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一期的世界經濟展望中,解除了除英國以外的國家今年將出現經濟衰退的警報,並預測中國告別清零政策後今年的增長預期上升至5.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31日在新加坡舉行發布會,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其中將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由去年10月預測的2.7上調至2.9%。中國經濟也由去年10月預測的4.4%大幅上調至5.2%,高出此前預測值0.8個百分點,明年有望繼續增長4.5%。美國經濟增速今明兩年預計分別為1.4%和1%;歐元區經濟有望分別增長0.7%和1.6%。這是IMF一年來首次上調全球經濟的增長預測,上調原因是美國歐洲需求反彈,以及中國新冠疫情好轉。
IMF認為,全球經濟活動仍將面臨各經濟體央行上調利率以及烏克蘭危機帶來的壓力。不過,中國優化調整防疫政策為經濟更快增長鋪平道路,全球通脹形勢也有望緩解。
一名行人走過位於美國華盛頓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部大樓。(新華社資料圖片)報告亦指出,疫情拖累中國經濟放緩,直至去年底的數據都顯示中國消費者和企業依舊低迷,讓2022年全年GDP年增率僅3%,創下40多年來首次低於全球平均水準。不過報告指出,隨著中國今年全面重新開放,預計經濟增長將加快。
圖片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文主頁對於中國2023年的經濟預測,IMF表示,去年,中國的防疫限制和疫情反復抑制了經濟活動。隨著經濟重新開放,經濟活動和人員流動有望恢復,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速將反彈至5.2%。此外,該組織還表示,印度也將是今年經濟增長的亮點之一,與中國一起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中印兩國將佔到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半壁江山,相比之下,美國和歐元區的增長總和僅為全球增長的十分之一。IMF預計,今年全球通脹將下降,但即使到2024年,超過80%國家的年均總體通脹和核心通脹仍將高於疫情前的水平。
圖片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文主頁IMF認為,全球高通脹今年有望緩解,預計今年通脹率將從去年的8.8%下降至6.6%,明年將進一步降至4.3%。今明兩年全球貿易量增幅預計分別為2.4%和3.4%,均低於去年預估值5.4%。
IMF指出,威脅全球經濟增長的風險已有所緩解。很多經濟體被壓抑的需求得到釋放,可能有助於提振經濟,通脹水平也可能會更快下降。但烏克蘭危機若繼續升級將加劇地緣政治危機,阻礙經濟發展。全球融資條件收緊則可能加劇債務困境和金融市場波動。
圖片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文主頁
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文主頁、中國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