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汶羽
香港開始擺脫疫情困擾,準備全力拼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民建聯人力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歡迎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在匯聚及培訓人才上有不少著墨,有助加強復蘇及發展動力;另一方面預算案所涉及的資源,有超過8成均用於市民與中小企上,以改善民生,照顧有需要市民。
隨着社會復常,不同行業都面對“人手荒”。顏汶羽歡迎特區政府在“搶人才”的同時,在預算案提出多項培養和留住本地人才的措施,包括於建造業、金融業、航運、空運及物流業等,推出不同的實習計劃、培訓津貼和“先聘請後培訓”資助計劃。顏汶羽建議再推行青年本地實習資助計劃,由特區政府為僱主提供資助,鼓勵更多不同行業的企業為大專學生提供實習崗位,讓青年了解自己心儀行業或企業,減少職位空缺的誤配。
預算案表示,勞工及福利局預計下個月更新“人才清單”,亦將於今年中開展新一輪人力資源推算,協助特區政府就整體人力需求制訂適切策略。顏汶羽期望,特區政府在得悉不同專業的人手需求情況後,應規劃哪些行業引入人才,哪些應加強本地培訓,並需主動與大學合作,在設計課程、制訂學額及學科種類時加以配合。
顏汶羽亦感謝特區政府預留一億元加強支持婦女發展及相關工作,包括協助婦女在就業市場轉型,有助釋放婦女勞動力,鼓勵家庭主婦重投職場。
至於福利措施方面,顏汶羽早前建議特區政府應善用地區康健中心舉行展覽推廣樂齡科技,預算案提出於今年第四季擴展全數200多間長者地區中心和長者鄰舍中心的服務範圍,涵蓋退休生活規劃和樂齡科技推廣。惟樂齡科技費用昂貴,顏汶羽希望特區政府可擴闊“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適用範圍至個人申請、以至有特殊需要的兒童,而非只容許機構申請,並容許市民以醫療券購買或租借樂齡科技產品。
及早介入治療學前SEN兒童,對他們康復進度至關重要,但有關服務一直大排長龍,顏汶羽早前連同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建議政府應將“第一層支援服務”恆常化,令更多兒童可及早得到訓練。感謝政府在預算案採納意見,又增撥資源擴展到接近900間學前教育機構。
疫情持續三年,市民生活承受壓力,預算案繼續推出一次性惠民措施,包括5千元消費券、延長交通補貼計劃至10月底、住宅電費補貼1千元、子女免稅額增至13萬等。不過,顏汶羽對預算案未有推出聘請外傭扣稅感到失望,近年不只中產家庭,不少雙職及基層家庭亦因本地安老院舍和託兒服務不足,需要聘用外傭幫手照顧家中老幼,加上早前社會出現外傭荒,僱主為挽留工人而不得已加薪,聘請外傭對家庭日常開支造成壓力,顏汶羽希望特區政府再次考慮引入外傭扣稅額。
(作者係立法會議員、民建聯人力事務發言人,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