獄操場設置攤位之外,晚上7點還有舞火龍表演,想觀看或重溫此項活動的朋友,就得早點去佔個有利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