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1月28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香港特區政府與市民一樣希望增加房屋的面積,公營房屋的平均居住面積已經大大改善,但私人樓宇要考慮市民負擔能力,“起得大,買唔起又點”,所以,特區政府過去努加增加供應,同時密切監察樓價,讓市場有序發展。
圖片來源:星島金融從業員郭先生指,中產家庭交稅多,享用社會福利少,建議特區政府多推針對措施紓緩壓力,包括資助市民子女入讀私校或國際學校,減少他們想移民的考慮,亦希望當局可增加供樓免稅額等,強調做好中產政策可維持本港競爭力,以及提高生育率。
測量師姚女士稱,配合國家政策已育有三名子女,“我可以生第四個,但無津貼點生?”她身邊亦有很多從事專業行業的朋友,一直未能置業,認為30年沒有改變的按揭政策應改革。陳茂波稱明白中產家庭壓力,“我自己都年青過,走過嚟都壓力大”,去年提出租屋免稅,庫房一年減少33億元收入,政府希望幫中產家庭減輕負擔,但都要整體作考慮。
至於有網民留言關注,政府會否撤銷針對海外人士置業“辣招”,陳茂波解釋,現時海外人士在港置業需繳付30%稅率的印花稅,重申是希望可讓本地人優先置業,而過去一年樓市有秩序地調整,樓價下跌了15%,有人要求取消、亦有人要求“加辣”,他就表明特區政府現階段無意撤辣。
同場的經濟學者徐家健則表示,雙重印花稅成增加中產市民換樓的壓力,需要在半年內一邊購入一邊售出,如市場波動,較難實行,亦令中產市民在換置時增添壓力,但雙重印花稅成佔稅收過百億,特區政府應考慮如何平衡兩者。
被問及會否設立“空置稅”,陳茂波稱,市民置業空置率低,截至去年底發展商已建成、但未售出的物業,約有1.6萬個單位,預期今年經濟好轉,部分物業會被消化,當局會留意是否有人囤積居奇,但會減少做不必要的干預。
來源: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