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舉世矚目的中美元首會晤在印尼巴厘島舉行。這是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執政後中美元首首次面對面線下會晤,也是中美兩國各自完成國內重大政治議程後的首次元首會晤。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全球充滿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向外界傳遞了中美合作管控分歧的明確信號,給處於十字路口的中美關係明確了方向,注入了正能量。
文|北京 陳文鑫
十字路口的世界與十字路口的中美關係
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與習近平主席曾通過電話和視頻的方式進行過五次會談,但此次為首場面對面線下會談。正如兩位元首在會談的開場白中所說,面對面的交流很難替代。習近平主席回憶起兩人上一次的面對面交流,那是在2017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迄今已過去5年。而中美元首間的上一次會晤也已經是3年前的事,習近平主席與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G20大阪峰會期間舉行會晤。3年來,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中美關係也來到一個何去何從的重要關口。這成了此次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的重要時空背景。
首先是世界之變。當今世界正處於一個重大歷史轉折點。中共二十大報告深刻地闡釋了這一點。習近平主席在會談中也強調應該從這個高度看待和處理中美關係。美國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也開宗明義指出,世界在發生巨變,“當前正處於世界歷史的重要轉折點”。在關於世界之變的認識上,中美呈現高度的一致性。世界經濟面臨衰退,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3年全球將有約1/3的經濟體陷入萎縮,全球經濟增速將降至2.7%;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一些國家築牆設壘、脫鉤斷鏈,孤立主義、保護主義盛行;地緣政治持續緊張,烏克蘭危機久拖不決,核威脅揮之不去。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延宕、糧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機疊加,全球正在進入一個危險的時刻。這正如二十大報告所指出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睿智地指出,中美關係過去靠共同的敵人,現在靠共同的利益,今後只能靠共同的問題。當今世界面臨這麼多問題,需要中美兩個大國發揮領導力,共同應對。從這個意義上說,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符合世界的共同期待。
其次是中美關係之變。當前的中美關係處於數十年來最低點。從特朗普政府時期開始,美國將中國視為首要戰略競爭對手,對中國進行全方位、全領域、全社會、全政府的極限施壓,導致中美關係遭遇嚴重挫折。拜登上台執政後,並未根本改變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繼續對華築牆設壘、脫鉤斷鏈、圍堵遏制,導致中美關係在錯誤的軌道上繼續下滑。尤其是今年8月,時任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和嚴正交涉,執意竄訪台灣,引發新一輪台海危機,致中美關係陷入低谷。中美關係面臨嚴重困難局面,既不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國際社會期待。中美關係何去何從,全世界都在觀望。拜登政府謀求負責任地管控中美競爭,為中美關係鋪“地基”,建“護欄”,防止中美關係脫軌傾覆。中方本著對歷史、對世界、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也致力於與美方探討新時期兩國正確相處之道,找到兩國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造福兩國,惠及世界。
最後是中美自身之變。巴厘島會晤是中共二十大和美國中期選舉之後中美元首的首次會晤。兩國各自剛完成國內重大政治議程,為兩國關係的發展提供了新動能。中共二十大提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選舉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美國中期選舉則反映出其國內政治生態的變化。中期選舉“大選化”,兩黨提前對決,競爭異常激烈。其結果對中美關係也會帶來一系列影響。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中美元首在印尼巴厘島舉行長達3個多小時的會晤,超過雙方事先商定的時長,而且使用的是同傳。可見此次交流的全面與深入,會後雙方對此次會晤的評價都不約而同地用了“坦誠”和“建設性”這兩個詞。
“指南針”和“定盤星”
在中美關係史上,元首外交歷來扮演著“指南針”和“定盤星”的作用,對兩國關係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戰略引領作用。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就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向媒體介紹情況時說,“這次元首會晤不僅具有重大現實指導意義,而且將對下階段乃至更長時期的中美關係產生重要深遠影響”。一是明確了一個方向,即要防止中美關係脫軌失控,找到兩個大國正確相處之道;二是確定了一個框架,即要共同探討確立中美關係指導原則或戰略性框架;三是啟動了一個進程,即要將兩國元首重要共識落到實處,管控和穩定中美關係。
上述三方面成果都是具有方向性意義的。除此之外,此次中美元首會晤還有兩方面進展值得關注:
一是治國理政思想的交流。自毛澤東與尼克松1972年會晤以來,“談哲學”一直是中美元首外交的重要內容。巴厘島會晤是中美各自完成國內重大政治議程後的首次元首會晤,治國理政的交流是其中的應有之義,也是會晤的重要成果之一。美方對中共二十大非常關注,迫切需要理解二十大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元首會晤中,習近平主席向拜登總統介紹了中共二十大的主要情況和重要成果,並就中國式現代化、改革開放、台灣問題原則立場等美方關切的問題系統闡釋立場,凸顯中國黨和政府內外政策公開透明,戰略意圖光明磊落,保持高度連續性和穩定性。拜登總統也闡述了美方在相關問題上的看法。相信治國理政的交流將有助於新形勢下中美雙方增進相互了解,減少誤解誤判。
二是一些對話機制的重啟。中美之間一度存在百餘個對話機制。特朗普上台後,這些機制或被廢除,或存而不用,未發揮其功能。拜登上台後,中美在對話機制建設方面並無進展。佩洛西竄台後,中方採取堅決反制,宣布“三‘取消’五‘暫停’”,即:取消安排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取消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取消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暫停中美非法移民遣返合作、暫停中美刑事司法協助合作、暫停中美打擊跨國犯罪合作、暫停中美禁毒合作、暫停中美氣候變化商談。對話機制的缺失對中美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肯定不利,但責任完全在美方。此次會晤,兩國元首同意:雙方外交團隊保持戰略溝通,開展經常性磋商;兩國財金團隊就宏觀經濟政策、經貿等問題開展對話協調;共同努力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取得成功;用好中美聯合工作組,推動解決更多具體問題;鼓勵擴大兩國各領域人員交往。此外,雙方還就開展兩國公共衛生、農業和糧食安全對話合作達成一致。中美對話合作的機制在逐步重啟,這對於改善中美關係的整體氛圍大有裨益。
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之後,兩國的工作團隊及時跟進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採取切實行動,推動中美關係重返穩定發展軌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與美國財長耶倫、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與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都陸續舉行會見,為跟進元首會晤的後續工作,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期也將訪華。中美高層互動的頻密達到近年來罕見的程度,中美關係的整體氛圍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中美關係機遇與挑戰並存
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給困難重重的中美關係指引了新方向,帶來了新希望。處在十字路口的中美關係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但複雜程度前所未有的這組雙邊關係,也很難靠一次元首會晤就能極大改觀。
一方面,美國仍將中國視作其首要戰略對手,是“唯一既有重塑國際秩序的意圖,又越來越有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來重塑國際秩序的競爭者”。美方對中美競爭的定位是“兩制之爭”,是所謂“民主對抗威權”。其圖謀“塑造中國的戰略環境”,並最終在科技、經濟、政治、軍事、安全、情報、外交、發展、全球治理等領域,全方位“競贏中國”(Out-Competing China)。在具體策略方面,美方還揚言對中國實施“一體化威懾”,通過跨領域整合、跨地區整合、跨幅度整合、跨部門整合及加強盟伴力量整合,來應對中國崛起。更為重要的是,拜登政府將未來十年視作贏得21世紀競爭的“決定性十年”,勢必繼續通過各種手段對中國進行遏壓。如果美方繼續通過“你輸我贏、你興我衰”的零和博弈思維來看待中美關係,中美關係很難有根本性好轉。
另一方面,美國的內政因素也在制約中美關係發展。共和黨雖只是以微弱優勢控制國會眾議院,但仍能對拜登的執政造成很大掣肘和制約。美國國會共和黨籍議員正磨刀霍霍,要在未來幾個月採取一系列重要涉華立法行動。有望成為眾議院議長的共和黨領袖麥卡錫指責拜登政府“對抗中國不力”,聲稱將成立一個“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以“更好地應對中國”。
未來中美關係能否健康穩定發展,還要看拜登政府能否說到做到,信守其“五不四無意”的表態,即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同時,還要看拜登政府能否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探討新時期兩國正確相處之道,共同確保中美關係沿著正確航向前行,不偏航、不失速,不相撞。
(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執行所長、研究員)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11月14日,舉世矚目的中美元首會晤在印尼巴厘島舉行。這是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執政後中美元首首次面對面線下會晤,也是中美兩國各自完成國內重大政治議程後的首次元首會晤。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全球充滿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向外界傳遞了中美合作管控分歧的明確信號,給處於十字路口的中美關係明確了方向,注入了正能量。
文|北京 陳文鑫
十字路口的世界與十字路口的中美關係
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與習近平主席曾通過電話和視頻的方式進行過五次會談,但此次為首場面對面線下會談。正如兩位元首在會談的開場白中所說,面對面的交流很難替代。習近平主席回憶起兩人上一次的面對面交流,那是在2017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迄今已過去5年。而中美元首間的上一次會晤也已經是3年前的事,習近平主席與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G20大阪峰會期間舉行會晤。3年來,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中美關係也來到一個何去何從的重要關口。這成了此次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的重要時空背景。
首先是世界之變。當今世界正處於一個重大歷史轉折點。中共二十大報告深刻地闡釋了這一點。習近平主席在會談中也強調應該從這個高度看待和處理中美關係。美國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也開宗明義指出,世界在發生巨變,“當前正處於世界歷史的重要轉折點”。在關於世界之變的認識上,中美呈現高度的一致性。世界經濟面臨衰退,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3年全球將有約1/3的經濟體陷入萎縮,全球經濟增速將降至2.7%;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一些國家築牆設壘、脫鉤斷鏈,孤立主義、保護主義盛行;地緣政治持續緊張,烏克蘭危機久拖不決,核威脅揮之不去。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延宕、糧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機疊加,全球正在進入一個危險的時刻。這正如二十大報告所指出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睿智地指出,中美關係過去靠共同的敵人,現在靠共同的利益,今後只能靠共同的問題。當今世界面臨這麼多問題,需要中美兩個大國發揮領導力,共同應對。從這個意義上說,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符合世界的共同期待。
其次是中美關係之變。當前的中美關係處於數十年來最低點。從特朗普政府時期開始,美國將中國視為首要戰略競爭對手,對中國進行全方位、全領域、全社會、全政府的極限施壓,導致中美關係遭遇嚴重挫折。拜登上台執政後,並未根本改變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繼續對華築牆設壘、脫鉤斷鏈、圍堵遏制,導致中美關係在錯誤的軌道上繼續下滑。尤其是今年8月,時任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和嚴正交涉,執意竄訪台灣,引發新一輪台海危機,致中美關係陷入低谷。中美關係面臨嚴重困難局面,既不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國際社會期待。中美關係何去何從,全世界都在觀望。拜登政府謀求負責任地管控中美競爭,為中美關係鋪“地基”,建“護欄”,防止中美關係脫軌傾覆。中方本著對歷史、對世界、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也致力於與美方探討新時期兩國正確相處之道,找到兩國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造福兩國,惠及世界。
最後是中美自身之變。巴厘島會晤是中共二十大和美國中期選舉之後中美元首的首次會晤。兩國各自剛完成國內重大政治議程,為兩國關係的發展提供了新動能。中共二十大提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選舉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美國中期選舉則反映出其國內政治生態的變化。中期選舉“大選化”,兩黨提前對決,競爭異常激烈。其結果對中美關係也會帶來一系列影響。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中美元首在印尼巴厘島舉行長達3個多小時的會晤,超過雙方事先商定的時長,而且使用的是同傳。可見此次交流的全面與深入,會後雙方對此次會晤的評價都不約而同地用了“坦誠”和“建設性”這兩個詞。
“指南針”和“定盤星”
在中美關係史上,元首外交歷來扮演著“指南針”和“定盤星”的作用,對兩國關係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戰略引領作用。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就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向媒體介紹情況時說,“這次元首會晤不僅具有重大現實指導意義,而且將對下階段乃至更長時期的中美關係產生重要深遠影響”。一是明確了一個方向,即要防止中美關係脫軌失控,找到兩個大國正確相處之道;二是確定了一個框架,即要共同探討確立中美關係指導原則或戰略性框架;三是啟動了一個進程,即要將兩國元首重要共識落到實處,管控和穩定中美關係。
上述三方面成果都是具有方向性意義的。除此之外,此次中美元首會晤還有兩方面進展值得關注:
一是治國理政思想的交流。自毛澤東與尼克松1972年會晤以來,“談哲學”一直是中美元首外交的重要內容。巴厘島會晤是中美各自完成國內重大政治議程後的首次元首會晤,治國理政的交流是其中的應有之義,也是會晤的重要成果之一。美方對中共二十大非常關注,迫切需要理解二十大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元首會晤中,習近平主席向拜登總統介紹了中共二十大的主要情況和重要成果,並就中國式現代化、改革開放、台灣問題原則立場等美方關切的問題系統闡釋立場,凸顯中國黨和政府內外政策公開透明,戰略意圖光明磊落,保持高度連續性和穩定性。拜登總統也闡述了美方在相關問題上的看法。相信治國理政的交流將有助於新形勢下中美雙方增進相互了解,減少誤解誤判。
二是一些對話機制的重啟。中美之間一度存在百餘個對話機制。特朗普上台後,這些機制或被廢除,或存而不用,未發揮其功能。拜登上台後,中美在對話機制建設方面並無進展。佩洛西竄台後,中方採取堅決反制,宣布“三‘取消’五‘暫停’”,即:取消安排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取消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取消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暫停中美非法移民遣返合作、暫停中美刑事司法協助合作、暫停中美打擊跨國犯罪合作、暫停中美禁毒合作、暫停中美氣候變化商談。對話機制的缺失對中美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肯定不利,但責任完全在美方。此次會晤,兩國元首同意:雙方外交團隊保持戰略溝通,開展經常性磋商;兩國財金團隊就宏觀經濟政策、經貿等問題開展對話協調;共同努力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取得成功;用好中美聯合工作組,推動解決更多具體問題;鼓勵擴大兩國各領域人員交往。此外,雙方還就開展兩國公共衛生、農業和糧食安全對話合作達成一致。中美對話合作的機制在逐步重啟,這對於改善中美關係的整體氛圍大有裨益。
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之後,兩國的工作團隊及時跟進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採取切實行動,推動中美關係重返穩定發展軌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與美國財長耶倫、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與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都陸續舉行會見,為跟進元首會晤的後續工作,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期也將訪華。中美高層互動的頻密達到近年來罕見的程度,中美關係的整體氛圍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中美關係機遇與挑戰並存
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給困難重重的中美關係指引了新方向,帶來了新希望。處在十字路口的中美關係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但複雜程度前所未有的這組雙邊關係,也很難靠一次元首會晤就能極大改觀。
一方面,美國仍將中國視作其首要戰略對手,是“唯一既有重塑國際秩序的意圖,又越來越有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來重塑國際秩序的競爭者”。美方對中美競爭的定位是“兩制之爭”,是所謂“民主對抗威權”。其圖謀“塑造中國的戰略環境”,並最終在科技、經濟、政治、軍事、安全、情報、外交、發展、全球治理等領域,全方位“競贏中國”(Out-Competing China)。在具體策略方面,美方還揚言對中國實施“一體化威懾”,通過跨領域整合、跨地區整合、跨幅度整合、跨部門整合及加強盟伴力量整合,來應對中國崛起。更為重要的是,拜登政府將未來十年視作贏得21世紀競爭的“決定性十年”,勢必繼續通過各種手段對中國進行遏壓。如果美方繼續通過“你輸我贏、你興我衰”的零和博弈思維來看待中美關係,中美關係很難有根本性好轉。
另一方面,美國的內政因素也在制約中美關係發展。共和黨雖只是以微弱優勢控制國會眾議院,但仍能對拜登的執政造成很大掣肘和制約。美國國會共和黨籍議員正磨刀霍霍,要在未來幾個月採取一系列重要涉華立法行動。有望成為眾議院議長的共和黨領袖麥卡錫指責拜登政府“對抗中國不力”,聲稱將成立一個“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以“更好地應對中國”。
未來中美關係能否健康穩定發展,還要看拜登政府能否說到做到,信守其“五不四無意”的表態,即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同時,還要看拜登政府能否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探討新時期兩國正確相處之道,共同確保中美關係沿著正確航向前行,不偏航、不失速,不相撞。
(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執行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