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記者肖揚)2月5日昆明報導:2月4日上午,昆明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昆明會堂隆重開幕。昆明市委副書記,市長劉佳晨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指出,2022年,昆明市在雲南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深入開展“當好排頭兵”大討論大競賽活動,抓實產業發展“硬支撐”,把牢招商引資“生命線”,牽住項目建設“牛鼻子”,砥礪前行、攻堅克難,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541.37億元、增長3%。

其中,2022年昆明市推行重大項目會辦機制,市“四班子”領導帶隊,實施1,900個“五個一批”項目,杉杉鋰電等1,300個項目開工建設,開工率同比提高4.4個百分點,新開工產業項目數量、總投資、年度計劃完成投資均居全省第一。
報告指出,2022年昆明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要事”,聚焦“8+N”重點產業鏈,實施“一把手”招商、全員招商、產業鏈招商、精準招商,收獲5個“千億大單”,簽約寧德時代、孚能科技、蜂巢能源、欣旺達電子等272個項目,協議投資金額6,996.2億元。全市上下招商引資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激發,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中國民營500強企業落戶37家。全年引進市外到位資金2,508.17億元、增長30.45%,其中產業項目到位資金1,488.68億元、增長64.93%,為昆明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其次,2022年昆明順利完成磨憨鎮托管交接、機構組建工作,昆明成為全國唯一擁有“邊境線”和邊境口岸的省會城市。深入開展百日會戰,新建邊民互市場投入運營,圍網區聯合運營中心等8個項目主體完工,完成民生補短板項目52個,磨憨口岸建設刷新“昆明速度”。昆明—磨憨陸港型(陸上邊境口岸型)物流樞紐入選“2022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磨憨—磨丁合作區入選“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四區”聯動的發展潛力不斷釋放。再次,2022年昆明市高質量對接RCEP行動計劃,中老鐵路沿線開發三年行動計劃深入實施,王家營國際班列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建成啟用,中老鐵路貨物運輸突破1,000萬噸,業務輻射範圍覆蓋泰國、新加坡等10多個“一帶一路”國家。入選“2022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首批城市”。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的開放功能不斷增強,13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省覆制推廣。昆明綜保區在全國發展績效評估排名上升42位。獲批二手車出口試點城市。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保稅物流快速增長,全市進出口總額完成1,997.4億元、增長16.4%。第6屆南博會、第6屆人才交流會、旅交會等重大活動在昆成功舉辦。新締結國際友城(國際友好交流城市)3座。
據悉,昆明市2022年、“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營商環境三年攻堅行動啟動實施,“三個聽取”行動深入開展,市場主體直接評價營商環境活動常態化。新建129個“e辦通”自助服務終端,15分鐘便民服務圈得到群眾好評。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躋身全國前列,“一網四中心”獲評全國黨政信息化最佳實踐案例。並率先在全省實施企業開辦“一窗通”,實現0.5個工作日“零成本”開業。首創“新開工項目審批服務到位率”考核,審批時限壓縮83.64%,即辦件占比達69.15%。全年市場主體凈增19.7萬戶、增長19.6%。45家企業進入省民營企業百強,4家基地入選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4家機構入選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
最後,報告指出,2023年昆明市將完成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進出口總額增長13%,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一是抓好5個“千億大單”簽約項目跟蹤推進,爭取一批項目盡快落地開工建設、竣工投產。健全落實重大項目聯系服務制、現場會辦制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每季度開工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持續打好要素保障攻堅戰,確保項目快落地、快開工、快見效。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150億元以上、上級資金支持200億元以上。壓實重點行業抓項目增投資主體責任,工業和信息化投資完成800億元以上、綜合交通投資完成380億元以上、房地產投資完成1,500億元以上。加快推進水利、農業、教育、醫療等補短板項目建設,完成水利投資170億元、農業投資150億元、教育投資90億元、衛生投資60億元。
二是深入實施中老鐵路沿線開發三年行動計劃,積極對接RCEP規則,用好國家支持雲南建設輻射中心政策,推動貿易擴量提質。加快商貿服務型、昆明—磨憨陸港型(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推進王家營、安寧桃花村、空港等片區項目建設,著力打造昆明國際陸港。積極引進國際貨代、加工貿易、外貿綜合服務等市場主體。大力發展口岸經濟,打好沿邊和跨境“兩張牌”,積極發展轉口貿易、跨境貿易、服務貿易,力爭跨境電商貿易額達25億元、服務貿易總額達40億元,努力把“四區”建設成為開放度更高、便利化更優的創新輻射極。
三是堅持以市場主體滿意為導向,深入推進三年攻堅行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打造“四季如春營商環境”品牌。推廣“交地即交證”、“拿地即開工”等模式,助推重大項目建設。擴大“一件事一次辦”、“跨省通辦”範圍,部署自助服務終端不少於150台,推動240項以上民生高頻事項上線“e辦通”,實現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全覆蓋。推行“遠程異地評標工位制”試點,著力破解招投標領域存在的隱性壁壘。推進投資代辦服務集成辦理、上門審批、遠程代辦,實現行政審批手續辦理“零障礙”、企業辦事“零跑腿”、代辦服務“零距離”,著力打造“投資沃土、溫馨春城” 。
四是堅持“一把手”帶頭招商,實施產業鏈招商、集群化招商,每季度至少開展1次大型招商推介活動,大力引進一批鏈主企業、總部企業、高新企業。優化招商引資考核評價及項目落地轉化機制,加大對重大產業項目落地率、建成投產率、資金到位率的考核力度。全年引進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不少於20個,新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中國民營500強企業不少於25家,力爭引進市外到位資金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