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柏齡
讀經典,精辨證,倡導“腎主骨”理論
劉老崇尚 “腎主骨” 理論,即“腎主骨、生髓,髓充則能健骨”的理論,因此成為國內具有代表性的以“腎主骨”理論指導臨床的骨傷名家。
腎位於腰部,脊柱兩側,左右各一。劉柏齡
強調:腎主藏精,主水液、主納氣,為人體臟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源,稱為先天之本。腎與骨的生長發育密切相關。腎主骨理論源於《黃帝內經》《素問 •宣明五氣》雲:“五臟所主: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是謂五主”。《素問.上古天真論》則更進一步說明腎對骨的作用:“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 八八,則齒發去。”說明了腎與生長發育密不可分的關係。《靈樞 •本神》:“腎藏精。”《素問 •宣明五氣》:“腎主骨。”《素問• 六節藏象論》“腎者,……其充在骨。”《《素問•陰陽應像大論》:“腎生骨髓,其體在骨。”皆指出骨與腎的關係非常密切。說明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所以骨的生長、發育,修復均須依賴腎精的滋養。如果腎精不足,髓不能養骨,則骨的生長、發育、修復就會出現障礙。故曰:“腎生骨髓”“藏真下於腎,腎藏骨
髓之氣也”。腎精充足,骨髓化生充足,骨骼得養,則骨骼堅實,強壯有力,肢體靈活。
劉老指出,腎傷後也能引起一系列骨的疾病狀態。如《素問•痰論》 所說:“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素問•欬逆論》:“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素問•生氣通天論》:“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靈樞 •五癃津液別》“虛,故腰背痛而脛酸。”《素問.脈要精微論》:“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
在為弟子們講課時,劉柏齡經常反復強調,“腎主骨”理論由歷代醫
家繼承與發揚,不斷地豐富與充實,在臨床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諸病源候論•腰背病諸候》認為:“凡腰痛者有五:一曰少陰,少陰腎也。十月萬物陽氣傷,是以腰痛⋯⋯三曰腎虛,役用傷腎,是以痛”,還指出:“勞傷腎氣,經絡既虛,或因臥濕當風,而風濕乘虛搏於腎經,與血氣相擊而腰痛”“夫勞傷之人,腎氣虛損。 而腎主腰腳,其經費腎絡脊,風邪乘虛,卒人腎經,故卒然而患腰痛”“夫腰痛,皆由傷腎氣所為。腎虛受於風邪,風邪停積於腎經,與血氣相擊,久而不散,故久腰痛”。因此,除卒然傷損於腰而致的腰痛外,其餘腰痛皆與“腎氣虛損
”有關,即使是突然腰痛,亦與原有的腎虛有關。
劉老認為腎藏先天之精,稟賦於父母,受助於後天之水穀,腎精充足則身強體壯,筋骨剛韌;腎精不足,幼則成長、發育遲緩,筋骨軟脆,年長則體不強健,筋骨鬆軟,甚或別生歧異。故在治療時,若因先天腎精不足引起之筋骨發育遲緩,骨生僂疾等諸候者,當以調養脾胃為先,以後天水穀之精,充補先天之不足,以強健筋骨而療諸病候。年長因腎精不足而引起的諸骨疾病,常伴有腰膝
酸軟,除調補脾胃,扶助正氣外,且以補腎益精的方法為治,若係勞倦失護或外傷誘發骨贅者(骨質增生)則以補腎養肝的專門方藥施治。腎虛者,易患腰部扭閃和勞損等,而出現腰酸背痛,腰脊活動受限等癥狀。骨傷折斷,必內動於腎,因腎生精髓,故骨折後如腎精不足,則無以養骨,骨折難以愈合。臨床治療時,必須用補腎之法。”
“勞損於腎,動傷經絡,又為風冷所侵,氣血搏擊,故腰痛也。”《醫宗必讀》認為腰痛的病因 “有寒、有濕、有風熱、有挫閃、有瘀血、有滯氣、有積痰,皆標也,腎虛其本也”。所以腎虛者,易患腰部扭閃和勞損等,而出現腰酸背痛,腰脊活動受限等癥狀。又如骨傷折斷,必內動於腎,因腎生精髓,故骨折後如腎精不足,則無以養骨,骨折難以癒合。臨床治療時,必須用補腎之法,以續骨、接骨,即“治腎亦即洽骨”也。
骨的狀況與腎之精氣的盛衰變化密切相關,臨床所見表明,對每個人來說,隨年齡變化表現出的腎之虛實及其對骨的影響差異甚大;也正因為這種差異,使我們看到了保養腎精對防止發生骨病的重要性。劉柏齡認為保養腎的精氣,是抵禦病邪、防治骨病、骨折、延緩衰老的重要措施。如女子七七、男子八八以後,腎臟衰、精少、筋骨、肌肉得不到很好的濡養,因而形體皆極,骨質脆弱,易發生骨折,且骨折後癒合較慢。
臨床上女性絕經後發生骨質疏鬆、男性好發骨質疏鬆的年齡與《素問•上古 天真論》所述“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的年齡段相吻合。因此,早期調養,保精氣,壯筋骨,對防治老年“骨屬屈伸不利”和骨折等病患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