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苦候三年,恢復通關終於落實,週日(8日)起香港與內地恢復首階段通關措施,初期單日北上及南下各有6萬個名額,加上回程不受配額限制,預料人流將比港府預期的更多。惟與疫情前相比較,首階段通關名額只是過去約兩成左右,特別是農曆新年將至,市民回鄉過年的需求殷切,因此有可能出現僧多粥少的亂象,當局需小心留意,及早理順,避免出現混亂。此外,當局亦應盡快推動落實下階段通關方案,提高通關名額及簡化手續,為未來全面通關打好基礎。
行政長官李家超公佈通關安排時表示,首階段通關後,一個月合計有近180萬人次北上,兩個月合計就有360萬人,差不多是香港人口一半。惟現時市民北上的需求甚殷,網上預約系統甫開通便出現短暫「塞車」的情況,加上「港漂」人士返回內地,以及居住在內地的港人回港均不會佔用通關名額,這意味通關初期每天實際來往人數可能會較當局預計的為高,因此港府宜及早綢繆應對措施,做好人流疏導及各項配套,避免出現瓶頸及混亂等的問題。
同時間,隨著兩地人員往來增加,肯定會對本地疫情走勢帶來衝擊,輸入個案增多及新變種病毒株都有機會加重本地醫療系統的壓力。港府須適時地審視和優化防疫措施,盡量減輕本地醫療系統將面對的負擔,提高公私醫療系統合作、分流的協調能力,以及留意市面藥物供應情况,構建更牢固防疫屏障,確保疫情不會因通關而急速惡化,以保障通關能穩步有序推進。
此次復常通關安排在農曆新年前,無疑是給全港市民最佳的農曆新年禮物,若港府能順利處理,在農曆年人流最繁忙的高峰期保持通關的穩定順暢,即可視為通過初期考驗,有助盡快推動落實下一個階段的通關安排,進一步放寬內地遊客和自由行來港的名額,為本港經濟疫後復甦帶來更大的動力。
(作者係香港資深時評人,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