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紫荊雜誌社主辦,裕華國產百貨有限公司、香港汕頭社團總會聯合主辦的“傳承精神命脈 活化非遺文明”中華文化遺產和國際非遺交流系列活動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開幕式。據悉,活動連展五天,由23日持續至28日,活動期間將舉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中華非遺傳承精品展,以及民族音樂、福建南音與茶文化等非遺項目現場表演。以下是紫荊雜誌社社長楊勇的致辭全文:
紫荊雜誌社社長楊勇致歡迎辭尊敬的陳國基司長、梁愛詩女士、楊潤雄局長、張棟主任、劉明光署長: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們齊聚一堂,共同為中華文化遺產和國際非遺交流系列活動揭幕。首先,我謹代表主辦方對出席活動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
參加這次盛會的嘉賓,都是精神上最富有的人。因為在這裡,大家能夠共同感受到人類文明特別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給我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並且都是與我們成長、生活密切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如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呈現更加直觀,讓人感到震撼;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民間傳說、音樂、舞蹈、技藝,則更加平易近人,使人感到溫暖。在我小時候,經常聽老人們講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這就是發源於我老家的民間傳說,入選了第一批國家級非遺項目。香港朋友常常聽的粵劇,已經在2009年成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在我們身邊,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我們日用而不覺的家國情懷和民族情感。今天我們在國家文旅部支持下,在香港舉辦非遺交流系列活動,我有幾點深切的感受:
第一,香港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超級富礦令人贊嘆。目前,香港有十餘個非遺項目被列入我們國家的國家級非遺名錄,包括粵劇、涼茶、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大坑舞火龍、天後誕等,為中華文化的傳播作出積極貢獻。今天我們就可以通過VR技術、觀賞演出等方式真切感受到香港非遺的獨特魅力。
第二,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廣闊前景令人振奮。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鞏固提升香港在文化旅遊等領域的地位,深化香港同各國各地區更加開放、更加密切地交往合作,為香港繁榮發展文化藝術事業指明瞭方向。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是中西文化交匯之地,本次展覽匯集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國內地及香港100余項、300多件世界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品,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明交相輝映,共同見證人類文明的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我們相信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一定可以在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發揮重要作用。
第三,香港同胞傳承發揚非遺文明的家國情懷令人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記憶的背影”,它依託於人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以身口相傳和欣賞參與得以延續。今天,這麼多嘉賓朋友、各界精英匯聚一堂,接下來幾天已有幾十個團體報名參觀,我們可以非常自豪地講,正是包括在座各位嘉賓在內的香港市民的熱情參與,我們一起相聚,連接歷史與當下,聯繫東方與西方,展現了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成就了一場非遺文明的香港華章。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指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我們願同社會各界攜手努力,為中華優秀文化的發揚傳播,為人類新型文明的探索創造,作出積極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