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歌
周小姐早年因工作原因常三餐不能定時,平日多以快餐果腹,飢一餐飽一餐更是常態,偶爾也會感覺胃部不適但因程度較輕並未引起重視。2018年底終於因持續胃脹反酸而去醫院做了胃鏡檢查,提示幽門螺桿菌陽性,西醫給服抗生素治療,連續服用14日後再次複查已轉陰,胃部不適的症狀也得到了改善。
周小姐有心想要吸取此次的教訓改變飲食習慣,無奈工作原因不允許。2019年底周小姐復查胃鏡時提示:1.中度胃竇炎-輕度慢性胃體炎;2.輕度腸上皮化生。當得知腸上皮化生屬於癌前病變,嚴重者甚至可能會導致胃癌時,周小姐頓時慌了神。
然而醫生卻告訴她此病「冇得醫」,只能持續觀察,胃部不適則會給她一些藥物緩解症狀,每年定期複查,如有惡化現象則需手術或/及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無奈之下周小姐只能在網絡上搜尋,希望找到治療「腸上皮化生」的訊息。
2020年初周小姐來到了本診所,了解了周小姐病史後,我向她詳細解釋了腸上皮化生的相關問題以及中醫的治療方法。「腸上皮化生」簡單地說它指的是當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時,胃黏膜長出了本該在腸道才有的細胞。「腸上皮化生」使正常的胃黏膜的分泌功能改變成了吸收功能,由於胃黏膜不能對吸收的東西有效解毒,日積月累,在部分患者胃內局部就形成了致癌物質,同時腸上皮化生也給我們從食物中不小心吃進去的黃曲霉素、苯並芘等致癌物質的吸收創造了條件,最終誘發胃癌,因此醫學界把該病變稱為「癌前病變」。本病患者的臨床表現為上腹部胃脘區脹滿不舒或有疼痛,噯氣反酸,噁心欲嘔,早飽,食欲不振,神疲乏力,體格消瘦等。上述症狀不必悉具,有些患者只有1-2種表現,甚至個別患者並無明顯的臨床症狀,但追問病史,或多或少都曾有胃腸不適的經歷。根據慢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患者的臨床表現,中醫將其歸屬於「胃痞」、「胃痛」、「噯氣」等病的範疇。
西醫對腸上皮化生目前尚無有效療法,是給予補充維生素、葉酸,並要求患者定期複查,一旦發現惡變及時手術。但中醫藥治療此病是有優勢的,不但可以使臨床症狀得到改善(使病人不依賴藥物來控制症狀,提升患者精力、體力等生活質量),且可逆轉或治癒。臨床觀察發現,經過中醫藥3至6個月的治療,有三分之一的病人能夠成功逆轉,隨著療程的延長,逆轉的比例會更高。
中醫認為,本病常由於飲食不節、饑飽無常,或過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及過度吸煙飲酒,損傷脾胃,其發病的機理關鍵在於脾胃氣陰兩虛(胃黏膜的分泌腺體受損)和整體正氣虛弱(胃黏膜的防禦機制不足)的基礎上,外界致病因素的影響而瘀毒為患,或毒腐成瘍造成胃黏膜損傷,或瘀結成積,或氣滯濕聚,導致腸上皮化生。如果失治或誤治而使病情遷延或加重,最後可形成惡性腫瘤。
本病的中醫治療強調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結合胃鏡下黏膜象的改變,判斷中醫證型,如肝胃不和、濕熱中阻、熱毒結聚、瘀血阻胃、痰凝血瘀和脾胃虛弱、胃陰不足等,適當運用益氣養陰、活血化瘀、解毒散結及有抗癌作用的中藥,通過「攻補兼施,扶正祛邪」的方式,提高胃黏膜的防禦與修復機能,去除胃黏膜表層的各種致病因素;提高機體免疫力,殺傷部分突變的異常化生的細胞,逆轉「腸化生」。其根本目的在於積極預防癌變或使癌前病變過程得到逆轉。根據周小姐初次來診時的症狀(自覺食後腹脹,噯氣泛酸,西醫給服止酸藥,但停藥後仍會復發。納可寐差,大便正常,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決定以半夏瀉心湯為主方再加減一些具有防癌抗癌功效的藥,以圖和胃降逆、消痞散結;並配合隔姜灸和胃健脾、理中降逆,提升機體免疫力。
但俗話說胃病是「三分治七分養」,除了配合醫生治療堅持服藥治療之外,患者還需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保持心情愉悅。飲食方面應當以營養清淡為主,少吃易產生致癌物質的煎炸醃製食品和辛辣刺激食品,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和雜糧。同時推薦富含葉酸的食物,這些食物能夠降低罹患消化道癌的風險,對於腸上皮化生的逆轉有益,如深綠色葉菜、十字花科蔬菜(如菜花、西蘭花等)、豆類(如扁豆、蠶豆、豌豆等)、全穀類食物、水果類如西瓜、甜瓜、柑橘、山楂、蘋果、杏、梨、獼猴桃、無花果以及大棗、蓮子等。
當得知「腸上皮化生」這種所謂的癌前病變,只是指發生胃癌的可能性高,並不是說今後一定會癌變,其發生癌變的概率低於5%之後,周小姐克服了一部分「恐癌」心理,決心積極配合治療,放鬆心情,改變自己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2021年再次復查時,胃鏡下黏膜象已基本恢復正常。
(文中若涉保健產品或保健方法,均不可替代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