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曾於2021年7月15日表示,邀請團體就位於天水圍濕地公園的一幅全新土地,成立一所提供內地課程的非牟利私立學校表達意向,予因工作或投資來港居住人士的子女修讀。截至2021年9月30日,共收到8份申請。
計劃工程位置圖申請由非官方人士和香港特區政府人員組成的校舍分配委員會負責審議,過程中仔細考慮了一籃子因素,包括團體營辦內地課程的經驗和能力,是否有良好的管治架構、妥善的管理制度和穩健的財政基礎,以及其辦學計劃書的質素。
香港教育局2月16日公布,耀中耀華教育網絡有限公司獲甄選為最合適的申請團體。教育局發言人表示,近年內地已成為香港外來直接投資的最大來源地,而內地公司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當地辦事處的數目,亦為境外公司中最多。即使與內地的聯繫非常緊密,香港至今仍沒有開辦內地課程的中學或小學。這些內地家庭的子女來港就讀數年後如欲返回內地升學,難以重新融入內地的教育系統。發言人指出,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蓬勃發展,香港銳意促進大灣區內人才互動並增強發展動能,預期在香港的內地家庭對內地課程學額的需求會日趨殷切,成立開辦內地課程的學校可適時回應需要。
發言人說,視乎工程進度,該所學校預計最快於2026/27學年開始營運,並由該學年起逐步提供合共約900個內地課程的中小學學額。有關團體最終會提供12年小學和中學班級的內地課程,主要取錄非本地學生。

擬辦學校須以自負盈虧的模式運作。成功申請的團體須自費就使用有關的全新土地進行所有必須的技術評估及措施,以及承擔任何所需的改裝及基建工程。成功申請的團體一般可以以象徵式地價獲批撥土地。特區政府亦可應學校辦學團體的申請,考慮提供免息貸款,以供在全新土地興建校舍,但貸款須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批。
據悉,現時香港有超過50間國際學校提供不同的非本地課程,讓因工作或投資來港居住人士的子女可在港修讀,並在返回原居地後繼續在當地學校升學。這些學校對吸引和挽留外地人才及外來投資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