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的支持下,紫荊雜誌社主辦的“傳承精神命脈 活化非遺文明”中華文化遺產和國際非遺交流系列活動將於11月23日至28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館舉行,屆時一組十二枚的限量版生肖NFT將首次與廣大觀眾見面。

據主辦方介紹,系列活動得到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的大力支持,旨在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際傳播和展示水平,並嘗試把“文化+科技”創新融合,通過上鏈鑄造限量版十二生肖NFT的方式,活化千百年來的非遺文明,在數字空間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共同守護好全人類的文化瑰寶。
此次限量發行的十二生肖NFT,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省淮陽泥泥狗為創作藍本,運用數碼藝術再造升級,把“古中見拙、拙中藴古”泥泥狗賦予數字時代特色和不可篡改的收藏價值。據創意開發這組NFT的在場科技朱皓康先生介紹,很榮幸能在香港為全球喜愛中華非遺文化的朋友帶來一款兼具傳統和現代的數字藝術NFT。我們堅持以“賦能優秀文化藝術,創造實物權益價值” 為經營理念,針對當前數字文化交流不斷升級迭代的需求,幫助希望涉足元宇宙領域的IP或品牌,完成探索元宇宙世界的構想。
日前,香港特區政府發布了《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這意味著香港將進一步推動NFT(Non-Fungible Tokens的縮寫, 即不可互換的代幣)、Web3.0以及元宇宙的創新發展,並為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發展加密藝術產業提供政策、監管和技術支撐。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教學支援及研究中心副主任區志堅對運用NFT+非遺的文化創新表示肯定,他說,是次展覽廣泛運用及實踐“文化+科技”的構想,鍊造限量版十二生肖NFT,結合“數碼人文”,成功以結合新科技、新藝術美感及歷史文化的多元化。
香港四川社團總會執行會長閻小穎表示,此次展覽運用了VR和NFT等新技術形式,不僅為參觀者帶來沉浸式的非遺文明體驗,更重要的是以青年人熟悉的現代科技形式讓非遺文明“年輕化”,在虛實結合之間提高青年人對於非遺文明的認識和喜愛,從而有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