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矚目的中共二十大圓滿閉幕,中國所取得的成就與其未來的變化和發展吸引世界目光。而香港在國家大局中何去何從,香港青年機遇在哪,也成為不少人心頭的疑問。為了更好理解及傳達二十大精神,令香港與內地能有緊密的聯繫,香港廣州青年總會(下稱YGH)於11月11日舉辦了中共二十大精神及特區施政報告學習座談會,邀請一系列重磅嘉賓演講,并且解答相關疑惑、交流體會。本次座談會出席的主要嘉賓有:香港廣州社團總會主席黃俊康博士,香港廣州社團總會常務副主席呂燿華先生,香港廣州社團總會副主席、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曉峰先生,立法會議員梁毓偉先生,以及立法會議員陸瀚民先生和《南華早報》資深特派員鄭維先生。主辦方代表則主要有YGH會長王紹恆先生,主席霍啟文先生與常務副主席沈豪傑、黄子文,座談由常務副主席鄭景銓先生主持。

王紹恆會長首先致歡迎辭,感謝在場的來賓出席本次座談會。受各種因素影響,之前類似的活動難以面對面舉行,本次座談會能順利線下舉辦,可謂難能可貴。王紹恆會長與一些其他朋友常來往於香港與內地,見證了不少兩地的合作,於是希望透過成立YGH增加香港青年到內地實踐了解的機會。隨著中共二十大報告與特區政府施政報告等具有歷史意義文件的出台,香港青年也將從中受益。
黃俊康博士強調,機遇隱藏在歷史性的一刻中。回顧往昔,與中共一大或者是剛改革開放時相比,今日的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走到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上。中國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不走西方殖民的邪路歪路,而是以科學回答百姓之問、國家之問、世界之問。如今香港正合適圍繞國家提出的“八大中心”地位做研究,切實解決民之所想,民之所需。陳曉峰先生認為,內地著眼於人民幸福感、生產力解放與制度發展優勢。國家正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依法治國,推进全過程人民民主。在這樣的上層建築設計下,香港作為具有豐富普通法司法實踐經驗的樣本,可以為內地提供不同的參考。

不少人士也對新一屆領導班子好奇。鄭維先生對此解釋,可以肯定新班子是一個有向心力與凝聚力的團隊。對於改革進入深水困難區的現狀來說,這樣的團隊會保障行動高效,降低外部風險影響,方便將政策與精神層層推廣傳達。一些具有軍工航天背景的人才政治可靠,專業水平過硬,適合應對當今動蕩不安的國際形勢與經濟壓力。呂耀華先生則對共同富裕與做好三次分配很有信心,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他也重點關注香港在國家發展格局的角色,認為無論是在過去還是未來,香港都適合且應該扮演好“聯絡人”,連接中國與世界,促進人才、技術、知識、資本的流通互動。香港與內地互鑑互學,增強國家認同感,講好香港故事、中國故事。陸瀚民先生則以香港視角重點關注青年群體。香港要成為創科前沿離不開大量的科技人才。而近些年來,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香港本土人才外流引起人們注意。在二十大精神與新施政報告的規劃之下,完善自主培養人才的體系非常重要,讓人才融入如碳中和、國產航天器建設等規劃中。同時香港也應該注重培養具備家國情懷的本土人才,比如是否可以建立專職專線培養科技青少年的中學校,而不是一昧地依賴引進。最後,霍啟文主席稱讚分享嘉賓的內容精彩,從嘉賓講話內容, 回憶起祖父霍英東的創業困難,受港英政府針對壓迫,帶出無國則無家。積極參與到祖國的建設中會遇到不少風險與挑戰,但也是個人與社會新機遇。

嘉賓交流結束後,不少與會者仍意猶未盡,相互交流,進行思維碰撞。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大家對二十大與施政報告等嚴肅議題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認識。
(實習記者:陳憬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