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在香港主持召開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正式啟動了選舉工作。12月15日將選舉產生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習近平主席出席7月1日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時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肯定“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對香港未來發展提出殷切希望。10月16日黨的二十大報告系統闡述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戰略,鄭重宣示“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是香港、澳門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須長期堅持。作為“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25年來的實踐非常成功,需要認真回顧、總結和展望。
文|北京 艾志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實現了“一國兩制”方針在香港的落實落地
自1997年九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開始,香港作為一個獨立的選舉單位,至今已經成功選舉產生了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是香港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在國家事務中當家作主的重要標誌,也是在香港推進“一國兩制”的重要體現。
憲法、香港基本法、選舉法的頂層設計,為香港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參加國家事務管理提供法律基礎。1982年憲法第31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第59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各少數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代表產生辦法由法律規定”。1990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香港基本法第21條規定:“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確定的名額和代表產生辦法,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在香港選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參加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工作”。1995年2月,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對1979年頒布的選舉法進行第三次修正,在第三章第15條增加一款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應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名額和代表產生辦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另行規定”。
根據香港實際專門制定並不斷完善選舉辦法,為推進“一國兩制”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提供法律保障。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選舉產生屬於中央負責事項、不屬於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的事項,香港的政治體制與內地不同,不設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因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單行的特別法律作出規範。1997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確定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名額、選舉方式、選舉程序等。2002年、2007年、2012年、2017年和2022年,全國人大又先後制定了十至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辦法,每屆選舉辦法都根據實際需要作出適當完善,為香港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在“一國兩制”條件下參選全國人大代表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
採用與內地不同的選舉方式進行選舉,彰顯“一國兩制”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的特色。與內地由省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全國人大代表的程序不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主持,在香港成立專門的選舉會議,由選舉會議選舉產生。自1997年九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起,全國人大常委會每屆選舉都依照代表選舉辦法規定派員到香港執行選舉任務,包括設立代表選舉辦公室,負責選舉會議成員登記、代表參選人報名等事宜;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赴港主持召開選舉會議全體會議,選舉產生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今年9月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36次會議審議通過並公布了港區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會議成員名單。11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在香港主持召開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正式啟動了選舉工作。12月15日將選舉產生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參照內地選舉成熟經驗,吸納香港本地選舉行之有效的辦法,兼收並蓄,不斷優化選舉方式和程序,與時俱進改進選舉會議組成,使得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於法有據,權威性強,為香港社會廣泛接受和認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4年發表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和2021年發表的《“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都專門提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25年的實踐是“一國兩制”在香港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成功例證
在黨中央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關心、重視和支持下,歷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積極履職、開拓創新,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豐富和發展“一國兩制”實踐作出了重要貢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黨中央高度重視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在“一國兩制”下充分發揮作用。香港回歸以來,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中央領導同志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多次參加香港代表團審議,殷切希望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既積極參與國家事務管理,又為香港的繁榮穩定作出貢獻。八屆至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李鵬、吳邦國、張德江、栗戰書同志在會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也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所作貢獻給予充分肯定。全國人大常委會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發揮作用作出特別安排。九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產生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就著手認真研究“一國兩制”下港區代表如何履職。在1999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領導同志回答記者提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大代表如何履行全國人大代表的職務時指出,基於實行“一國兩制”原則和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實際情況,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香港的政治架構沒有關係。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不干預香港特區政府的工作,不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範圍內的事務。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根據這些原則並徵詢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意見,擬訂了關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執行代表職務的辦法。2005年,中共中央轉發《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關於進一步發揮全國人大代表作用,加強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度建設的若干意見》,在第1條“為代表知情知政提供信息”中規定:“在每年代表大會舉行會議前,全國人大常委會辦事機構應請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向在京代表通報改革發展穩定和審判、檢察工作的基本情況,將有關材料印發京外代表,並為在京代表、港澳代表舉辦報告會”。2019年,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通過關於加強和改進全國人大代表工作的35條具體措施,在第18條中規定:“香港、澳門、台灣、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的視察和專題調研活動,根據實際情況安排”。
根據上述規定,經過長期探索,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已形成一套為港澳全國人大代表量身定制的特別工作安排,包括組織港澳全國人大代表到內地視察和專題調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在深圳或者珠海專門為港澳代表舉行情況通報會、專門到香港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舉辦專題講座、組織原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赴內地參觀考察等,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職責創造了良好條件,突出體現了“一國兩制”的特色。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履職活動具開創性又務實,在參與國家治理和香港社會事務方面發揮“雙重積極作用”。
一是在國家層面,積極參加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工作,努力履行好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全國人大代表職責。回歸以來選舉產生的九屆至十三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恪盡職守,勤勉盡責。每年全國人大會議期間,代表們積極出席,參加審議各項議案和報告,參加醞釀討論、投票選舉和決定任命國家機構組成人員,參加討論決定經濟社會發展重大事項,參加審議和表決法律案,還提出很多有建設性的建議、批評和意見。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積極參加視察、調研等各項活動,受到所到地方政府和各方面的熱烈歡迎。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還積極參與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列席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的代表培訓和執法檢查活動。代表們還負責任地向國家有關部門代轉香港居民涉內地事務的申訴函,為維護香港居民在內地的合法權益作出了不懈努力。
二是在香港層面,作為愛國愛港的中堅力量,為確保香港的長治久安、長期繁榮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首先,依照香港基本法的規定,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作為歷屆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成員,積極參加行政長官選舉工作。2021年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後,新的特區選舉委員會增加了由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全國性團體組成的第五界別,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不僅參加選舉現任第六任行政長官,還參加選舉第七屆部分立法會議員,在香港社會的話語權大大增強。其次,在香港社會政治生活中,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在維護和執行基本法的實踐中發揮表率作用,與各界人士一道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增進團結、實現社會和諧。代表們還擔當重要的橋樑和紐帶角色,在推動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抓緊重大機遇推動香港同內地交流合作、促進兩地共同發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作為“一國兩制”在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身份上的一個重要體現,歷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中一直有部分代表兼任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成員和區議會議員,依法參與香港特區事務的管理,其中歷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兼任立法會議員的,最少3-4位,最多7位。特別是去年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後,香港社會對於一些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當選為立法會議員表示歡迎,認為代表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國家戰略和發展情況,將使香港更加順利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也具有積極意義。
進一步完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制度安排,更好發揮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在推進新時代“一國兩制”偉大實踐中的作用
回顧過去,25年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和代表履職的實踐,充分體現了習近平主席七一香港講話中總結的“四個必須”。一是在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選舉產生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全國人大代表,體現了“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根本宗旨;二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在內地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在香港以個人身份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發揮“雙重積極作用”,貫徹了“必須堅持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的原則;三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是愛國愛港立場堅定的各方面代表性人士,在香港歷次重大政治法律鬥爭中站在最前線、發聲最前面、表態最堅決,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的要求;四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在促進香港與內地及海外交流合作中所擔負的橋樑和紐帶角色,是“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這個“一國兩制”香港實踐的應有之義。
展望未來,習近平主席講話中提出的“四點希望”和二十大報告有關“一國兩制”的重要論述,為推進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為香港實現長治久安和長期繁榮穩定提供了行動指南,對香港實現良政善治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引作用。這既是對新一屆特區政府的希望,也是對香港全體居民的希望,也適用於進一步完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制度安排、更好發揮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作用。
突出有為代表標準,在新一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中落實好“著力提高治理水平”的希望。習近平主席希望香港“著力提高治理水平”,強調以實際行動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維護基本法權威、要按照德才兼備的標準選賢任能、要提升國家觀念和國際視野等要求,為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提供了重要遵循。要統籌做好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候選人提名工作。代表候選人不僅要政治立場堅定、愛國愛港、具有廣泛代表性,還需要有更強的參政議政能力、更寬的視野和更大的格局、更能理解國家戰略和香港需求,而且要更年輕化。要支持兼任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成員的現任代表尋求連任、鼓勵擔任上述職務的人士參選代表。要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作為特區政治人才歷練的蓄水池和重要通道,為特區政府培養優秀的後備政治人才,代表表現出色的將來可晉身特區政府高級官員甚至行政長官,使“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的“兩個建設好”戰略得到更好落實。
強化橋樑紐帶作用,在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履職中落實好“不斷增強發展動能”的希望。習近平主席希望香港“不斷增強發展動能”,表達了中央的“三個全力支持”,即: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同世界各地展開更廣泛、更緊密的交流合作,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這充分彰顯出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發展的堅定決心。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有機會參與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運作,可以更快更早更準確地掌握國家重大政策的出台和落實情況,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要繼續鼓勵支持代表著眼於二十大報告提出的“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要求,用足用好中央的“大禮包”,找準“香港所長”和“國家所需”的交匯點,更加主動積極地做好與中央和內地省市對接、向香港推介內地機遇、向國際宣傳香港優勢等工作,使香港在“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中獲得更大發展空間,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加快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推動香港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好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香港智慧和香港力量。
充分發揮代表團結凝聚各方力量的優勢,落實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共同維護和諧穩定”“關心關愛青年人”的希望。習近平主席提出“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的希望,強調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務實有為、不負人民,把全社會特別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為施政的最大追求;還提出“共同維護和諧穩定”的希望,希望每一位香港居民都成為建設香港的積極力量,共同把香港這個家園建設好、守護好。習主席還專門談到要“特別關心關愛青年人”,引領青少年深刻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
團結各界人士共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青年工作,一直是歷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在香港社會開展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取得了不少成效。去年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作為選舉委員會當然委員直接面對面接觸香港市民,在第一現場收集香港社情民意,豐富了代表在香港聯繫人民群眾的渠道和方式。更令人欣喜的是,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已推出多項改善民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支持香港青年就業創業的舉措。這些,都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提供了貫徹落實好習主席殷切希望和二十大報告精神、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社會環境和工作空間。要開拓思路,在鼓勵支持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依靠自己力量繼續開展入校園、察民情等活動的同時,與特區政府主動溝通,爭取特區政府的資源,促進特區政府將人大代表主動作為的活動納入政府愛國主義教育和青年工作的一系列新的機制化安排之中,實現代表作用最大化;此外,要積極探索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在本地開展實地考察和專題調研,為代表支持特區政府謀新篇開新局、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共同維護和諧穩定創造更多機會和更好條件。
(作者係中央機關高級研究員,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2年12月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