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容海恩
人才是社會的寶貴資源。新一屆特區政府表明會「搶人才」,實施多項放寬外地人才來港發展的新措施。然而,除了「搶人才」,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本港人口老化問題愈來愈嚴重,撫養比率不斷上升,女性首次生育年齡中位數持續上升,出生率長期處於極低水平。
根據特區政府統計處資料所示,香港在2021年的總和生育率已跌至0.77,遠低於2.1的自然人口補充率,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方之一。若情況持續可產生一系列的嚴重社會問題,包括本地消費市場不斷萎縮、本地人才供應不足、年輕人的供養負擔增加、本地稅收減少等。故此,如何提升香港的總和生育率,避免香港的人口基數持續收縮,已成為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
事實上,特區政府早已意識到問題嚴重,曾呼籲每個家庭「生三個」。然而,卻未有制訂積極和有效的措施鼓勵生育,故此香港的生育率多年來仍然處於低位,人口老化及萎縮的問題並未得到解決。
筆者認為要提升生育率、降低女性首次生育年齡中位數的根本方向,是消除女性在生育及教養方面的顧慮,減輕她們的負擔。特區政府可以推出一些措施,例如集中管理社區託兒服務設施,透過提供完善且集中的託兒服務,減輕在職父母的負擔,讓在職父母能夠兼顧個人事業發展。
經濟支援方面,筆者認為可以完善有關稅務優惠,或提供育兒津貼。日前筆者已向財政司司長建議引入累進式免稅額,即第二名子女起免稅額遞增2.5萬元,第四名子女後劃一將子女免稅額增加一倍,以減輕家庭的生育和育兒負擔,鼓勵生育。因香港百物騰貴,育兒亦涉及相當多不同開支,相信經濟支援是最有效的精準支援,亦最能提供生育誘因。此外,特區政府亦應積極推動家庭友善工作場所,如考慮設立「家庭友善企業認證」制度,以鼓勵企業落實保障孕婦權益和生育福利等家庭友善政策,為在職父母提供更彈性安排。
總括而言,特區政府應檢討過往「鼓勵但不干預」的方針,推行更積極的推動生育政策,制定生育率提升目標,並且在生育、養育、教育等方面制訂完善和全面的支持政策。透過經濟誘因、更友善的工作環境,令年輕夫婦會更願意生育。但更重要的是特區政府須倍加重視香港的低出生率問題,多聆聽年輕夫婦的聲音,落實精準有效的鼓勵生育政策。
(作者為新民黨副主席、立法會議員、執業大律師,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https://res.bau.com.hk/url/1521/2023/2/3/3KKL2BpeLtNi4XQGNAIHk81b8BZzEwnBNi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