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十年來,“一帶一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從探索前行到創新推動,從順勢而為到逆勢而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眾參與,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也贏得了國際社會普遍認可。後疫情時代,世界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均在上升,對於“一帶一路”而言,機遇與挑戰並存。堅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是“一帶一路”的不二選擇,也符合共建各方的普遍期待。
文|北京 孫敬鑫 王丹
“一帶一路”交出亮麗答卷
時間是最公正的記錄者和評判者。十年來,“一帶一路”直面國際社會普遍期待,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從開放倡議到穩步實踐,從夯基壘台、立柱架樑到落地生根、持久發展,持續煥發出生機活力和強大韌性,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
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2016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烏茲別克斯坦最高會議立法院演講時強調,要携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2017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主旨演講中指出,要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2020年6月,習近平主席向“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發表書面致辭強調,願同合作夥伴一道,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蘇之路、釋放發展潜力的增長之路。由此可見,在“一帶一路”的整體框架下,很多細分領域開始出現和延展,而每一個更專的領域、更具體的目標,都是對當前全球治理面臨的一個個共性問題的及時回應,持續為更美好的世界注入信心和力量。
十年來,“一帶一路”實踐的步伐從未停歇。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高達38.6%,超過七國集團國家貢獻率的總和;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年度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擴大到1.8萬億美元,累計近11萬億美元;中國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額累計1,613億美元,沿線國家對華投資712億美元、設立企業3.2萬家,雙向投資超過2,300億美元,形成超過3,000個合作項目;中國在沿線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園區累計投資430.8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34.6萬個就業崗位;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5萬列,通達歐洲23個國家、180多個城市;比雷埃夫斯港、中老鐵路、中馬友誼大橋、美麗山特高壓輸電工程、非盟會議中心、蒙內鐵路、亞吉鐵路等標誌性工程不斷湧現。一串串數據,一個個互利共贏的故事,正是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繁榮的生動寫照。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2022年在全球30個主要國家開展的民意調查顯示,在“一帶一路”的十大建設成果當中,海外受訪者認知度最高的前三項是中歐班列(37%)、中老鐵路(36%)、巴基斯坦拉合爾橙線地鐵(26%)。實踐證明,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能,為互利共贏開闢了新路徑,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貢獻。
“一帶一路”贏得普遍讚譽
“一帶一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既彰顯了中國速度、中國智慧、中國貢獻,也充分對接了相關國家的發展經驗和發展戰略,受到越來越多共建國家的認同和讚譽。正如英國社會學家、全球化概念首倡者之一馬丁.阿爾布勞所言,“一帶一路”將中國的和平發展與整個世界的繁榮幸福連接了起來。
贏得了大多數國家的政策支持。世界日益清晰地看到,“一帶一路”是大家携手前進的陽光大道,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截至2023年1月,已有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200餘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跨越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文明。這些國家(包括中國在內)已超過了世界國家總數的70%,人口和國土面積均超過世界總量的60%,GDP則佔世界總量的近40%。十年來,“一帶一路”與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建設和“2045願景”、蒙古國的“草原之路”倡議、沙特的“2030願景”、阿聯酋的“2050願景”、泰國的“泰國東部經濟走廊戰略”和“泰國4.0戰略”等深度對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其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被寫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以及其他區域組織等有關文件中,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共識。此外,中國還與法國、日本、意大利、英國等10多個國家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積極搭建“1+1+1>3”的共贏模式。
贏得了大多數民眾的民意支持。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大批項目落地,讓越來越多的民眾從中受益,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持續開展的調查結果顯示,自2014年以來,海外民眾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認知度、認可度均有穩步提升。2022年的調查數據顯示,25%的受訪者對“一帶一路”有所了解,比2021年增加了7個百分點,這一數據在2014年為8%,十年間增長了3倍,也是所有中國提出的重大理念中海外認知度最高的。其中,年齡越長的群體認知度越高。發展中國家受訪者的認知度(26%)高於發達國家(21%)。“一帶一路”倡議對地區和全球經濟的積極意義最受認可,認可度達43%,發展中國家對此意義的認可度更高達55%。越來越多的海外受訪者認可“一帶一路”倡議對個人、國家、地區和全球經濟的積極影響。2022年,54%的海外受訪者認可“一帶一路”對個人的積極意義,同比增長15%;54%的海外受訪者認可“一帶一路”對國家的積極意義,同比增長14%;59%的海外受訪者認可“一帶一路”對地區和全球經濟的積極意義,同比增長12%。“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受訪者給出的評價更高,分別有65%、65%、70%的人認可“一帶一路”倡議對個人、所在國家、地區和全球經濟的積極影響。有助於“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36%)” 和“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貿易合作(36%)”是“一帶一路”建設獲得好評的主要原因。
“一帶一路”遭遇成長煩惱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作為一項成長中的事業,“一帶一路”也正面臨新的形勢和日益複雜的挑戰。
一是遭遇地緣政治危機。近年來,地區和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局部衝突此起彼伏。2022年9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聯合國大會上特別指出,圍繞一系列挑戰取得進展都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而受牽制,世界既處於危險境地,又處於癱瘓狀態。他說,“在某一個時期,國際關係似乎正走向一個兩國集團世界;如今,我們則可能面臨零國集團的局面。沒有合作,沒有對話,沒有集體解決問題之舉。”2022年以來,俄烏衝突成為全球範圍內最重大的地緣政治事件之一,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甚至將該衝突定性為“2022年最大的地緣政治事件”。 “一帶一路”的部分項目進展不可避免地受到俄烏衝突等地緣危機的影響。
二是遭遇全球分裂危機。當前,在全球發展、安全等重大問題面前,世界各國正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分歧,共識缺失是亟需解決的問題。經濟全球化是否已經發生逆轉?和平與發展是否還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人類應當堅持合作共贏還是零和博弈?各國應該選擇“拉手”還是“脫鈎”?面對這些問題,主要國家爭論不休。面對世界金融、經濟、能源、糧食、氣候變化等多重危機,很多西方大國自顧傾向嚴重,構築“小院高墻”,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達成統一行動的難度越來越大。這正如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年會主題所揭示的那樣,“在分裂的世界中加強合作”,是世界各國需要用行動回答的。
三是面臨輿論攻擊風險。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國際輿論中的誤解誤讀甚至是攻擊此起彼伏。少數西方國家始終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一帶一路”倡議,或者唱衰“一帶一路”建設,生硬將“一帶一路”與破壞規則、債務陷阱、滋生腐敗、缺乏透明度、污染環境、價值觀輸出等捆綁在一起。特別是新冠病毒疫情暴發以來,國際輿論直接或間接涉及“一帶一路”時,各類負面觀點、悲觀情緒和唱衰聲音不斷增多。還有外媒直接發出“項目停滯”“進展受挫”等唱衰聲音,聲稱“一帶一路”正在失去吸引力。2022年6月,七國集團峰會還推出了所謂“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對“一帶一路”發起了集體競爭。
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2022年開展的調查顯示,42%的海外受訪者認為“一帶一路”建設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海外受訪者認為“一帶一路”推進進程中的困難主要在地緣政治衝突(15%)、政治制度差異(13%)、經濟制度差異(12%)。
“一帶一路”發展願景可期
“一帶一路”承載著人們對文明交流的渴望、對和平安寧的期盼、對共同發展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儘管當前面臨嚴峻挑戰,但有過去十年的經驗積累,有共建各國的共同參與,“一帶一路”依然具有無比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帶一路”將為這個“分裂的世界”帶來更大的確定性。2023年1月10日,世界銀行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1.7%,較去年6月預測下調1.3個百分點。1月16日,國際勞工組織發布《世界就業和社會展望:2023年趨勢》報告預測,2023年全球就業增長將僅為1.0%,不及2022年水平的一半。在這個被悲觀氛圍籠罩的當下,“一帶一路”更顯獨特價值。“一帶一路”倡議是為落實2030年議程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理念、目標和舉措方面與2030年議程高度契合。世界銀行2019年的研究報告顯示,若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部得以實施,到2030年每年有望為全球產生1.6萬億美元的收益,佔全球經濟總量的1.3%,有望幫助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開展的民調也顯示,海外受訪者期待“一帶一路”在未來發揮更大的影響和作用。海外受訪者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會實現同共建國家互利共贏(50%),拓展對外開放領域(47%),探索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47%)。在“五通”領域,海外受訪者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將在貿易暢通(61%)和設施聯通(59%)方面發揮更大的影響和作用。由民意觀之,更多國家携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大勢所趨。
中國將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更大努力。中共二十大明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和路徑,繪就中國未來發展宏偉藍圖。二十大報告也明確指出,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同時提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這是中國對世界的堅定承諾。正如過去十年所做的一樣,未來十年,中國將在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和雙循環發展格局下,在全人類共同價值指引下,穩步推進“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做好“一帶一路”風險防範工作,確保項目建設更好惠及人民。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未來建設的重點領域上,比如“數字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等,中國國內都有較好的積累,有意願更有能力與更多共建國家一道,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向高質量發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2023年,我們期待第三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召開,期待下一個十年的“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
(作者孫敬鑫係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王丹係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調查中心副主任、助理研究員,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2月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2023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十年來,“一帶一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從探索前行到創新推動,從順勢而為到逆勢而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眾參與,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也贏得了國際社會普遍認可。後疫情時代,世界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均在上升,對於“一帶一路”而言,機遇與挑戰並存。堅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是“一帶一路”的不二選擇,也符合共建各方的普遍期待。
文|北京 孫敬鑫 王丹
“一帶一路”交出亮麗答卷
時間是最公正的記錄者和評判者。十年來,“一帶一路”直面國際社會普遍期待,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從開放倡議到穩步實踐,從夯基壘台、立柱架樑到落地生根、持久發展,持續煥發出生機活力和強大韌性,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
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2016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烏茲別克斯坦最高會議立法院演講時強調,要携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2017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主旨演講中指出,要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2020年6月,習近平主席向“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發表書面致辭強調,願同合作夥伴一道,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蘇之路、釋放發展潜力的增長之路。由此可見,在“一帶一路”的整體框架下,很多細分領域開始出現和延展,而每一個更專的領域、更具體的目標,都是對當前全球治理面臨的一個個共性問題的及時回應,持續為更美好的世界注入信心和力量。
十年來,“一帶一路”實踐的步伐從未停歇。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高達38.6%,超過七國集團國家貢獻率的總和;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年度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擴大到1.8萬億美元,累計近11萬億美元;中國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額累計1,613億美元,沿線國家對華投資712億美元、設立企業3.2萬家,雙向投資超過2,300億美元,形成超過3,000個合作項目;中國在沿線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園區累計投資430.8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34.6萬個就業崗位;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5萬列,通達歐洲23個國家、180多個城市;比雷埃夫斯港、中老鐵路、中馬友誼大橋、美麗山特高壓輸電工程、非盟會議中心、蒙內鐵路、亞吉鐵路等標誌性工程不斷湧現。一串串數據,一個個互利共贏的故事,正是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繁榮的生動寫照。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2022年在全球30個主要國家開展的民意調查顯示,在“一帶一路”的十大建設成果當中,海外受訪者認知度最高的前三項是中歐班列(37%)、中老鐵路(36%)、巴基斯坦拉合爾橙線地鐵(26%)。實踐證明,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能,為互利共贏開闢了新路徑,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貢獻。
“一帶一路”贏得普遍讚譽
“一帶一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既彰顯了中國速度、中國智慧、中國貢獻,也充分對接了相關國家的發展經驗和發展戰略,受到越來越多共建國家的認同和讚譽。正如英國社會學家、全球化概念首倡者之一馬丁.阿爾布勞所言,“一帶一路”將中國的和平發展與整個世界的繁榮幸福連接了起來。
贏得了大多數國家的政策支持。世界日益清晰地看到,“一帶一路”是大家携手前進的陽光大道,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截至2023年1月,已有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200餘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跨越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文明。這些國家(包括中國在內)已超過了世界國家總數的70%,人口和國土面積均超過世界總量的60%,GDP則佔世界總量的近40%。十年來,“一帶一路”與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建設和“2045願景”、蒙古國的“草原之路”倡議、沙特的“2030願景”、阿聯酋的“2050願景”、泰國的“泰國東部經濟走廊戰略”和“泰國4.0戰略”等深度對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其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被寫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以及其他區域組織等有關文件中,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共識。此外,中國還與法國、日本、意大利、英國等10多個國家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積極搭建“1+1+1>3”的共贏模式。
贏得了大多數民眾的民意支持。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大批項目落地,讓越來越多的民眾從中受益,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持續開展的調查結果顯示,自2014年以來,海外民眾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認知度、認可度均有穩步提升。2022年的調查數據顯示,25%的受訪者對“一帶一路”有所了解,比2021年增加了7個百分點,這一數據在2014年為8%,十年間增長了3倍,也是所有中國提出的重大理念中海外認知度最高的。其中,年齡越長的群體認知度越高。發展中國家受訪者的認知度(26%)高於發達國家(21%)。“一帶一路”倡議對地區和全球經濟的積極意義最受認可,認可度達43%,發展中國家對此意義的認可度更高達55%。越來越多的海外受訪者認可“一帶一路”倡議對個人、國家、地區和全球經濟的積極影響。2022年,54%的海外受訪者認可“一帶一路”對個人的積極意義,同比增長15%;54%的海外受訪者認可“一帶一路”對國家的積極意義,同比增長14%;59%的海外受訪者認可“一帶一路”對地區和全球經濟的積極意義,同比增長12%。“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受訪者給出的評價更高,分別有65%、65%、70%的人認可“一帶一路”倡議對個人、所在國家、地區和全球經濟的積極影響。有助於“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36%)” 和“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貿易合作(36%)”是“一帶一路”建設獲得好評的主要原因。
“一帶一路”遭遇成長煩惱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作為一項成長中的事業,“一帶一路”也正面臨新的形勢和日益複雜的挑戰。
一是遭遇地緣政治危機。近年來,地區和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局部衝突此起彼伏。2022年9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聯合國大會上特別指出,圍繞一系列挑戰取得進展都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而受牽制,世界既處於危險境地,又處於癱瘓狀態。他說,“在某一個時期,國際關係似乎正走向一個兩國集團世界;如今,我們則可能面臨零國集團的局面。沒有合作,沒有對話,沒有集體解決問題之舉。”2022年以來,俄烏衝突成為全球範圍內最重大的地緣政治事件之一,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甚至將該衝突定性為“2022年最大的地緣政治事件”。 “一帶一路”的部分項目進展不可避免地受到俄烏衝突等地緣危機的影響。
二是遭遇全球分裂危機。當前,在全球發展、安全等重大問題面前,世界各國正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分歧,共識缺失是亟需解決的問題。經濟全球化是否已經發生逆轉?和平與發展是否還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人類應當堅持合作共贏還是零和博弈?各國應該選擇“拉手”還是“脫鈎”?面對這些問題,主要國家爭論不休。面對世界金融、經濟、能源、糧食、氣候變化等多重危機,很多西方大國自顧傾向嚴重,構築“小院高墻”,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達成統一行動的難度越來越大。這正如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年會主題所揭示的那樣,“在分裂的世界中加強合作”,是世界各國需要用行動回答的。
三是面臨輿論攻擊風險。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國際輿論中的誤解誤讀甚至是攻擊此起彼伏。少數西方國家始終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一帶一路”倡議,或者唱衰“一帶一路”建設,生硬將“一帶一路”與破壞規則、債務陷阱、滋生腐敗、缺乏透明度、污染環境、價值觀輸出等捆綁在一起。特別是新冠病毒疫情暴發以來,國際輿論直接或間接涉及“一帶一路”時,各類負面觀點、悲觀情緒和唱衰聲音不斷增多。還有外媒直接發出“項目停滯”“進展受挫”等唱衰聲音,聲稱“一帶一路”正在失去吸引力。2022年6月,七國集團峰會還推出了所謂“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對“一帶一路”發起了集體競爭。
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2022年開展的調查顯示,42%的海外受訪者認為“一帶一路”建設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海外受訪者認為“一帶一路”推進進程中的困難主要在地緣政治衝突(15%)、政治制度差異(13%)、經濟制度差異(12%)。
“一帶一路”發展願景可期
“一帶一路”承載著人們對文明交流的渴望、對和平安寧的期盼、對共同發展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儘管當前面臨嚴峻挑戰,但有過去十年的經驗積累,有共建各國的共同參與,“一帶一路”依然具有無比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帶一路”將為這個“分裂的世界”帶來更大的確定性。2023年1月10日,世界銀行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1.7%,較去年6月預測下調1.3個百分點。1月16日,國際勞工組織發布《世界就業和社會展望:2023年趨勢》報告預測,2023年全球就業增長將僅為1.0%,不及2022年水平的一半。在這個被悲觀氛圍籠罩的當下,“一帶一路”更顯獨特價值。“一帶一路”倡議是為落實2030年議程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理念、目標和舉措方面與2030年議程高度契合。世界銀行2019年的研究報告顯示,若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部得以實施,到2030年每年有望為全球產生1.6萬億美元的收益,佔全球經濟總量的1.3%,有望幫助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開展的民調也顯示,海外受訪者期待“一帶一路”在未來發揮更大的影響和作用。海外受訪者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會實現同共建國家互利共贏(50%),拓展對外開放領域(47%),探索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47%)。在“五通”領域,海外受訪者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將在貿易暢通(61%)和設施聯通(59%)方面發揮更大的影響和作用。由民意觀之,更多國家携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大勢所趨。
中國將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更大努力。中共二十大明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和路徑,繪就中國未來發展宏偉藍圖。二十大報告也明確指出,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同時提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這是中國對世界的堅定承諾。正如過去十年所做的一樣,未來十年,中國將在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和雙循環發展格局下,在全人類共同價值指引下,穩步推進“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做好“一帶一路”風險防範工作,確保項目建設更好惠及人民。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未來建設的重點領域上,比如“數字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等,中國國內都有較好的積累,有意願更有能力與更多共建國家一道,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向高質量發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2023年,我們期待第三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召開,期待下一個十年的“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
(作者孫敬鑫係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王丹係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調查中心副主任、助理研究員,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