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記者彭彥)東莞報導:東莞在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道路上,奏響“春之序曲”。走在莞邑新春處處“煙火氣”,省、市吹響新一輪高質量發展號角之時,各鎮街、園區積極謀劃佈局大產業、大平台、大項目、大企業,營造灣區一流發展環境。
穩住經濟大盤的東莞鎮街、園區站上新的起跑線,且定下2023年目標,多鎮街GDP增長目標定為6%左右,強支柱、立新柱,比學赶超、賽龍奪錦之勢已起。
高質量深耕“黃金內灣”
東城、南城、莞城、萬江、常平、沙田、中堂、橋頭、高埗、望牛墩等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聚焦科技創新+先進製造城市特色,深耕“黃金內灣”發展機遇,以煥然一新的動力和活力,為東莞在“雙萬”新征程上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面對全市高質量發展新形勢,南城街道將全力推動“城人產”融合發展,聚焦“科技創新+先進製造”,聚焦“拓空間、提品質”,聚焦“企業所需、南城所能”,為奮力打造東莞“首善之區”提供強有力支撐。作為東莞的城市中心,未來南城不僅是東莞的行政文化中心,還將成為區域金融商務中心、灣區產業創新節點和生態宜居山水城區。
東城街道頒布38條政策措施,聚焦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產業立新柱、招商引資、消費升級、要素支撐等六個主要維度,突出改革和發展的高效聯動,切實把思維創新、制度創新、措施創新作為促進發展的重要原則和方法,拿出實招數、推出新方法,讓企業享便利、獲實利,激活發展動力。
莞城街道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找准活化老城的突破口和切入口,加快推動老城破局開新、全面復興,煥發新活力。
積極開創精神文明建設新局面,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萬江街道自獲評省級文明單位以來,始終把精神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來抓,相繼出台相關政策以及開展具體行動,舉全街道之力,全面動員、全員參與、全力以赴做好文明創建,對市容市貌、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窗口服務、文明行為等方面一項一項對照、一項一項檢查,抓細抓實,為東莞連續入選全國文明城市提供萬江力量。
常平鎮按照省、市高質量發展部署,堅持以全面打造高品質的東莞東部中心為目標,在新的一年,堅持項目為王、實乾為要,以跑馬勇爭先的勁頭,著力推動頭號工程“香港城”項目落地建設,乘勢而上探索莞港合作新模式。全民動員抓招商,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加速推進“強支柱、立新柱”。聚力穩增長穩企業穩市場主體,全方位加強對企業的服務,全力以赴實現一季度“開門紅”。
沙田鎮緊盯產業立新柱、努力招大商。借力“黃金內灣”發展戰略,助推全鎮高質量發展,緊貼臨港現代產業發展規劃,以泥洲島標準化產業片區、虎門港綜保區、立沙島精細化工園區為重點,面向全球“掛榜招商”,積極利用通過“以投促引”、以商引商,招引一批優質項目落戶,力爭全年完成2個總投資超30億元特大項目的招引,推動大項目大產業聚能成勢。
中堂鎮全力加快20個省市重大項目建設,推動仕興鴻等項目今年完工投產,力爭近年新投產重大項目新增產值達65億元以上。瞄準智能裝備製造、智能終端、智慧環保、數字經濟等產業發展方向,將優質企業項目“引進來”,在全鎮掀起新一輪招商熱潮,爭取推動一批新的優質項目落地。重點利用好天安、潢涌智能製造產業園等載體,以及圍繞重大項目上下游精準招引,進一步補鏈、強鏈、拓鏈,打造有中堂特色的新興產業集群。
立足新起點,踏上高質量發展新征程。橋頭鎮將積極搶抓“雙區”建設與“黃金內灣”的重大歷史機遇,堅持“一河一路·四園區”發展思路,深入實施大團隊、大平台、大空間、大招商、大環境“五大行動”,弘揚橋頭改革開放先行者“殺出一條血路”的沖天氣魄和膽色幹勁,放開手腳、大干一場。
“穩根基、拓空間、立新柱” 高埗鎮聚焦高質量發展,以跑馬爭先、賽龍奪錦的氣魄,推動實施龍行天下總部等9個億元以上、低湧第二工業區“工改工”等3個十億元以上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努力向GDP全年增長6%的目標奮進,積極將高埗打造成東莞北部先進製造業強鎮和城區片區高品質江濱新城。
望牛墩鎮緊盯目標,突出重點,全力推動全鎮實現高質量發展。特別是要大干快上狠抓投資、營造濃厚招商氛圍、全力拓空間、全面推進村級經濟發展、大力開展環境治理,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全鎮以實幹實績,奮力在水鄉新城核心區建設中展現新作為。
四大平台勇挑高質量發展大樑
當前,莞邑大地勃發新生機,大平台建設積厚成勢,土地整備、產業招商熱火朝天,松山湖高新區、濱海灣新區、水鄉功能區和銀瓶創新區四大平台勇當先鋒,挑起高質量發展大樑,對全市創新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凸顯,松山湖科學城錨定高質量,再造發展引擎,從中國散裂中子源多台譜儀接連建成,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台、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新園區相繼投入使用,到松山湖聯手華為雲打造的全國首個“開發者村”落戶建設,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第一標段全面封頂……,邁入2023年,松山湖開工即滿弓,以創新領春潮,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捷報頻傳。
經歷了“從啟動區看新區”“從展廳看新區”到“從基礎設施看新區”量的升級,濱海灣新區將實現“從產業看新區”“科創平台看新區”“龍頭項目看新區”質的飛躍。聚焦“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新區將加快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環境、招引高質量發展的項目、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服務、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隊伍,努力打造東莞產業新空間、發展新引擎,開放新窗口、城市新名片。
今看重大產業項目,OPPO智能製造中心、正中科學園、歐菲光電影像等一批在建產業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150億元,OPPO全球算力中心率先投產運行,為濱海灣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打頭陣”。今年,濱海灣立下全年完成重大項目投資70億元、固定投資80億元的目標,全力拼經濟、抓投資。
近年來,水鄉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落實東莞產業立新柱“一號工程”部署,把基地作為主戰場和戰略中心,採取有力措施統籌推進基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基地2023年任務目標,大力開展空間整備和集約高效利用,高標準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落地,積極開展數字經濟、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招商引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全力以赴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能級提升。
2022年水鄉完成工業總產值143.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65.8億元,土地整備1087.1畝,招商引資102.4億元,全面完成市下達的各項經濟指標任務。此外,水鄉基地還在培育現代產業集群上持續發力,2022年新簽約項目10宗,協議投資額達102.4億元,預計年產值達208.5億元。
謝崗鎮緊緊圍繞“科技創新+先進製造”,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制定出台系列政策,全力支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加速推動銀瓶合作創新區成為引領全市發展的重大引擎。 2023年,謝崗鎮將繼續依托“土地+生態”兩大優勢,利用好全市少有的連片土地資源優勢,盤活低效空間,以謝崗速度再整備約1000畝連片土地,承接20億元以上的龍頭項目,推動銀瓶高端裝備產業基地實現跨越式發展。
毫無置疑,四大戰略平台是東莞對接“雙區”和兩個合作區戰略佈局的核心載體,同時也是東莞整合區域資源的重要抓手。
深莞融合 南部九鎮先行一步
南部九鎮是東莞打造深莞深度融合發展樣板的關鍵,承擔著全面對接和融入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重要任務。改革開放以來,南部九鎮虎門、長安、大嶺山、大朗、黃江、樟木頭、鳳崗、塘廈和清溪,充分發揮緊鄰深圳的區位優勢,主動加強與深圳合作,通過招引優質企業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持續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迅速成長成全國百強鎮。如今,聞名中外的“服裝名城”,聲名遠播的“毛織名鎮”,“中國家具出口第一鎮”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基地均位列南部九鎮之中。
2023年東莞20條“招商新政”剛出爐,東莞頭部大鎮長安鎮便率先前往深圳開展精準招商工作,由此開啟新一輪招商引資熱潮。今年,長安利用產業鏈條來招優秀企業入駐,一方面聚焦電子信息產業、五金模具產業兩大支柱產業,力爭引進一批引領能力強、輻射帶動廣、集群效應大的“鍊主”企業,持續壯大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另一方面,聚焦儲能、機器視覺、新能源汽車配套、電子大健康等新興產業,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招大引強。
虎門鎮以產業功能定位推動城市功能定位,加快構建“三區兩帶一核”產城格局。堅定不移打造世界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先行示範區,大力抓好虎門高鐵站TOD核心區、大灣區國際時尚谷、大灣區衣流時尚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堅定不移推動歷史文化旅遊產業經濟帶建設,擦亮“中國近代史開篇地”和“虎門銷菸”的城市名片;堅定不移打造南部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
新春伊始,鳳崗鎮吹響“大拼經濟、聚焦發展”的衝鋒號,目標是GDP破400億元,並定下“一個千億、三個百億”任務,就是工業產值破千億、完成百億固投、培育百億新產能、新增一家百億龍頭企業。為此,鳳崗上下將更加主動、干字當頭,思想破冰、敢字為先。
2023年是黃江鎮建設“深莞高度融合樣本”的關鍵之年,各類有利因素加速集聚,正在醞釀著精彩蝶變。這個春天,黃江鎮將釋放更多“含金量”極高的政策紅利,進一步弘揚“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攜手廣大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真正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東南門戶、產業重鎮”的塘廈,近年來正全力拓展產業空間,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產業載體,重點保障3000畝連片產業空間。目前,塘廈借勢東莞臨深南部經濟帶建設,打造“一心三帶”的產業空間格局,塘廈鎮劃定了林村、鳳凰崗、科苑城、龍背嶺標準化產業單元及大坪地塊共5個板塊22平方公里的臨深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空間,大力推進石潭埔科技產業新城、林村科創產業園等兩個“頭雁計劃”項目,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保障東莞南站周邊約800畝未來產業空間佈局。
“製造業是清溪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是清溪高質量發展的‘頂樑柱’。”清溪鎮緊緊抓住全市將把更多資源要素傾斜到發展製造業上來的重大機遇,堅持製造業當家,大抓產業、抓大產業,聚焦製造業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3年,樟木頭鎮聚焦“先進製造+科技創新”,開啟“全員招商”模式,力爭30億元以上龍頭項目和本地上市企業實現“破零”,投入3000萬元扶企惠企,推動10個重大項目落地見效,力爭GDP增長5.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
樟木頭鎮將創新鎮村工業園改造利益共享機制,啟動臨深片區千畝 “工改工”項目整備,力爭收儲土地500畝以上,圍繞產業空間統籌樟木頭東站TOD片區開發,打造高品質、低成本的新型產業空間。聚焦塑膠產業,出台新政策培育供應鏈金融、現代服務業等新業態,推進塑膠產業園升級為現代服務業聚集區,打造特色支柱產業。樟木頭鎮將以“跑馬爭先”的決心和行動,奮力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大嶺山鎮牢牢把握臨近松山湖科學城“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先機,深入實施科技創新戰略,不斷提高大嶺山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品牌化水平。全面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熱潮。主動出擊,加快引進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用好土地資源,推動大嶺山產業多立新柱。
大朗鎮深度對接一批鍊主企業和總部企業,力爭全年招引超億元項目5個以上,完成內資協議投資超100億元、內資實際投資超60億元。
南部九鎮開展產業鏈“補鏈”“強鏈”精準招商,進而實現對自身產業鏈創新升級、重構再造,增創發展動能。
東莞從春天出發,聽春潮在湧動,看春花在盛開,以春天為奮進新起點,聚焦先進製造業+科技創新,推動全市新一輪高質量發展。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紫荊雜誌(記者彭彥)東莞報導:東莞在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道路上,奏響“春之序曲”。走在莞邑新春處處“煙火氣”,省、市吹響新一輪高質量發展號角之時,各鎮街、園區積極謀劃佈局大產業、大平台、大項目、大企業,營造灣區一流發展環境。
穩住經濟大盤的東莞鎮街、園區站上新的起跑線,且定下2023年目標,多鎮街GDP增長目標定為6%左右,強支柱、立新柱,比學赶超、賽龍奪錦之勢已起。
高質量深耕“黃金內灣”
東城、南城、莞城、萬江、常平、沙田、中堂、橋頭、高埗、望牛墩等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聚焦科技創新+先進製造城市特色,深耕“黃金內灣”發展機遇,以煥然一新的動力和活力,為東莞在“雙萬”新征程上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面對全市高質量發展新形勢,南城街道將全力推動“城人產”融合發展,聚焦“科技創新+先進製造”,聚焦“拓空間、提品質”,聚焦“企業所需、南城所能”,為奮力打造東莞“首善之區”提供強有力支撐。作為東莞的城市中心,未來南城不僅是東莞的行政文化中心,還將成為區域金融商務中心、灣區產業創新節點和生態宜居山水城區。
東城街道頒布38條政策措施,聚焦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產業立新柱、招商引資、消費升級、要素支撐等六個主要維度,突出改革和發展的高效聯動,切實把思維創新、制度創新、措施創新作為促進發展的重要原則和方法,拿出實招數、推出新方法,讓企業享便利、獲實利,激活發展動力。
莞城街道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找准活化老城的突破口和切入口,加快推動老城破局開新、全面復興,煥發新活力。
積極開創精神文明建設新局面,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萬江街道自獲評省級文明單位以來,始終把精神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來抓,相繼出台相關政策以及開展具體行動,舉全街道之力,全面動員、全員參與、全力以赴做好文明創建,對市容市貌、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窗口服務、文明行為等方面一項一項對照、一項一項檢查,抓細抓實,為東莞連續入選全國文明城市提供萬江力量。
常平鎮按照省、市高質量發展部署,堅持以全面打造高品質的東莞東部中心為目標,在新的一年,堅持項目為王、實乾為要,以跑馬勇爭先的勁頭,著力推動頭號工程“香港城”項目落地建設,乘勢而上探索莞港合作新模式。全民動員抓招商,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加速推進“強支柱、立新柱”。聚力穩增長穩企業穩市場主體,全方位加強對企業的服務,全力以赴實現一季度“開門紅”。
沙田鎮緊盯產業立新柱、努力招大商。借力“黃金內灣”發展戰略,助推全鎮高質量發展,緊貼臨港現代產業發展規劃,以泥洲島標準化產業片區、虎門港綜保區、立沙島精細化工園區為重點,面向全球“掛榜招商”,積極利用通過“以投促引”、以商引商,招引一批優質項目落戶,力爭全年完成2個總投資超30億元特大項目的招引,推動大項目大產業聚能成勢。
中堂鎮全力加快20個省市重大項目建設,推動仕興鴻等項目今年完工投產,力爭近年新投產重大項目新增產值達65億元以上。瞄準智能裝備製造、智能終端、智慧環保、數字經濟等產業發展方向,將優質企業項目“引進來”,在全鎮掀起新一輪招商熱潮,爭取推動一批新的優質項目落地。重點利用好天安、潢涌智能製造產業園等載體,以及圍繞重大項目上下游精準招引,進一步補鏈、強鏈、拓鏈,打造有中堂特色的新興產業集群。
立足新起點,踏上高質量發展新征程。橋頭鎮將積極搶抓“雙區”建設與“黃金內灣”的重大歷史機遇,堅持“一河一路·四園區”發展思路,深入實施大團隊、大平台、大空間、大招商、大環境“五大行動”,弘揚橋頭改革開放先行者“殺出一條血路”的沖天氣魄和膽色幹勁,放開手腳、大干一場。
“穩根基、拓空間、立新柱” 高埗鎮聚焦高質量發展,以跑馬爭先、賽龍奪錦的氣魄,推動實施龍行天下總部等9個億元以上、低湧第二工業區“工改工”等3個十億元以上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努力向GDP全年增長6%的目標奮進,積極將高埗打造成東莞北部先進製造業強鎮和城區片區高品質江濱新城。
望牛墩鎮緊盯目標,突出重點,全力推動全鎮實現高質量發展。特別是要大干快上狠抓投資、營造濃厚招商氛圍、全力拓空間、全面推進村級經濟發展、大力開展環境治理,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全鎮以實幹實績,奮力在水鄉新城核心區建設中展現新作為。
四大平台勇挑高質量發展大樑
當前,莞邑大地勃發新生機,大平台建設積厚成勢,土地整備、產業招商熱火朝天,松山湖高新區、濱海灣新區、水鄉功能區和銀瓶創新區四大平台勇當先鋒,挑起高質量發展大樑,對全市創新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凸顯,松山湖科學城錨定高質量,再造發展引擎,從中國散裂中子源多台譜儀接連建成,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台、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新園區相繼投入使用,到松山湖聯手華為雲打造的全國首個“開發者村”落戶建設,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第一標段全面封頂……,邁入2023年,松山湖開工即滿弓,以創新領春潮,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捷報頻傳。
經歷了“從啟動區看新區”“從展廳看新區”到“從基礎設施看新區”量的升級,濱海灣新區將實現“從產業看新區”“科創平台看新區”“龍頭項目看新區”質的飛躍。聚焦“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新區將加快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環境、招引高質量發展的項目、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服務、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隊伍,努力打造東莞產業新空間、發展新引擎,開放新窗口、城市新名片。
今看重大產業項目,OPPO智能製造中心、正中科學園、歐菲光電影像等一批在建產業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150億元,OPPO全球算力中心率先投產運行,為濱海灣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打頭陣”。今年,濱海灣立下全年完成重大項目投資70億元、固定投資80億元的目標,全力拼經濟、抓投資。
近年來,水鄉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落實東莞產業立新柱“一號工程”部署,把基地作為主戰場和戰略中心,採取有力措施統籌推進基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基地2023年任務目標,大力開展空間整備和集約高效利用,高標準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落地,積極開展數字經濟、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招商引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全力以赴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能級提升。
2022年水鄉完成工業總產值143.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65.8億元,土地整備1087.1畝,招商引資102.4億元,全面完成市下達的各項經濟指標任務。此外,水鄉基地還在培育現代產業集群上持續發力,2022年新簽約項目10宗,協議投資額達102.4億元,預計年產值達208.5億元。
謝崗鎮緊緊圍繞“科技創新+先進製造”,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制定出台系列政策,全力支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加速推動銀瓶合作創新區成為引領全市發展的重大引擎。 2023年,謝崗鎮將繼續依托“土地+生態”兩大優勢,利用好全市少有的連片土地資源優勢,盤活低效空間,以謝崗速度再整備約1000畝連片土地,承接20億元以上的龍頭項目,推動銀瓶高端裝備產業基地實現跨越式發展。
毫無置疑,四大戰略平台是東莞對接“雙區”和兩個合作區戰略佈局的核心載體,同時也是東莞整合區域資源的重要抓手。
深莞融合 南部九鎮先行一步
南部九鎮是東莞打造深莞深度融合發展樣板的關鍵,承擔著全面對接和融入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重要任務。改革開放以來,南部九鎮虎門、長安、大嶺山、大朗、黃江、樟木頭、鳳崗、塘廈和清溪,充分發揮緊鄰深圳的區位優勢,主動加強與深圳合作,通過招引優質企業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持續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迅速成長成全國百強鎮。如今,聞名中外的“服裝名城”,聲名遠播的“毛織名鎮”,“中國家具出口第一鎮”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基地均位列南部九鎮之中。
2023年東莞20條“招商新政”剛出爐,東莞頭部大鎮長安鎮便率先前往深圳開展精準招商工作,由此開啟新一輪招商引資熱潮。今年,長安利用產業鏈條來招優秀企業入駐,一方面聚焦電子信息產業、五金模具產業兩大支柱產業,力爭引進一批引領能力強、輻射帶動廣、集群效應大的“鍊主”企業,持續壯大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另一方面,聚焦儲能、機器視覺、新能源汽車配套、電子大健康等新興產業,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招大引強。
虎門鎮以產業功能定位推動城市功能定位,加快構建“三區兩帶一核”產城格局。堅定不移打造世界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先行示範區,大力抓好虎門高鐵站TOD核心區、大灣區國際時尚谷、大灣區衣流時尚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堅定不移推動歷史文化旅遊產業經濟帶建設,擦亮“中國近代史開篇地”和“虎門銷菸”的城市名片;堅定不移打造南部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
新春伊始,鳳崗鎮吹響“大拼經濟、聚焦發展”的衝鋒號,目標是GDP破400億元,並定下“一個千億、三個百億”任務,就是工業產值破千億、完成百億固投、培育百億新產能、新增一家百億龍頭企業。為此,鳳崗上下將更加主動、干字當頭,思想破冰、敢字為先。
2023年是黃江鎮建設“深莞高度融合樣本”的關鍵之年,各類有利因素加速集聚,正在醞釀著精彩蝶變。這個春天,黃江鎮將釋放更多“含金量”極高的政策紅利,進一步弘揚“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攜手廣大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真正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東南門戶、產業重鎮”的塘廈,近年來正全力拓展產業空間,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產業載體,重點保障3000畝連片產業空間。目前,塘廈借勢東莞臨深南部經濟帶建設,打造“一心三帶”的產業空間格局,塘廈鎮劃定了林村、鳳凰崗、科苑城、龍背嶺標準化產業單元及大坪地塊共5個板塊22平方公里的臨深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空間,大力推進石潭埔科技產業新城、林村科創產業園等兩個“頭雁計劃”項目,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保障東莞南站周邊約800畝未來產業空間佈局。
“製造業是清溪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是清溪高質量發展的‘頂樑柱’。”清溪鎮緊緊抓住全市將把更多資源要素傾斜到發展製造業上來的重大機遇,堅持製造業當家,大抓產業、抓大產業,聚焦製造業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3年,樟木頭鎮聚焦“先進製造+科技創新”,開啟“全員招商”模式,力爭30億元以上龍頭項目和本地上市企業實現“破零”,投入3000萬元扶企惠企,推動10個重大項目落地見效,力爭GDP增長5.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
樟木頭鎮將創新鎮村工業園改造利益共享機制,啟動臨深片區千畝 “工改工”項目整備,力爭收儲土地500畝以上,圍繞產業空間統籌樟木頭東站TOD片區開發,打造高品質、低成本的新型產業空間。聚焦塑膠產業,出台新政策培育供應鏈金融、現代服務業等新業態,推進塑膠產業園升級為現代服務業聚集區,打造特色支柱產業。樟木頭鎮將以“跑馬爭先”的決心和行動,奮力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大嶺山鎮牢牢把握臨近松山湖科學城“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先機,深入實施科技創新戰略,不斷提高大嶺山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品牌化水平。全面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熱潮。主動出擊,加快引進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用好土地資源,推動大嶺山產業多立新柱。
大朗鎮深度對接一批鍊主企業和總部企業,力爭全年招引超億元項目5個以上,完成內資協議投資超100億元、內資實際投資超60億元。
南部九鎮開展產業鏈“補鏈”“強鏈”精準招商,進而實現對自身產業鏈創新升級、重構再造,增創發展動能。
東莞從春天出發,聽春潮在湧動,看春花在盛開,以春天為奮進新起點,聚焦先進製造業+科技創新,推動全市新一輪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