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記者肖揚)12月3日昆明電: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一年來,截至12月2日,累計發送旅客850萬人次、貨物1120萬噸,運輸安全保持穩定,“黃金大通道”作用明顯,有力促進了沿線經濟社會發展跑出“加速度”,成為了中老人民的發展路、幸福路、友誼路,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福祉,也為共建“一帶一路”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示範。
中老鐵路磨憨貨運站2021年12月3日,在中老兩國元首的共同見證下,連接中國雲南昆明與老撾首都萬象的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一年來,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把中老鐵路維護好、運營好,把沿線開發好、建設好,打造黃金線路,造福兩國民眾”的殷殷囑托,傾力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黃金大通道”,交出了安全穩定、客貨兩旺、拉動經濟、造福民眾的周年答卷。
中老跨境貨物列車通過友誼隧道到達磨丁站客運方面,中老鐵路國內段統籌疫情防控和市場變化,實施“一日一圖”,精準投放運力,日均開行客車42列,單日最高開行客車65列,累計發送旅客720萬人次,最高日發送旅客達5萬人次,極大便利了沿線旅客出行。推出適應不同客流需求的定期票、計次票產品,開行中老鐵路“坐著火車遊雲南”旅遊專列,增開麗江至西雙版納“從雪山到雨林”旅遊專列,促進“鐵路+旅遊”融合發展。境外段針對老撾人民乘車需求,客運站由開通初期7個增至10個,實現動車組與普速列車共線運行,日均開行客車6列,單日最高開行10列、發送旅客近8200人次,累計發送旅客130萬人次。
貨運方面,開行“瀾湄快線”國際貨物列車,實現昆明至萬象26小時內直達,運輸成本大幅下降,讓更多企業享受到了中老鐵路帶來的紅利。目前,中老鐵路國際貨物聯運從開通初期日均1對,增長至現在的每天6至7對,國內25個省市先後開行了中老鐵路跨境貨物列車,已覆蓋老撾、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孟加拉、新加坡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運輸貨物的品名由開通初期10多種擴展至1200多種。一年來,中老鐵路全線累計運輸貨物1120萬噸,其中國內段完成運量877萬噸,境外段完成運量243萬噸;累計開行跨境貨物列車3000列,運輸跨境貨物195萬噸。12月3日起,中老鐵路列車牽引重量由2000噸增加至2500噸,全線通道能力將大幅提升。
“黃金大通道”拉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一年來,中老鐵路以大通道帶動大物流、大物流帶動大貿易、大貿易帶動大產業、大產業帶動大發展、大發展促進大開放,鐵路沿線經濟展現出蓬勃生機和巨大潛力。在磨憨鐵路口岸,通過實施快通和轉關模式,貨物通關時間由開通初期40多個小時壓減至目前5個小時以內,口岸功能提升將助推口岸經濟穩步增長。在中老鐵路沿線,區域經濟布局向“鐵”而生,隨著9條鐵路專用線和42個產業物流園區建設加快推進,將逐步構建起“通道+樞紐+網絡”的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老鐵路沿線開放合作推介會現”場簽署235億元投資類項目。
中老鐵路開通以來,占雲南省總人口30.5%的沿線1400多萬各族群眾直接受益。在中老鐵路輻射帶動下,國內沿線州市經濟回升向好趨勢明顯增強。昆明市2022年前三季度GDP增量為238億,同比增長4.35%。西雙版納州前三季度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08.53億元,同比增長3.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普洱市完成生產總值773.8億元,同比增長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玉溪市完成生產總值870.2億元,同比增長3.0%。
“黃金大通道”促進老撾經濟民生改善。中老鐵路使老撾從一個“陸鎖國”變成“陸聯國”,不僅改善了老撾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還有效打通了老撾的經濟動脈,帶動了老撾的經濟發展,有力促進老撾民生改善。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通過與“一帶一路”網絡連接,中老鐵路將會使老撾總收入提升21%,提升老撾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中老鐵路境外段覆蓋老撾30%的人口,昆明至萬象實現直達運輸、當日通達,兩地間貨物運輸價格下降40%至50%,將給老撾人民帶來更多經濟機遇,助力老撾早日實現減貧目標。
中老鐵路為中老兩國貿易創造了新機遇。2022年上半年,中老雙邊貨物進出口額達27.8億美元,與2021年同期相比增長20.5%。以老撾通過中老鐵路向中國出口的木薯粉為例,其2022年上半年出口額為2.5億美元,已成為老撾頭號出口農產品。旅遊業是老撾的支柱產業,每年為老撾貢獻約40%的GDP。這一年,老撾及其周邊國家共有130萬人乘坐中老鐵路列車出行,有效促進了老撾旅遊業的發展。
中老鐵路開通一年來,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主動融入雲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布局,進一步提升中老鐵路輻射效應和跨境貨物運輸能力,助推貿易升級。中國與東盟已互為最大貿易夥伴,雙向貿易額連創新高,2022年前10個月已達7984億美元,同比增長13.8%。未來,隨著中泰鐵路建設穩步推進,區域互聯互通的大圖景呼之欲出,泛亞鐵路網終將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