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新媒體 (記者 陳紫瑜) 11月18日電:由紫荊文化集團主辦,中華青年精英基金會、集古齋承辦的“藝文香港”展會於11月16日正式開幕,一連4日展出名家作品,並開設5場國際藝術論壇。今早,第二場國際藝術論壇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5G舉行,論壇主題為“香港文化藝術產業的未來發展路向”,由香港書畫文玩協會副會長 、明畫廊總監林沙洲主持,五位講者發表講話,分別有佳士得香港高級副總裁、中國書畫部國際專家主管游世勳,代表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總裁胡妍妍的發言人陳益峰,普藝文化促進會會長、普藝集團副主席、香港書畫文玩協會副會長莊志崗,香港藝術品商會常務理事及古玩鑒定委員會委員、香港書畫文玩協會名譽會長鍾志森,以及季豐軒畫廊創辦人及總監季玉年。
“藝文香港”展會今日的論壇主題為“香港文化藝術產業的未來發展路向”(紫荊新媒體 陳紫瑜 攝)
“藝文香港”展會第二場國際藝術論壇今早舉行,座無虛席(紫荊新媒體 陳紫瑜 攝)佳士得香港高級副總裁、中國書畫部國際專家主管游世勳本次論壇演講主題為《香港文化藝術產業的未來發展路向——中國古代書畫市場展望》,他表示,自身起初只是一位美術老師,其後放棄別人眼中穩定的教職工作,於1999年踏上香港從事拍賣工作,不經意間已在這一行業深耕23年。但是,他剛入行也遭到其主管的不解,不過他解釋道:“我之所以轉行做拍賣,是因為我喜歡中國書畫,而且我希望有一天,我能把中國書畫的價錢賣到印象畫一樣的價錢,這個是我的人生目標”。
佳士得香港高級副總裁、中國書畫部國際專家主管游世勳(紫荊新媒體 陳紫瑜 攝)他更沒有想到,在這些年就能看到中國書畫市場可以如此的蓬勃。因此,他也想起一件往事,說道:“我們往日到達國外的博物館看展,現場只有英文解說,再者就是有法文和日文的解說。”但如今卻不一樣了,他再說道:“現在連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也會有專門的中文解說,如何欣賞中國畫,希望大家在看展後,能夠深入了解博物館的老師們是如何評論這些作品。我想這就是國力強盛的表現。”
佳士得香港高級副總裁、中國書畫部國際專家主管游世勳(紫荊新媒體 陳紫瑜 攝)嘉德(香港)的發言人陳益峰於論壇上探討的主題是“香港文化產業藝術的未來發展 ”,他以中國嘉德(香港)拍賣10年發展,以及回顧香港50年來藝術品市場的簡史,帶著現場觀眾展望香港藝術品行業的未來。 他表示,從千禧年代開始,內地的藝術品拍賣持續升溫,更促進了香港藝術品市場的繁榮。2010年起,中國藝術品拍賣開始呈現井噴式的大發展趨勢。
嘉德(香港)的發言人陳益峰,細數中國嘉德(香港)拍賣10年發展(紫荊新媒體 陳紫瑜 攝)他繼續分享道,香港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逐漸成為於紐約、倫敦齊驅的全球三大藝術品拍賣中心。根據數據顯示,在2006年以前,進駐香港的國際畫廊不超過10家,現時已經超過上百家。其後的2013年,巴塞爾藝博會ART BASEL在香港落地。畫廊和藝博會的陸續進入,使得香港作為亞洲藝術品交易中心的地位更加鞏固。
而嘉德當年也是選取了香港作為出海的第一站 ,成為第一間落地在香港的內地拍賣行。恰好,也在一個月前,舉辦了十週年慶典拍賣,取得了7.63億港元的成交,與全球藝術拍賣市場呼應,也獲得了嘉德(香港)十年來的最高成交總額。他再表示,香港近50年藝術品市場的繁榮發展,尤其是2020疫情後的穩定,充分印證了香港是藝術品市場得天獨厚的好地方,也堅定嘉德扎根於此發展的信心。這十年來,嘉德香港舉辦了合共150場藝術品拍賣會,為香港收藏家舉辦了16個藝術展覽,出版了7本香港藏家的畫集, 為香港藝術市場的培育及學術研究盡了微薄之力。
當談到香港的優勢,他認為香港作為中國大陸和全球海洋世界的交匯處,香港是一位“超級聯絡員”,既是中國連通世界的經濟橋梁,也是一座文化橋梁。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高速穩定發展,成為香港的經濟腹地和強有力的後盾,這和香港發展成為全球藝術市場交易中心之一息息相關。同時,長久以來,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在香港並存,在這種交融發展中,中國文化的根基和文脈也早已經深入在香港。2021年以來,以香港M+視覺文化博物館和香港故宮博物館的陸續開幕,更是開啓了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建設的新階段。
最後,他認為香港始終是亞洲的核心點之一,中心城市以及自由港,加上香港本身高度成熟的金融業,不僅對藝術品市場發展具有非常大優勢,同時沈澱性資金也夯實了香港藝術品交易的中心地位。
季豐軒畫廊創辦人及總監季玉年的演講主題為《今天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和產業》(紫荊新媒體 陳紫瑜 攝)季豐軒畫廊創辦人及總監季玉年的演講主題則為《今天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和產業》,她在論壇上給聽者分享香港畫廊、藝術館和博物館的數量較三十年前大幅度提升,也回憶起自己多年前辦畫廊的初心,她一開始是在國外讀的金融專業,也從事了十年金融工作。後來,因為對藝術的熱愛,才入行創立畫廊。
季玉年表示,當初有認真地去思考,自己作為一個香港人,曾經在海外留學,也了解國外各種各樣的畫廊走勢,思考自己到底能不能成為中外交流的橋樑,將我們中國藝術推向海外,把海外的藝術帶回來香港。她認為這樣的工作將更加有趣。
其後,季玉年也有跟大家探討應如何繼續推進香港藝術人才的培養。她表示,雖然現時香港本地有部分大學院校提供不同的藝術及文化管理學位,但是依然缺乏優秀的策展人、研究人員、修復師和框師。
普藝文化促進會會長、普藝集團副主席、香港書畫文玩協會副會長莊志崗也有出席本次論壇活動(紫荊新媒體 陳紫瑜 攝)
香港藝術品商會常務理事及古玩鑒定委員會委員、香港書畫文玩協會名譽會長鍾志森演講(紫荊新媒體 陳紫瑜 攝)國際藝術論壇預告
一、博物館在中西文明溝通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期:2022年11月18日(週五)時間:15:00-16:15
講者:
1.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 許傑
2.上海博物館原館長 楊志剛
語言:普通話
二、香港博物館的國際化與當代性日期
2022年11月19日(週六)時間:10:30-12:00
講者:
1.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 吳志華
2.香港海事博物館總監 肖猷思(Joost Schokkenbroek)
3.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總監 羅諾德(Florian Knothe)
語言:英語
三、香港考古的當代意義日期
2022年11月19日(週六)時間:15:00-16:30
講者:
1.古物古跡辦事處館長(考古) 馬文光
2.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特別職務)考古 鄒興華
語言:廣東話
藝文香港:古今對話 中西互鑒——現當代中國藝術家名品展
日期:2022年11月16日至19日
時間:17日至19日向公眾開放,每天早上10時至晚上7時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