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隨著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在最後一場峰會活動上向與會者致謝完畢,一連三天的香港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在現場200多名觀眾熱情的掌聲之中圓滿結束。海內外金融界對峰會反應熱烈,向全球展示了國際金融界對香港的堅定信心。為什麼此次峰會受到全球矚目?峰會對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何實際效益?本刊誠邀余偉文在 將於12月1日出版的《紫荊》雜誌 撰文,以饗讀者。
余偉文 文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 余偉文
金融領袖長途跋涉來港是用實際行動
顯示對香港及中國內地市場的重視
11月的第一個星期,標誌着香港正走向復常之路……除了香港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簡稱“峰會”)之外,還有香港金融科技周及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由金管局首次舉辦的峰會雖是這幾場盛事中的“新丁”,籌辦過程亦遇到不少挑戰,包括50年來首次在11月發出八號風球等,幸得多方支持下,活動才得以成功舉行。峰會吸引了超過200位來自全球約120家國際金融機構的負責人出席,當中約40位更屬全球頂尖金融機構的主席或行政總裁級人物,陣容鼎盛,在近年財金界活動之中難得一見。
可能有市民會疑惑,單單由一些重量級金融人士上台發言的活動,對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何實際效益?過去幾天我收到不少與會人士的反饋,也許可以給大家一些頭緒。
正如上文所提,是次出席峰會皆是金融領袖,要一次過集齊他們專程來到香港同場現身,並不容易。即使是疫情前,如此規模的盛事在任何金融中心也不多見。今次峰會的成功,再次證明和凸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而且,作為機構的最高決策者,這些金融領袖不會貿然長途跋涉來港只為參加“畀臉派對”。他們願意花時間來到香港,是用實際行動顯示對香港及內地市場的重視,為香港復常後的業務發展作出部署。
除了出席峰會三日的官方活動,這批重量級金融人物亦善用留港的時間。據我們所知,多間金融機構在峰會期間及之後幾天舉辦了數百場周邊會議和活動,讓來港的管理層與客戶、合作夥伴和員工會面。這些面對面的交談取代冷冰冰的網絡會議,不但有利建立及鞏固人脈聯繫,而且這些金融機構總公司管理層來訪,亦有利提振香港辦公室的員工士氣。一家環球銀行的總裁跟我說起,當他三年來第一次親身到香港的“炒房”為員工打氣,同事們激動鼓掌歡呼,場面出乎意料地令人動容。
很多出席峰會的朋友已經三年多沒有來香港看看。今次訪港,終於不用再道聽途說有關香港的故事,而是自己去體驗、去感受、去見聞最真實、最全面、最立體的香港面貌。這是峰會的另一重積極意義。他們看到香港依然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在食肆、商場或緩跑徑上,放眼都是自在愜意、無分國籍的香港人。而他們看到香港的最大變化,也許就是維多利亞港的風景線,變得更綿延、更富魅力。
今次訪港的金融界重量級人物當中,不少在事業起步時被派來香港打拼,與香港金融業一同成長。即使現在他們已經離開香港,但仍然與香港有深厚的聯繫。這是香港軟實力的一部分。同樣,我們期望,過去數年調離香港的金融界人士,都會繼續是香港的朋友及我們的親善大使。
在11月3日舉行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與國際投資者對話”研討會的首個專題討論中,太盟投資集團執行主席單偉建;凱雷投資集團聯合創始人、臨時首席執行官及聯席董事長William E. Conway, Jr.;英仕曼集團首席執行官Luke Ellis;麥格理資產管理集團主管Ben Way;及阿波羅資產管理聯席總裁Jim Zelter,分享了他們對如何在不明朗環境下創造價值的見解(圖:香港金融管理局網頁) 峰會議題不僅影響全球金融市場,
同時也與實體經濟息息相關
峰會是財政司司長在《2022至2023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宣布的一項舉措。參與峰會的約120家國際金融機構,類別涵蓋銀行、證券、資產管理、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對沖基金和保險等各個金融環節。與會的上述機構負責人透過演講、專題討論和對話等形式,分享、探討如何應對和克服各種錯綜複雜的不確定因素,並尋求新的突破。
峰會集中討論了全球金融界面臨的三大挑戰和機遇。一是滯脹風險、利率上升帶來的不確定性,加上日趨複雜的地緣政治,以及疫情持續影響所造成的叠加風險。峰會也討論了對未來金融業發展具深遠影響的兩大趨勢,即科技和可持續發展。過去幾年,科技和創新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挑戰固有思維和現狀,重新定義金融服務的內涵和服務模式。與此同時,可持續金融漸成主流,與會者的分享令我們反思金融的基本價值,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投向應對氣候變化的項目和舉措。
這些議題不僅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同時也與實體經濟息息相關。聚焦我們身處的區域,峰會也邀請到中國內地金融監管機構負責人,就內地與全球金融市場不斷深化的聯繫所帶來的發展機遇,分享他們精闢的見解。這些討論有助我們思考,面對重重不確定性和挑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應如何更好地定位,保持競爭力,致力提供更高效、更可靠、更可持續的金融服務,為國際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香港的魅力超越商業和金融。峰會的第一天,我們安排了與會者來到維港新座標M+博物館,參觀館內的藝術品並出席晚宴。我們也請來香港青少年管弦樂團演奏多首充滿香港情懷的樂曲,包括《似水流年》、《男兒當自強》、《叉燒包》、《東方之珠》及《獅子山下》。西方樂器演奏中國風的曲調,和諧合拍、優美動聽,正是香港擅長匯聚東西文化的寫照。當《獅子山下》奏起的一刻,把大家連繫在一起的就不只是對香港經濟上的期盼,還有一份對這城市惦記不忘的情懷。
期待復常的勢頭可以持續,
明年再相約香港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
三天峰會雖已閉幕,但勢頭停不下來。不少與會機構都出錢出力支持峰會之後舉辦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與來自全球各地的球迷,在香港大球場用歡呼聲向世界說出“香港回來了”的訊息。事實上,峰會閉幕後,很多與會者都希望這只是一個開端,期待復常的勢頭可以持續,香港早日徹底走出疫情的陰霾。不少金融機構的負責人都表示,峰會令他們更有底氣,爭取近期在港舉行集團的董事會會議;也有一些機構將邀請集團高層或重要的海外客戶和投資者訪港,更有一些已經在籌備明年恢復在港舉行大型的國際性會議。這些消息都令人感到鼓舞。
最後,我再次感謝所有出席峰會的朋友,以及參與舉辦峰會的各個合作夥伴,包括M+博物館、政府部門、港交所、金管局同事,尤其是不少同事及合作夥伴在颱風襲港、滂沱大雨之時,仍然緊守崗位,發揮專業精神完成工作,充分體現香港人的專業及拼搏精神,才令峰會得以圓滿畫上句號。我們亦藉此機會,向與會者送上一段輯錄了峰會點滴和花絮的短片(掃描文末二維碼可觀看短片),不但是留個紀念,我們也鼓勵他們廣為轉發短片,讓他們機構內外更多人知道“Hong Kong is back!”。
不論晴天、陰天或雨天,明年峰會再見!
(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2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