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於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簡約公屋概念,計劃在未來五年興建三萬伙近似過渡性房屋的簡約公屋,讓部分正在輪候傳統公屋的市民,可於正式上樓前入住環境較好的居住空間,改善生活。該概念提出僅一個多月時間,港府便於上週公佈了首批四幅興建簡約公屋的選址地點,合計可提供近萬個單位,相當於目標供應量三成左右,此舉反映出本屆政府貫徹急民所急高效施政理念,值得稱讚。
不過,從最新公佈的資料可見,簡約公屋單位平均造價略高,選址亦在較偏遠的地區,未來可能要加入更多交通配套設施,令整體投入增加。因此政府在發展簡約公屋時應考慮到成本效益,力求物有所值的同時,切合基層市民的生活需要,以避免浪費資源。
據政府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簡約公屋項目的設計和建築工程估計需花費近二百七十億元,即三萬個單位,平均每個單位成本近九十萬元,與目前公屋單位平均建築成本的六十五萬元相比較,高出了一截。同時,若簡約公屋如過渡性房屋般,於落成使用約五年時間後便要拆卸,便給予人浪費資源的感覺。因此政府發展時必須將成本效益放在首位,盡可能地以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來設計和興建簡約公屋。
事實上,傳統公屋供應量不足是本港房屋問題的癥結所在,若政府計劃興建樓高近二十層的簡約公屋,為何不能考慮改變原有土地用途,藉著發展簡約公屋的契機來引入新式、高效的建築方法,來發展新型公屋社區。同時間,現時本港市區內有大量的傳統工廈「熟地」資源,這些「熟地」均在交通配套成熟的市區地段,且不需從零開始建造,只需改變工廈發展條例上限制,並給予工廈業主更多的改建便利和誘因,短時間內就能提供大量的過渡性居住空間,緩解基層市民的居住問題的同時,更符合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