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土地短缺,特區政府多年來一直以多管齊下的方式增加供應,棕地發展則是其中一個主要來源。在新界共約1,600公頃的棕地中,超過一半將發展為高密度房屋及其他用途。然而特區政府以及棕地住戶、業務經營者在收地的過程中卻面臨不同的難題。到底難在哪裡?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特區政府致力打造的一個重點大型發展計劃。佔地約224公頃的“元朗南發展項目”是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可提供約32,900個住宅單位,紓缓房屋供應嚴重不足的情況。
這一項目的主要土地來源是棕地,也就是新界一些因農業活動衰落而改作其他用途的前農地。然而,棕地並非閒置地,承載著露天貯物、物流運作、停場等多種功能和活動。
事實上,早在2018年的時候,當時的香港特區政府就開展過一次為期五個月的土地大辯論,針對香港士地的來源問題,而負責這土地大辯論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最後提交了一份報告,優先發展的8個選項之中,棕地就是其中一項。
這裡是最接近元朗新市鎮的其中一幅棕地,按照政府規劃,被切成兩塊,其中一塊將於第一期,也就是今年底至明年中收回。特區政府計劃在這一片土地上打造出一個全新的都會生活區,興建一批高密度公營房屋,未來這裡將是元朗南人口最密的社區。
然而一切美好願景的前提是,目前在這塊棕地上的作業經營者按照特區政府計劃搬遷,交還土地。特區政府有意安排他們搬入多層工業大廈,但似乎並不是所有業務都適合。
過去幾年,特區政府已先後收回約30公頃棕地,然而這遠遠不夠,由現在至2026年,還有200公頃,將被收回及清理。過程中,約1,400戶住戶及業務經營者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根據發展局的書面回覆,特區政府不進行“一換一”調遷安置,而是向業務經營者和土地業權人提供不同金額的特惠補償安排,並研究日後儘早向業務經營者發放特惠津貼。然而,錢似乎並不是業務經營者和土地業權人最想要的東西。
雖然無法提供置換士地,但發展局表示,對於較大機會可容納棕地作業的地帶,將加強整理有關資料,向有需要的商戶提供,並將物色更多政府土地租給受影響棕地作業者。
來源:鳳凰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