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省韓城市兩周時期大型遺址——陶渠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從考古發掘成果結合史料記載可以初步判斷陶渠遺址的性質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京”邑。
這是陶渠遺址的部分發掘區域(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20世紀80年代發現的陶渠遺址位於韓城市芝陽鎮陶渠村東北、西趙莊村西,跨芝水河南北兩岸,從2020年5月開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韓城市文化和旅遊局對該遺址開展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通過兩年多的工作,基本摸清了陶渠遺址的年代、布局、結構、內涵等,陶渠遺址兩周時期遺址面積約80萬平方米,遺址北部以東西向壕溝為界,有高等級居址區、普通居址區、大中型墓葬區、中小型墓葬區等。
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耿慶剛介紹,目前已初步發掘“甲”字形大墓7座,均被盜嚴重,其中編號為M16的墓葬規模最大,全長36.6米,墓道長28.5米、寬3.8-4米,墓室長8.1米、寬6米、深約9米,這座墓葬中採集到了“玉覆面”殘片。
這是陶渠遺址編號為M16的墓葬中出土的有“京”字銘文的銅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考古工作者在這些“甲”字形大墓以及車馬坑的填土中發現大量板瓦、筒瓦、陶器殘片、原始瓷片、骨器、制骨廢料等,說明在大型墓葬建造之前,此區域或是高等級居址區、制骨作坊等。
此外,“甲”字形大墓在墓道中均埋葬有數量不等整車馬,根據墓葬規模略有等差,車輛在墓道內依次排列,個別車輿內有放置器物的現象。在墓葬M16墓道一號車車輿內出土2件銅戈,均有銘文“京”字,M16墓道三號車車輿內出土3件銅鈴和1件銅小罐。
此前學者多認為陶渠遺址是春秋時期的梁國遺址。耿慶剛說,綜合墓葬的年代、葬制葬俗以及“京”字銘文等,初步判斷陶渠遺址的性質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京”邑。
這是陶渠遺址編號為M16的墓葬中出土的銅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陶渠遺址是關中地區兩周之際為數不多的畿內封邑遺址,對研究周代的分封制、政治地理、“夷夏融合”等問題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