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7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農村地區疫情防控有關情況。

春節臨近
做好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
我國農村地域廣、人口多、人均醫療資源相對不足。隨著春節的臨近,人員流動加大,返鄉人員增多,更加需要做好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
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作用,加強對農村地區醫療機構支持。
照顧好老年人、孕產婦、留守兒童等重點人群,做好健康監測,暢通轉診綠色通道。
提供便利服務,加快推進農村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加快構築基層保健康防線。
近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向全國各地派出了15個指導組,督促指導做好準備工作。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農村疫情防控好的經驗做法,有的強化分級診療,有的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有的加強重點人群摸底和服務保障。對於這些好經驗、好做法,國家衛健委將進一步推廣。
早發現、早識別、早干預、早轉診
確保農村地區做到“關口前移”
“早發現”主要是加強對65歲以上老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的“一對一”包保聯繫,每周聯繫服務不少於2次,發現問題及早處置。
“早識別”主要是加強重點人群健康監測,對可能出現的基礎病並發症、重症風險苗頭和傾向性症狀及時識別出來(如持續發熱、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低等),及時給予指導和轉診。
“早干預”主要是在基層機構配備氧氣袋、氧氣瓶和製氧機以及便攜式血氧監測等設備,一旦發現異常情況,迅速給予吸氧和藥物治療,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轉診。
“早轉診”主要通過擴充院前急救轉運能力、暢通轉診綠色通道等方式保障。
全國98.8%鄉鎮已設置發熱診室
目前全國98.8%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開設了發熱門診,發熱門診接診量佔比超過了60%,基層的發熱門診佔全國發熱門診量的60%以上。
確保偏遠農村感染者高效有序轉運、收治
加強重點人員日常聯繫和指導。以鄉鎮街道為單位,通過包片(村)、包戶、包人等方式,成立65歲以上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的包保團隊。包保團隊利用雲服務、電話、微信、視頻和上門服務等方式,主動聯繫服務重點人群,對重點人群感染新冠病毒或基礎性疾病加重等情況及時指導處置,對紅色標識感染人員立即指導轉診就診。
大力擴充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院前急救轉運能力。各地立足縣域擴充120轉運能力,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配備一輛救護車;120統一調度,確保急救電話24小時撥得通、有車派、出車快;同時,要組建志願轉運車隊,公佈24小時熱線電話,保障患者轉運需求。
建立和暢通轉診綠色通道,提高轉診效率。對於高齡合併慢阻肺、糖尿病、心腦血管等基礎性疾病的感染者,第一時間轉診至有能力的上級醫院;對於基層首診的重症患者,積極採取搶救措施,在醫護人員陪護指導下及時轉診;完善養老機構老年人轉診綠色通道。此外,城市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並接收縣級醫院轉移的重症患者。
倡議加強自身防護
紅白事盡量簡辦
隨時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出現感染症狀時及時向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就醫諮詢。及時了解疫情防控相關規定,不恐慌、不焦慮、不信謠、不傳謠、不盲目用藥。
春節返鄉人員路途中要做好個人防護,回鄉後儘量少聚集、少聚餐。
紅白事盡量簡辦,疫情嚴重時減少聚集性活動,避免疫情過快傳播。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