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投資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劉央是中國第一代投資經理,有“中國女巴菲特”之稱。她深耕香港資本市場22年,經歷了金融市場的跌宕起伏,面對驚濤駭浪,劉央依然堅定不移看好香港資本市場。過去數年,她帶領西京及時跟隨外部環境調整投資策略,在動盪的市場中屹立不倒。西京的投資秘訣是什麼?為什麼堅定不移看好香港資本市場?對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何意見建議?本刊記者就此對劉央進行了專訪。
文|本刊記者 趙欣
服務中國新崛起的經濟力量和生產力
是西京與時俱進的法寶
記者:在公眾視野中,您的名字常常是和“中國女巴菲特”“女股神”這樣的稱呼聯繫在一起,您的投資方向也因此備受關注。有媒體報道說,在香港股市,您最鍾意中資民企;也有報道說西京最近主要投資智能製造。是這樣的嗎?為什麼?
劉央:“女巴菲特”這個稱呼讓我感到受寵若驚,榮幸之至,這是隨著巴菲特先生的股市業績與名聲不斷提高,我跟著蹭了熱點。2001年,剛剛從業六七年的我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他們最早稱我為“Miss Buffett”(“女巴菲特”),當時我並不知道巴菲特是誰,因為這個稱呼,我開始更多地學習與研究。巴菲特先生從業年份久,對行業專注,業績穩定突出,在我看來,他是這一行業的標杆,是這個世紀的標杆。同時,我在思考:我能否做到同樣的水平?我的答案是可以,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擁有龐大的中國大市場。我認為,中國的市場、中國的發展前景、中國資產的未來是非常光明的。其次,作為個人,我一直在持續學習,去融入不斷發展變化的大環境,為的是不負於新時代的中國,不愧於市場給我的這個“榮譽”。
在香港金融市場耕耘22年,我非常看好中資民營企業。第一,我是與民營企業共同成長起來的,有他們就有我;第二,我始終非常堅守我的投資理念——在民營、私營企業中尋找龍頭,尋找未來的冠軍,在這一條道路上我非常執著。中國2001年正式加入WTO,這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在此之後,中國市場不斷崛起,通過創新發展自有品牌,建立符合自身發展的投資戰略。香港市場也因此享受到了國家加入WTO帶來的紅利,中國民營企業在香港有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比如蒙牛、李寧,他們不僅是香港股市的龍頭企業,無庸置疑也已是世界品牌。
我們知道,金融市場是極易受外部環境影響的。2020年以來,疫情改變了世界,未來的投資與過去40年的投資將完全不同,投資地平線、投資坐標、投資模式與投資理念都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西京始終與時俱進,跟隨外部環境調整投資策略。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我們不止要看到三年後的中國,更要看到十年後的中國是怎樣的。把握大方向至關重要,發掘“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下的目標“新產業”是西京投資的方向。只有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趨勢投資才是有價值的,智能製造屬於深科技,而科技發展是中國經濟崛起、壯大、轉型的重要方向,因此這必然是我們未來投資的一大亮點。
記者:您的上述判斷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是您帶領西京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下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嗎?
劉央:要說法寶,我想定位是最重要的,包括對自身的定位和對所處市場的定位。西京最初是一家在1994年於倫敦創立的老牌資產管理公司,立足香港以來,一直專注於投資大中華地區。在我看來,大中華地區有強勁的GDP,龐大的外匯儲備規模和強大的消費能力,我的投資主軸在這裡,這麼多年從未動搖過。我形容自己為一個金融服務者,服務中國新崛起的經濟力量和生產力,這是我對自己的定位。
新形勢催生新經濟,“新港股”也將創造香港資本市場的新趨勢和新景觀。西京的目標是尋找未來有可能成為領袖的小巨人企業,因為它們代表著新型生產力和商業模式,代表著能夠追隨新型技術浪潮及時升級迭代、變革轉型的新生代力量。我們想要通過這些“新港股”抓住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新趨勢。
當下地緣政治複雜多變,中國經濟面臨著巨大挑戰,我們不能簡單學美國那一套價值投資的模式,我提出了適應中國投資的“貫通法”概念——先自上而下判斷國家政策、經濟狀態和實力,發掘周期性機會的板塊和行業,後再自下而上找出優秀企業。雙向結合的趨勢投資論更有利於投資找準航向。
最近我在研讀二十大報告,裡面“六個堅持”的論述我非常認同。這裡我想分享三點:第一,堅持人民至上,實際是為人民服務,而我的定位就是中國經濟的服務者;第二,堅持自信自立,我們不能盲目跟著別人走,要認清自身問題,創造適合自己的投資模式;第三,守正創新,中國國際地位與綜合實力的提升靠的是自主創新,西京近期關注的智能製造便是在高科技領域的自主創新。理論策略固然重要,但只有與自我定位結合,躬身實踐,才可真正成為自身法寶。
機遇與挑戰並存
香港資本市場依然潛力無窮
記者:香港最近成功舉辦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這展示了國際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但也有聲音說香港資本市場吸引力已不如新加坡。對此您怎麼看?您看好香港資本市場嗎?
劉央:我非常肯定地回答:香港市場潛力依然是無窮的。
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歷經改革,“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為香港帶來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我相信香港的前途是光明的,但目前形勢嚴峻,道路曲折。資本的流向說明問題,暫時來看,新加坡在投資動量和資產配置方面超過了香港,但我認為,新加坡市場過小,缺陷明顯,而香港背後中國內地的市場是龐大的,潛力無限。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在香港舉辦,就是最好的證明,說明投資者們依然看好香港。
香港資本市場最大競爭力在於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服務中國內地市場,服務未來中國新經濟的發展。香港是溝通內地與國際的橋樑紐帶,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聯繫人”功能,幫助內地企業和資金走向海外,同時把國際企業與資金引入內地。其次,香港要通過加強與大灣區多元產業合作,更新固有知識結構,提升發展動能,增強競爭力。
香港本身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既是重要的金融陣地,背後龐大的中國內地市場又為其帶來巨大優勢,在目前複雜動蕩的國際形勢和日趨激烈的國際鬥爭下,自然容易成為被攻擊的對象。我認為,香港與新加坡,是兩個不同功能的金融中心,既有競爭又有合作。新加坡缺乏優質的中國資產,未來我會把我的“新港股”帶去新加坡,告訴當地華人,告訴東南亞的投資人,告訴那些懷疑香港的人,中國的資產現在是最具吸引力的。我堅定不移看好香港資本市場。
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培養有膽識、真正愛國愛港的年輕人才
記者:您剛才提到,其實香港和新加坡完全可以是競合關係,合作共贏。就金融業本身,香港也可以繼續發揮橋樑紐帶作用,進一步聯通中國與世界。具體來講這方面目前有哪些機遇?西京有這方面業務嘗試嗎?效果如何?
劉央: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應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攜手擔當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對內——為內地提供多元且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對外——深化內地與國際的聯繫,對外國投資者講好中國故事。
西京的業務以香港為根基展開,一方面,擴大東南亞市場是我們做出的新嘗試。在此,我想提出一個新概念: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我們正在致力於將亞洲市場做好做強,而這之中最具活力、最具潛力的市場不言而喻——中國市場。
另一方面,我們將繼續對我們的投資人講好中國故事,講中國“專精特新”的故事,講未來中國智能製造崛起的故事。“新港股”策略就是我們正在踐行的,旨在發掘中國企業中的“先行者”,即那些蘊含價值潛力且有可能顛覆行業的未來領袖。我的初心從未改變,發揮大灣區、香港、新加坡多個區域不同的金融功能,做好聯繫人,從而達到服務中國經濟的目的。
記者:對香港進一步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您有何意見建議?
劉央:除了前面提到的積極融入大灣區、充分發揮聯繫人優勢之外,香港年輕人才的培養和補充應該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上。當前香港市場缺乏年輕血液,需要一批有膽識、真正愛國愛港的年輕從業者。從業者的專業性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堅定的信仰,金融市場動蕩起伏是常有的事,一點風浪就能擊退的人無法走得更遠。香港需要招賢納士,廣泛吸引更多專業優質人才來港發展,提升競爭力,穩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2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