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鄧卓輝 | 澳門經濟學會監事
曾 悠 |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
梁嘉豪 | 澳門經濟學會青委會副主任
澳門第二個五年規劃把體育產業列為經濟適度多元的重點抓手之一,澳門橫琴兩地正在形成文旅體產業協同發展格局,澳門體育產業進入了創新發展的新局面,機遇挑戰並存。近年來,社會關心澳門體育產業如何做大做強做實,在新形勢下澳門實施什麼策略方可推動體育產業發展成為了眼前重要課題。為此,本文旨在分析澳門發展體育產業的積極意義、經濟效應及優劣勢,並進一步提出其總體定位及發展策略,以及相關政策建議。
一、引言
2022年2月,中國成功主辦北京冬季奧運會,北京市成為全球首座「雙奧之城」,體育建設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誌性事業。中國體育產業未來五年的產值規模目標是5萬億元或以上人民幣,產值佔比佔總體經濟的2%或以上,體育消費金額達2.8萬億元人民幣,體育相關從業人員超過800萬人。2019年,內地體育產業的GDP佔比超過1%,如果以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的體育產業GDP比重2%至4%來看,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不小,未來在中國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
2021年8月,國務院同意粵港澳承辦2025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是全國運動會史上首次聯合承辦,也是澳門首次能參與承辦內地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全國性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回歸以來,澳門對體育事業與體育旅遊開展了系列工作,曾成功舉辦第四屆東亞運動會、第一屆葡語系運動會、第二屆亞洲室內運動會等區域性品牌體育盛事。此外,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澳門國際馬拉松等賽事已連續舉辦多年,深受居民和外地選手的歡迎。進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對澳門體育賽事舉辦帶來不少挑戰,但特區政府積極轉危為機,除了持續推動居民運動外,在防疫安全下盡力舉辦各項體育賽事,保持澳門對旅客吸引力。
澳門第二個五年規劃把體育產業列為經濟適度多元的重點抓手之一,澳門橫琴兩地正在形成文旅體產業協同發展格局,澳門體育產業進入了創新發展的新局面,機遇挑戰並存。近年來,社會關心澳門體育產業如何做大做強做實,在新形勢下澳門實施什麼策略方可推動體育產業發展成為了眼前重要課題。為此,本文旨在分析澳門發展體育產業的積極意義、經濟效應及優劣勢,並進一步提出其總體定位及發展策略,以及相關政策建議。
二、澳門發展體育產業的戰略意義
(一)加快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新冠疫情充分暴露了澳門經濟結構單一問題。澳門第二個五年規劃明確以文化體育作為經濟多元產業,提出了「推出更多高水平體育品牌盛事活動,鼓勵企業加大參與及支持的力度,為體育盛事活動投放更大的資源」作為促進體育產業的行動方向。國際經驗顯示,體育產業幅射力強,可衍生出上下游對接及多元產業鏈,與文旅產業可形成融合發展態勢。因此,體育產業可對澳門經濟多元產生乘數效應,透過舉辦或引進大型品牌體育盛事,可帶動旅遊、酒店、餐飲、娛樂等多個聯動行業,也為澳門加工製造業、服飾設計、廣告業、文化創意等周邊行業創造商機,從而助推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二)豐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內涵
體育產業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創新發展的內涵,也是澳門旅遊博彩業新十年發展所需的非博彩元素。一方面,推動體育與旅遊業融合發展,衍生出更多體育旅遊產品,提升旅客來澳的體驗,另一方面,透過舉辦國際體育賽事和品牌體育盛事,進一步拓展體育產業鏈。以博彩經營權重新競投為契機,可推動賭牌新承批公司協同參與體育產業的發展,包括引進和開發更多迎合旅客需求的體育、娛樂、電競類產品和活動,對體育產業相關的中小企業給予更大投入扶持,實現旅遊博彩業與休閒體育產業更強聯動。
(三)提升文化交流合作基地作用
體育交流是促進文化交流、文明互鑒、民心相通的有效方式。一直以來,在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奧委會的大力支持下,澳門在中外體育交流上發揮着獨特作用,特別是在中葡體育交流方面。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和2002年日韓世界盃,澳門曾是葡語國家代表隊的集訓基地,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的民間交流。此外,澳門成功舉辦第四屆東亞運動會、第一屆葡語系運動會和第二屆亞洲室內運動會等大型賽事,促進了中國與葡語國家的民心相通。因此,澳門發展體育產業,不但有助擴展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功能,而且可搭建更多體育盛事、賽事的交流平台,進一步提升澳門文化交流合作基地的作用。
(四)增強橫琴深合區發展動力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縱深推進以及粵港澳承辦2025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安排,為澳門發展體育產業提供難得的機遇。2021年9月出台實施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更明確提出支持發展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其中包括在深合區大力發展休閒度假、會議展覽、體育賽事觀光等旅遊產業。目前,世界女子網球(WTA)超級精英賽、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和中國橫琴WDC標準舞/拉丁舞邀請賽等一系列國際性賽事已落戶橫琴,澳門體育運動、體育旅遊等產業化發展,將深化澳門與珠海橫琴以及其他大灣區城市的體育產業合作,探索開展更多「一程多站式」的體育文化旅遊項目,使澳琴、澳珠間的體育市場力量與資源更好整合,為橫琴深合區注入全新動力,進一步促進澳琴體育產業的聯動發展。
三、澳門發展體育產業的
優劣勢分析
(一)優勢
1. 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獨特優勢
澳門擁有世界級的酒店配套及娛樂設施,以及世界遺產名錄「澳門歷史城區」等的獨特旅遊資源優勢,即使對比內地以至亞洲其他熱門旅遊城市,澳門都具有難以媲美的旅遊獨特性與文化吸引力,這對於承辦國際賽事、接待體育選手和吸引體育旅客上具有較大優勢。
2. 對國際優質體育資源較高的配置能力
「一國兩制」和自由港的制度優勢使澳門具有廣泛的國際聯繫,各種賽事資源進出澳門基本自由,特區政府以及澳門大型休閒企業對國際優質體育資源具有較強的配置能力。從近年經驗來看,博彩企業具備招攬國內外知名運動員或隊伍來澳比賽或表演獻藝的能力,擅長把不同特色的體育賽事、盛事、住宿、消費購物、娛樂等結合起來,體現國際體育資源匯聚澳門的國際化城市優勢。
3. 擁有中西體育文化薈萃的特色
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的特殊歷史地位,令澳門與其他內地城市具有類同的語言文化和體育愛好的同時,亦能提供體驗西方體育文化的氛圍,對於不同類型的體育愛好者有較強的吸引力。澳門已建立起與葡語系國家、東南亞國家等地體育資源對接機制,讓內地尤其是大灣區的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透過澳門平台與國際聯繫,促進內地與國際體育產業的交流合作。
4. 橫琴深合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政策優勢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橫琴深合區建立趨同澳門的國際化發展環境,陸續在分線管理、稅收徵管、資金融通等方面出台全國最開放的政策,更把發展體育賽事觀光等作為澳琴旅遊合作重點,這些政策部署十分有利澳琴兩地取長補短,有利於橫琴生產要素和體育資源補充澳門資源不足,有利於釋放深合區巨大政策紅利,加快澳門體育產業發展。作為國家戰略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政策紅利巨大,粵港澳承辦2025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不僅能推動澳門體育事業的進步,更可促進大灣區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符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構築休閒灣區和健康灣區的願意要求。
5. 背靠內地巨大的體育消費市場
近年來,內地體育消費規模呈高端化、普及化、個性化等方向發展,體育主題的旅遊也成為時下的一項新型旅遊模式,旅遊消費形態由物質型轉向服務型,包括體育觀賽、文化娛樂、健康休閒等旅遊市場持續升溫。在體育消費潮流持續發展之下,可以預期內地體育高端消費將迅速增加,吸引內地體育愛好者來澳消費,有望帶動澳門體育產業的發展。
(二)劣勢
1. 市場狹小,欠完整的體育產業鏈
從國內外的發展經驗看,體育產業包括多個主體產業和相關產業。主體產業包括體育競賽、訓練、健身、娛樂、諮詢、培訓等,相關產業包括體育用品市場、體育場館經營、體育文化、體育傳媒、體育中介、體育資本市場和體育博彩等。由於澳門本地體育賽事以業餘為主,澳門工業亦日漸式微,並不具條件發展職業聯賽轉播及體育用品製造等體育產業領域。因此,短期內較難在特區內形成較完整的體育產業體系,不利做大澳門體育市場。
2. 缺乏頂尖職業運動員及相關專業人才
由於市場小等因素,澳門本地運動員很難以單一體育職業維生,大多數以「半職業」或業餘形式堅持運動員生涯。儘管政府已不斷完善「精英運動員培訓資助計劃」,但計劃申請門檻較高,例如要求在國際賽事上有排名成績,資助力度也難以長時期支持運動員日常生活。此外,澳門缺乏頂尖的職業運動員,導致相關專業人才亦變得匱乏,例如教練、訓練員、裁判員、體育技術人員等人才不足。
3. 體育設施難符合高水平職業賽事的要求
雖然澳門具備一定數量的專業場地去舉辦國際體育賽事,但客觀而言,澳門地小人多,澳門體育場地資源確實存在不足。澳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地區之一,建造體育場地的成本較高,不利於體育場地數量的增加。現有的體育場地雖然部分達到辦賽的基本標準要求,但與高水平國際職業賽事的要求仍存在較大差距,不利引入國際性賽事落戶澳門,硬件設施局限了澳門體育經濟的壯大發展。
4. 區域體育市場競爭激烈
澳門缺乏體育產業所需的基建及人才,體育產業基礎薄弱,體育市場仍處起步階段。與周邊大灣區中心城市相比,澳門對體育產業的投入及政策推動仍然不足,香港、深圳及廣州目前已處於市場領先位置,澳門面對的體育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因此,澳門需確立自身獨特的定位,避開與區內其他城市的直接競爭,相反更要尋求互補合作,方可在大灣區體育經濟圈中找到一席之地,保持體育產業持續發展的動力。
四、澳門體育產業的發展策略
當下的澳門體育產業發展根基依然薄弱,今後必須找準發展方向和切入點,方可逐步走出可持續發展、符合澳門特色的體育經濟發展道路。根據上述的總體定位,建議以「休閒體育旅遊為支柱、新興產業為關聯載體、粵港澳大灣區為依託、中葡平台和多元文化為特色」作為發展思路。在這思路下,具體建議採取以下四個發展策略:
策略一是以「旅遊+體育」,豐富世旅休閒中心內涵。後疫情時期的澳門綜合旅遊業急需吸引優質旅客、延長旅客逗留時間,以推動整體經濟復蘇,若以「旅遊+體育」不同主題體育活動作招徠,除有助提升旅遊業質量,還可助力行業轉型。
策略二是以體育與重點產業版塊融合發展,產生乘數效應。體育產業可成為澳門經濟走向適度多元的載體,未來應在會展商貿、文化創意、大健康、高新科技、教育培訓等重點產業中注入體育元素,澳門會展、美食、文體娛樂、健康活動均可與體育元素有機結合、相得益彰,使體育與四大產業版塊融合發展,產生乘數效應。
策略三是以大灣區為內聯重點市場,聯通葡語系國家作為外聯拓展抓手,延伸澳門體育產業鏈。澳門自身的土地、人口和市場有限,需通過區域合作,發揮國家雙循環交匯點的作用,把澳門體育產業鏈延伸至深合區及大灣區。發展體育產業既可擴展中葡平台的功能,也助力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在融入國家和大灣區體育發展的過程中,深化中國與葡語國家,以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體育文化交流合作。
策略四是建立特色體育賽事IP,逐步培育體育粉絲消費群體。由於本地體育市場較小,澳門必須借助城市品牌,培育一批定期來澳觀看體育賽事盛事的消費客群,擴大體育消費總需求。從國內外經驗來看,體育賽事IP是體育IP中最核心的資源,優質、鮮明、具特色的體育賽事IP可以衍生出體育培訓、體育經紀、體育旅遊、以至影視、智能技術等產業的發展,以及其延伸產品的增值,有助鞏固和擴大澳門的體育消費需求。例如,格林披治大賽車已成為大灣區有名、具標誌性的體育盛事,每年吸引一定規模的體育旅客。因此,建議澳門需研究建立特色的體育賽事IP,以此打造城市品牌,培育壯大體育粉絲群體。
策略五是用好橫琴深度合作區創新政策,逐步形成澳琴體育產業聯動發展格局。澳門與橫琴共同構成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陣地,體育產業是多元重點產業,應從澳琴一體化角度去謀劃布局。橫琴擁有全國多項最優惠的政策,澳門則有著聯通國際、對接葡語系國家的網絡,兩地將邁向人流便捷流動的新階段。在此過程中,體育產業在澳琴之間可加快互聯互通,共享客源,按不同活動特點在兩地舉辦體育賽事,以產生協同及乘數效應。其中,隨着澳琴間會展人員多次往返政策的落地,未來有望體育參賽及觀賽旅客也可以澳琴間自由多次往返,更有利於澳琴共辦賽事,構建「一程多程」、「一賽兩地」等旅遊模式,為澳門體育產業的培育發展提供新的空間。
五、支持澳門體育產業發展的
政策建議
(一)以體育產業豐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內涵
體育產業發展空間寬廣,與澳門新興及重點產業聯動發展的空間較大,可配合澳門的經濟發展定位,豐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內涵。在這方面,本文建議:第一,打造國際性、全國性、區域性職業體育品牌賽事。鼓勵具代表性的體育俱樂部進駐澳門,於澳門定期組織具影響力的明星賽、職業賽、季度賽等賽事。賽事活動期間,鼓勵業界引進各種規模的球迷會,藉此開拓更多體育客源。第二,於本地體育活動、體育相關主題博物館、體育設施中注入更多商業元素。第三,以大型賽事為推動體育旅遊的主要抓手,並逐步推行市場化運作,減輕政府辦賽的財政負擔,促使賽事真正地走向市場化、國際化。完善體育旅客的各類經濟配套需求,進一步將賽事門票與機票、酒店、餐飲及其他旅遊產品結合,打造成為套票、推出一些優惠折扣,以增加現有的品牌體育盛事的吸引力。第四,研究透過新批給合同規範博彩經營者更好地發展包括體育相關活動在內的非博彩元素。建議特區政府與新的博彩經營者協調,讓每家博企都能舉辦同質性不高的體育盛事,並把部分適合的賽事安排到社區舉行,以帶動社區旅遊經濟。第五,推動休閒體育元素與大型博企設施的有機融合,鼓勵博企設置以體育運動為主題、應用VR/AR技術、大眾及旅客可參與的沉浸式體驗設施或互動遊戲,增強旅客的旅遊觀賽體驗,同時通過夜間體育賽事帶動發展「夜經濟」,增加旅客在澳消費。
(二)深化體育產業拉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
疫後人們更加注重個人健康,衍生出規模龐大的消費及服務體系,澳門應把握發展機遇,發揮「旅遊+體育」及「體育+」的發展潛力。就此思路,本文建議:第一,推動「體育+大健康」及「體育+中醫藥」聯合發展。打造客製化體育復健、中醫藥治療、物理治療、康復培訓等特色服務體系,支持綜合旅遊業界開發休閒體育旅遊與養生旅遊結合的旅遊產品。第二,探索「體育+教育」發展領域。研究在新城填海區或原逸園賽狗場等土地上興建「澳門體育城」綜合體,其可作多項室內運動培訓用途,招攬國家退休體育健將來澳參與體育教育工作,作為澳門體育教育的一大亮點。支持本地體育健身休閒活動業及體育教育與培訓業多元化發展,鼓勵居民考取相關的導師或教練證照,促進行業朝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擴闊職業運動員的前景和出路,推動退役運動員以自身經驗開拓體育產業巨大商機,轉型投入體育教育培訓市場。第三,支持「體育+文化」協同發展。打造澳門特色體育活動IP,鼓勵以澳門體育文化為題材的各類影視作品、體藝表演、紀念品、郵品、桌遊等的創作和展示發行。第四,引領「體育+科技」的發展方向。現時專業的體育訓練不單純是機械式的鍛鍊,需借助智能設備記錄運動員的各項參數,形成運動員訓練、膳食等專案。建議把握「體育+科技」加速發展的機遇,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新商機。廣義上,電競是新式電子運動,澳門應當儘快建立起5G網絡,為電競觀眾及旅客提供獎勵,為持續引進電競比賽來澳舉辦創造條件,補捉年輕一代的電競相關消費需求。第五,發揮「體育+會展」的發展潛力。善用澳門會展業的優勢,吸引內地和國際性的體育品牌及體育企業來澳參展,支持策劃舉辦體育產業相關論壇和商務會議,把澳門打造成招商引資、集聚產業的高端體育經濟交流平台。第六,完善人才培育和引進機制,引進精英運動員和體育產業人才,加強體育經濟人才隊伍的建設,引入或培育出體育經濟產業的跨界別人才,促進澳門「體育+」及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三)打造澳門體育IP,培育體育粉絲消費群體
體育IP不僅能帶動體育產業的發展,更能使產業變得唯一及更具特色,發揮體育產業的發展潛力。針對體育IP,本文建議:第一,創造更多澳門特色體育賽事IP,進一步結合澳門自身的自然、城區、文化、經濟特色推出原創特色IP。第二,通過營造休閒娛樂的觀賽氛圍、利用AR/VR的虛擬現實場景應用增強觀眾的體驗感和現場感,促進體育IP質量和賽事記憶的不斷深化。第三,發揮澳門作為體育交流平台的功能,以及博彩企業對國際優質體育資源的配置能力,定期邀請世界級著名球隊或體育明星來澳表演,鼓勵體育明星等體育專業技術人才來澳參加健身科普或體育文化推廣活動,舉辦與體育粉絲的見面會等。第四,邀請體育明星作為澳門的城市代言人,透過直播和線上宣傳等方式協助推廣澳門,以至在澳門成立粉絲俱樂部等,慢慢培育起大灣區特別是珠江西岸城市的定期訪澳體育粉絲群體。
六、結論及展望
總的來說,體育產業在澳門的發展空間遼闊,既能增強優勢產業的發展動力,又能助力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是一門經濟效益明顯、可塑性高的朝陽產業。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澳門體育產業發展迎來重大歷史契機。時不我待,當下澳門需認清自身的發展優勢,抓準發展體育產業的發力點,乘著粵港澳聯合舉辦第十五屆全運會的東風,培育具澳門特色的體育產業。展望未來,體育產業的發展將持續豐富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內涵,在國家經濟雙循環交匯點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成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支撐。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2年11-12月號第82-88頁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