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各種安全挑戰層出不窮,特別是生物安全挑戰日益凸顯。在這複雜時期,《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第九次審議大會於2022年11月28日在瑞士日內瓦開幕。中國曾是生物武器的受害國,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包括生物武器在內的一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堅決反對任何國家研發、擁有或使用生物武器。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合作,廣泛協商、凝聚共識,為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中國智慧。
文|北京 李夜雨
《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全稱為《禁止發展、生產、儲存細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和銷毀此種武器公約》,於1972年4月10日分別在華盛頓、倫敦和莫斯科簽署,於1975年3月26日生效,截至2021年11月,迄今有184個締約國。中國於1984年11月15日加入公約。中國願同各方一道,進一步促進上合組織框架下的生物安全對話與合作,共同推動強化《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機制,完善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體系。
中國願同各方一道共同推動強化《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機制
作為生物安全領域國際法的基石,《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是第一個全面禁止一整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多邊條約,同時也賦予了各國和平利用生物科技的合法權利。2022年4月10日,《禁止生物武器公約》迎來開放簽署50周年。50年來,《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安全和發展兩大支柱更加牢固,研發、生產和使用生物武器已經成為絕對紅線,生物科技的進步大大增進了人類福祉。在《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第九次審議大會上,中國代表團團長、裁軍事務大使李松發言,高度評價公約在禁止生物武器、防止生物武器擴散、促進生物科技和平利用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全面闡述中方關於加強公約機制、完善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的立場主張。
生物安全沒有國界。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戰劑殺傷有生力量和破壞植物生長的各種武器、器材的總稱。中方在全球安全倡議中提出,要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共同應對生物安全等全球性問題。當前,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面臨全新挑戰,同時蘊藏重要機遇。本次審議大會具有特殊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締約國應重申公約在全球生物安全治理中的支柱作用,並就鞏固和加強公約機制凝聚新共識。本次審議大會應結合科技發展及生物安全新形勢,深入評估在既有努力基礎上重啟相關談判的可行性,儘快行動起來,致力於早日談判達成非歧視性的、包括有效核查措施的、全面平衡加強公約的議定書。為解除國際社會對個別大國的疑慮,在公約建立信任措施中應增加“在其他國家開展的生物軍事活動”項目。
李松代表中國政府強調指出,只要各方本著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精神,就一定能夠形成全面平衡、普遍接受的方案。中國將以認真負責和建設性態度參與上述努力,以實際行動落實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進程,為促進全球安全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2022年8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在例行記者會上答問時表示,中國願同各方一道,進一步促進上合組織框架下的生物安全對話與合作,共同推動強化《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機制,完善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體系。
中國是全球生物武器治理的維護者與建設者
中國曾是生物武器的受害國,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包括生物武器在內的一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堅決反對任何國家研發、擁有或使用生物武器。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貫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不斷深化生物多樣性領域對外合作,積極推動開啟更加公正合理、各盡所能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進程。
中方嚴格履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義務,致力於強化《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機制,積極呼籲重啟核查議定書談判,並主張以客觀、公正態度處理有關國家的遵約問題。自1984年11月15日加入《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以來,中國始終致力於推進《禁止生物武器公約》進程,進一步推動加強《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普遍性,促進《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全面有效實施。一方面,中國全面、認真履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義務,制定並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保證《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有效實施。另一方面,中國支持加強《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有效性的多邊進程,積極參加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約》議定書的談判及相關國際會議,闡述了中國對全球生物安全形勢的看法和主張,介紹了中國在生物安全領域的最新實踐。在2016年11月舉行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第八次審議大會上,中國提出了“制定生物科學家行為準則範本”和“生物防擴散出口管制與國際合作機制”兩項倡議。
中國與國際社會一道,推動《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審議大會取得實質成果,在新的形勢下為實現普遍安全、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2020年10月,中國代表團在第75屆聯大一委關於生化武器問題的專題發言時強調,要儘快重啟《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核查議定書談判,補齊公約長期缺乏核查機制和監督機構的短板。
2021年7月,在中國和巴基斯坦共同倡議的基礎上,中國天津大學、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國際科學院組織秘書處以及來自20多個國家的科學家達成的《科學家生物安全行為準則天津指南》提出,堅守道德基準、遵守法律規範、加強風險管理、強化科研監管、促進國際合作等準則,涵蓋生物科研全流程、全鏈條,對促進生物科技發展、防止生物科技被誤用濫用具有重要作用,是加強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和國際合作的有效手段,成為加強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和國際合作的有效途徑。
“天津指南”是中國為推進《禁止生物武器公約》進程貢獻智慧與方案取得的成果之一。同年10月,在聯合國大會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舉行一般性辯論期間,中俄兩國外長共同發表了關於加強《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聯合聲明,呼籲《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締約國制定相關執行標準、技術指南及程序,完善調查使用生物武器事件的機制。
中國願同國際社會一道,進一步深化生物武器治理的國際合作,推動多邊生物武器軍控進程不斷發展,構建全球生物安全命運共同體。
為推進全球生物武器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生物安全問題上,中方立場是一貫的。中方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在內的一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在任何情況下研發、擁有或使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敦促尚未銷毀庫存化武的國家儘快完成銷毀。中國為推進生物武器治理方面貢獻智慧與方案。
一是推動建立對生物武器的監督核查機制,有效履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在履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方面,提出中國倡議、分享中國經驗,推動建立核查機制。2021年10月25日,在聯合國大會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舉行一般性辯論期間,中俄兩國外長共同發表了關於加強《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聯合聲明。聲明重申《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是國際和平與安全至關重要的支柱,應得到完全遵守和進一步加強,包括達成包含有效核查機制、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議定書;呼籲公約締約國制定相關執行標準、技術指南及程序,完善調查使用生物武器事件的機制。然而,作為《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締約國,美國一方面在其境內外開展大量不透明、不安全、不合法的生物軍事活動,另一方面獨家阻撓建立《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核查機制,國際社會對此嚴重關切。據美方向《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締約國大會提交的數據,美國在全球有336個實驗室,遍布中亞、東歐、東南亞、南亞、中東和非洲。從已曝光的文件看,上述一些國家的實驗室,發現了一些特別危險疾病的病原體,而美國國防部對這些實驗室擁有絕對控制權。
二是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安全雙邊治理,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環境保護合作項目有序推進。傳統生物安全問題和新型生物安全風險相互疊加,境外生物威脅和內部生物風險交織並存,這是當前全球生物安全風險的新特點。破解這些風險,雙邊治理是一條重要路徑。中國通過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和“一帶一路”合作網絡,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環境保護合作項目有序推進。一方面,中國通過全球夥伴關係網絡,積極推進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目前,中國已與德國、意大利、挪威、美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雙邊合作。中國與法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歷史悠久,並已經建立了一些雙邊合作機制。2018年啟動了“中法環境年”,並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持續開展合作。另一方面,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合作網絡,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綠色合作,為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夯實根基。中國倡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發起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議題開展專題研討和聯合研究。2021年10月發表的《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明確提出,要“建設‘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台,吸納100多個國家生物多樣性相關數據,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提供數據支持”。
三是積極拓展全球生物安全多邊治理,開展卓有成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是全球生物安全多邊治理的重要平台。在多邊層面,以《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為平台,為“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達成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同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日益嚴峻的生物安全挑戰,加強生物安全政策制定、風險評估、應急響應、信息共享、能力建設等方面的雙多邊合作交流。要辦好《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推動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這不僅為中國推動全球生物安全治理指明了方向,也充分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與責任,為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注入了更多正能量與暖力量。
《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領導人峰會第一個階段在中國昆明舉行,中國提出三大設想:一是“框架”應平衡體現《生物多樣性公約》確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利用和惠益分享三大目標;二是“框架”應兼具雄心和務實,既要為未來提供高瞻遠矚的指導,同時又要在借鑒“愛知目標”經驗基礎上,確保目標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執行性;三是“框架”應照顧發展中國家關切,加強對發展中國家支持。這些設想展現了中國智慧,有助於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各盡所能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體系,為未來1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設定目標與路徑。《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領導人峰會第二個階段2022年12月15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致辭時指出,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唯有團結合作,才能有效應對全球性挑戰。生態興則文明興。我們應該攜手努力,共同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習近平強調,中國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不斷增強,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
總之,在全球生物安全形勢日趨嚴峻、全球生物安全風險日漸凸顯的當下,任何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需要全球共同治理。只有大家同心協力、共同應對,才有可能戰勝病毒。當前,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合作,廣泛協商、凝聚共識,為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中國智慧。而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將是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的“及時雨”和“風向標”,將進一步推動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邁上新台階,為實現普遍安全、共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係知名軍事專家,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1月號)
https://res.bau.com.hk/url/1521/2023/1/3/rjK8Dm1mzYkB27PwbSAvmpa4FV8v3r7Vefe.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各種安全挑戰層出不窮,特別是生物安全挑戰日益凸顯。在這複雜時期,《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第九次審議大會於2022年11月28日在瑞士日內瓦開幕。中國曾是生物武器的受害國,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包括生物武器在內的一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堅決反對任何國家研發、擁有或使用生物武器。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合作,廣泛協商、凝聚共識,為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中國智慧。
文|北京 李夜雨
《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全稱為《禁止發展、生產、儲存細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和銷毀此種武器公約》,於1972年4月10日分別在華盛頓、倫敦和莫斯科簽署,於1975年3月26日生效,截至2021年11月,迄今有184個締約國。中國於1984年11月15日加入公約。中國願同各方一道,進一步促進上合組織框架下的生物安全對話與合作,共同推動強化《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機制,完善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體系。
中國願同各方一道共同推動強化《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機制
作為生物安全領域國際法的基石,《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是第一個全面禁止一整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多邊條約,同時也賦予了各國和平利用生物科技的合法權利。2022年4月10日,《禁止生物武器公約》迎來開放簽署50周年。50年來,《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安全和發展兩大支柱更加牢固,研發、生產和使用生物武器已經成為絕對紅線,生物科技的進步大大增進了人類福祉。在《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第九次審議大會上,中國代表團團長、裁軍事務大使李松發言,高度評價公約在禁止生物武器、防止生物武器擴散、促進生物科技和平利用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全面闡述中方關於加強公約機制、完善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的立場主張。
生物安全沒有國界。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戰劑殺傷有生力量和破壞植物生長的各種武器、器材的總稱。中方在全球安全倡議中提出,要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共同應對生物安全等全球性問題。當前,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面臨全新挑戰,同時蘊藏重要機遇。本次審議大會具有特殊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締約國應重申公約在全球生物安全治理中的支柱作用,並就鞏固和加強公約機制凝聚新共識。本次審議大會應結合科技發展及生物安全新形勢,深入評估在既有努力基礎上重啟相關談判的可行性,儘快行動起來,致力於早日談判達成非歧視性的、包括有效核查措施的、全面平衡加強公約的議定書。為解除國際社會對個別大國的疑慮,在公約建立信任措施中應增加“在其他國家開展的生物軍事活動”項目。
李松代表中國政府強調指出,只要各方本著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精神,就一定能夠形成全面平衡、普遍接受的方案。中國將以認真負責和建設性態度參與上述努力,以實際行動落實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進程,為促進全球安全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2022年8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在例行記者會上答問時表示,中國願同各方一道,進一步促進上合組織框架下的生物安全對話與合作,共同推動強化《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機制,完善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體系。
中國是全球生物武器治理的維護者與建設者
中國曾是生物武器的受害國,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包括生物武器在內的一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堅決反對任何國家研發、擁有或使用生物武器。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貫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不斷深化生物多樣性領域對外合作,積極推動開啟更加公正合理、各盡所能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進程。
中方嚴格履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義務,致力於強化《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機制,積極呼籲重啟核查議定書談判,並主張以客觀、公正態度處理有關國家的遵約問題。自1984年11月15日加入《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以來,中國始終致力於推進《禁止生物武器公約》進程,進一步推動加強《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普遍性,促進《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全面有效實施。一方面,中國全面、認真履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義務,制定並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保證《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有效實施。另一方面,中國支持加強《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有效性的多邊進程,積極參加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約》議定書的談判及相關國際會議,闡述了中國對全球生物安全形勢的看法和主張,介紹了中國在生物安全領域的最新實踐。在2016年11月舉行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第八次審議大會上,中國提出了“制定生物科學家行為準則範本”和“生物防擴散出口管制與國際合作機制”兩項倡議。
中國與國際社會一道,推動《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審議大會取得實質成果,在新的形勢下為實現普遍安全、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2020年10月,中國代表團在第75屆聯大一委關於生化武器問題的專題發言時強調,要儘快重啟《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核查議定書談判,補齊公約長期缺乏核查機制和監督機構的短板。
2021年7月,在中國和巴基斯坦共同倡議的基礎上,中國天津大學、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國際科學院組織秘書處以及來自20多個國家的科學家達成的《科學家生物安全行為準則天津指南》提出,堅守道德基準、遵守法律規範、加強風險管理、強化科研監管、促進國際合作等準則,涵蓋生物科研全流程、全鏈條,對促進生物科技發展、防止生物科技被誤用濫用具有重要作用,是加強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和國際合作的有效手段,成為加強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和國際合作的有效途徑。
“天津指南”是中國為推進《禁止生物武器公約》進程貢獻智慧與方案取得的成果之一。同年10月,在聯合國大會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舉行一般性辯論期間,中俄兩國外長共同發表了關於加強《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聯合聲明,呼籲《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締約國制定相關執行標準、技術指南及程序,完善調查使用生物武器事件的機制。
中國願同國際社會一道,進一步深化生物武器治理的國際合作,推動多邊生物武器軍控進程不斷發展,構建全球生物安全命運共同體。
為推進全球生物武器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生物安全問題上,中方立場是一貫的。中方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在內的一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在任何情況下研發、擁有或使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敦促尚未銷毀庫存化武的國家儘快完成銷毀。中國為推進生物武器治理方面貢獻智慧與方案。
一是推動建立對生物武器的監督核查機制,有效履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在履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方面,提出中國倡議、分享中國經驗,推動建立核查機制。2021年10月25日,在聯合國大會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舉行一般性辯論期間,中俄兩國外長共同發表了關於加強《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聯合聲明。聲明重申《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是國際和平與安全至關重要的支柱,應得到完全遵守和進一步加強,包括達成包含有效核查機制、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議定書;呼籲公約締約國制定相關執行標準、技術指南及程序,完善調查使用生物武器事件的機制。然而,作為《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締約國,美國一方面在其境內外開展大量不透明、不安全、不合法的生物軍事活動,另一方面獨家阻撓建立《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核查機制,國際社會對此嚴重關切。據美方向《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締約國大會提交的數據,美國在全球有336個實驗室,遍布中亞、東歐、東南亞、南亞、中東和非洲。從已曝光的文件看,上述一些國家的實驗室,發現了一些特別危險疾病的病原體,而美國國防部對這些實驗室擁有絕對控制權。
二是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安全雙邊治理,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環境保護合作項目有序推進。傳統生物安全問題和新型生物安全風險相互疊加,境外生物威脅和內部生物風險交織並存,這是當前全球生物安全風險的新特點。破解這些風險,雙邊治理是一條重要路徑。中國通過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和“一帶一路”合作網絡,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環境保護合作項目有序推進。一方面,中國通過全球夥伴關係網絡,積極推進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目前,中國已與德國、意大利、挪威、美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雙邊合作。中國與法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歷史悠久,並已經建立了一些雙邊合作機制。2018年啟動了“中法環境年”,並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持續開展合作。另一方面,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合作網絡,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綠色合作,為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夯實根基。中國倡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發起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議題開展專題研討和聯合研究。2021年10月發表的《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明確提出,要“建設‘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台,吸納100多個國家生物多樣性相關數據,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提供數據支持”。
三是積極拓展全球生物安全多邊治理,開展卓有成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是全球生物安全多邊治理的重要平台。在多邊層面,以《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為平台,為“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達成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同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日益嚴峻的生物安全挑戰,加強生物安全政策制定、風險評估、應急響應、信息共享、能力建設等方面的雙多邊合作交流。要辦好《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推動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這不僅為中國推動全球生物安全治理指明了方向,也充分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與責任,為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注入了更多正能量與暖力量。
《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領導人峰會第一個階段在中國昆明舉行,中國提出三大設想:一是“框架”應平衡體現《生物多樣性公約》確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利用和惠益分享三大目標;二是“框架”應兼具雄心和務實,既要為未來提供高瞻遠矚的指導,同時又要在借鑒“愛知目標”經驗基礎上,確保目標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執行性;三是“框架”應照顧發展中國家關切,加強對發展中國家支持。這些設想展現了中國智慧,有助於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各盡所能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體系,為未來1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設定目標與路徑。《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領導人峰會第二個階段2022年12月15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致辭時指出,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唯有團結合作,才能有效應對全球性挑戰。生態興則文明興。我們應該攜手努力,共同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習近平強調,中國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不斷增強,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
總之,在全球生物安全形勢日趨嚴峻、全球生物安全風險日漸凸顯的當下,任何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需要全球共同治理。只有大家同心協力、共同應對,才有可能戰勝病毒。當前,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合作,廣泛協商、凝聚共識,為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中國智慧。而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將是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的“及時雨”和“風向標”,將進一步推動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邁上新台階,為實現普遍安全、共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係知名軍事專家,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1月號)
https://res.bau.com.hk/url/1521/2023/1/3/rjK8Dm1mzYkB27PwbSAvmpa4FV8v3r7Vef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