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居民打復必泰,又有新渠道
加強針,將有新選項?
香港與內地通關有重要進展。12月28日,香港特區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二價疫苗、兒童疫苗優先予港人接種,非本地居民要最少逗留30日先可獲提供加強劑;而開放非本地居民疫苗接種僅屬私人市場安排,不影響特區政府的供應。”這也確認了,內地居民未來可前往香港進行自費接種疫苗的安排。

早在12月26日晚間,國家衞健委宣布,從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取消入境後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放行進入社會面,再次為香港和內地恢復通關注入強心劑。各界熱盼,最快1月8日就能恢復通關!
通關臨近也讓復必泰再次受到關注。12月27日,復星健康線上平台和微信小程序均已開放赴港接種復必泰二價疫苗意向登記,在首頁點擊“新冠疫苗”進入頁面即可進行登記。

2021年內,復必泰相繼在我國港澳台三地開打。今年11月,澳門已經允許12歲以上非本地居民前往自費接種。如今香港通關臨近,加上即將到來的寒假和春節假期,“港澳疫苗遊”(赴港澳旅遊的同時接種復必泰)或將成為新的趨勢。

但更多人對此持觀望態度。他們疑慮的是,復必泰適合作為加強針嗎?對老年群體安全性、防護效果如何?赴港澳自費接種復必泰,值得嗎?

復必泰二價疫苗:與奧密克戎一起“進化”
復星醫藥與BioNTech的此番合作始於兩年多以前。之所以選擇BioNTech,是因為復星醫藥關注到了他們的mRNA疫苗技術。
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發後,多國加入疫苗搶位賽,復星醫藥則在第一時間選擇了mRNA疫苗的技術路線。這一決定並非“押寶”,而是基於復星醫藥對mRNA技術的長期關注。
2020年1月27日,BioNTech的mRNA新冠疫苗研發“光速項目”啟動,復星醫藥迅速傳達了合作意向。3月13日,復星醫藥與BioNTech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復星醫藥獲BioNTech授權,在中國境內及港澳台地區獨家開發及商業化基於其專有的mRNA技術平台研發的新冠疫苗。

2020年7月和11月,復必泰分別啟動了在中國境內的I期、II期臨牀試驗。2021年1月和2月,復必泰分別獲香港特區認可作緊急使用、澳門特區特別許可進口批准,之後被納入兩地政府接種計劃。9月,復必泰在台灣地區開始接種。
彼時,我國內地研發的新冠疫苗也順利上市,推動了疫苗接種普及。根據國家衞健委數據,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國內地全程接種率超過75%,已經接近足以達成群體免疫的80%以上接種率。
但2021年11月開始流行的奧密克戎引發了對疫苗防護效果的討論。奧密克戎擁有比原始毒株更強的傳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世衞組織指出,基於新冠病毒野生型毒株獲批的新冠疫苗,對迄今出現的所有病毒株仍能有效預防重症和死亡,但隨着新的關切變異株不斷出現,疫苗對有症狀新冠感染的保護力迅速下降。因此,有必要研發變異株(尤其是奧密克戎)特異性新冠疫苗,以進一步提高疫苗對新冠感染、重症和死亡的保護力和持久性,並對未來涌現的新變異株提供更廣泛的保護力。

2022年9月和10月,復必泰針對原始毒株和奧密克戎BA.4-5的二價疫苗(即“復必泰二價疫苗”)分獲英國藥監局批准和歐洲藥品管理局標準上市授權。即成為正式註冊上市的藥品。
12月19日,復必泰BNT162b2與復必泰二價疫苗共同正式註冊為香港藥品/製品(生物製品),分別可用於12歲及以上人群的基礎免疫接種和加強接種。

復必泰二價疫苗能否作為加強針?
對奧密克戎有效性如何?
本次在香港正式註冊的兩種復必泰疫苗中,用於加強接種的是復必泰二價疫苗,每劑含有15微克編碼原始毒株刺突蛋白的mRNA和15微克編碼Omicron BA.4/BA.5變異毒株刺突蛋白的mRNA。
美國CDC於11月23日發布了全球首個針對奧密克戎BA.4-5二價mRNA疫苗的真實世界研究結果,發現加強接種相關疫苗能有效增強成年人預防有症狀感染的效力(簡稱“預防效力”)。

在該研究中,復必泰二價疫苗作為加強針的防護效果得到印證。結果顯示,加強針接種復必泰二價疫苗能增強成年人的預防效力,具體增強比例取決於年齡及距離上次接種的時間。在18-49歲年齡組中,接種至少兩針一價疫苗2-3個月後,再接種一針復必泰二價疫苗,預防效力增加30%;間隔8個月及以上再接種,預防效力可增加56%。
針對最新流行新冠毒株,復必泰二價疫苗也表現出廣泛的保護力。研究顯示,第四針接種復必泰二價疫苗可以針對新興變異株產生更好的交叉保護:針對BA.5亞型毒株(BA.4.6和BQ.1.1)和BA.2亞型毒株(BA.2.75.2和XBB.1),復必泰二價疫苗均能誘導出比原始株疫苗更高水平的中和抗體。

保護是否持久?對老年人安全性如何?
隨着距離上一次接種的時間延長,疫苗效果的持久性受到關注。一項針對巴西300多萬人的真實世界研究就顯示,接種2劑滅活疫苗6個月後,奧密克戎流行期間預防住院或死亡的保護率(簡稱“保護率”)會隨時間迅速下降,在老年群體中更為明顯。但該研究發現,在接種滅活疫苗的基礎上接種復必泰作為加強針,防護效果2個月後仍沒有明顯下降。
具體來看,在小於60歲人群中,接種兩針滅活疫苗6個月後保護率下降至71%,如果第三針繼續接種滅活疫苗,2個月內保護率可上升至86%,但如果第三針接種復必泰,這一數字可以達到92.1%,且超過2個月後保護率仍可以維持在90.2%的高位水平。


另一項巴西奧密克戎流行期間的研究顯示,CoronaVac+BNT162b2異源序貫接種預防住院或死亡的保護力具有持久性。研究納入200多萬名受試者,結果顯示,在80歲及以上人群中,異源序貫加強接種120天后,預防嚴重臨牀結局(住院或死亡)的有效率達72.9%;預防死亡有效率為80.2%。
基於此,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復必泰的保護力能夠持續至少半年以上。

針對國人群體,香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70歲及以上伴合併症的香港居民接種兩針滅活疫苗後,第三針接種復必泰誘導的奧密克戎BA.5中和抗體滴度比第三針繼續接種滅活疫苗高7.5倍。一項針對香港地區糖尿病患者的研究顯示,接種兩針滅活疫苗後,第三針選擇復必泰預防感染有效率比繼續選擇滅活疫苗更高(39.9% vs.19.8%)。
疫苗安全性方面,美國CDC一項二價疫苗的安全性監測顯示,2022年8月31日-10月23日期間,接種二價疫苗的安全性與接種基於原始株的單價疫苗類似。

疫苗接種助力香港走出第五波疫情陰霾
恢復通關進入倒計時
香港自9月26日起實行“0+3”政策,再到今天取消所有入境強制核酸檢測,這是否導致香港面臨巨大的疫情傳播風險?感染人數是否急劇上升?
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金冬雁曾對此撰文分析。他援引香港衞生署與港大研究數據指出,“0+3”並未造成疫情暴發,社區中受新冠病毒感染的總人數、新冠病毒的有效繁殖率、重症及死亡病例都基本趨於平穩。
今年3月,香港第五波疫情導致許多老年人離世,但這與當時疫苗接種率偏低有關。當時香港80歲以上老年人的一針接種率僅有56%,而香港新冠死亡中有七成沒有接種疫苗。如今香港疫苗首針接種率高達94%,三針接種率為78%,5月-11月的新冠死亡率也降至1月-4月的二成左右。香港政府大力推行疫苗接種及加強針接種的行動功不可沒。
與此同時,隨着香港與內地通關日益明朗。相信不久之後內地和香港之間又能恢復到往日的那般車水馬龍,關口人頭攢動的熱鬧景象。
來源: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