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在結束訪問法國、意大利、匈牙利、俄羅斯並出席第59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後,接受了中央媒體的採訪。
一、問:這是今年您首次出訪,向各方傳遞了怎樣的信息?
王毅: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變局,國際形勢中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揮什麼作用備受矚目。我此次應邀出席慕安會,並與各國政要深入交流,重點介紹了中共二十大之後中國大政方針走向,全面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前景和深遠影響。中共二十大成功召開,確定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我們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萬衆一心邁上新時代新征程,這不僅為當今動盪世界提供了最重要的穩定性,也將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事業注入最強勁的正能量。中國式現代化造福中國,惠及世界。中國堅持高質量發展,推進高水平開放,為中國同世界各國加強合作提供了新機遇。中國已取得新冠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社會活力迸發,經濟強勁復蘇,將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這是世界經濟的福音,各國發展的利好。各方關心中國的外交取向,我重點闡述了中方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和歷史自覺,這是中國從歷史、現實和未來的深刻思考中作出的戰略抉擇。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從未主動挑起一場戰爭,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中國是世界上記錄最好的大國。中國已經用大量事實證明,這條和平發展道路不僅走得通,而且很成功。我們不僅自己要堅定走下去,還希望同各國一道,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歐洲各國政要都表示重視中國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和積極作用,認同中國的政策選擇和發展方向。各方紛紛祝賀中共二十大成功召開,希望儘快全面重啟同中國的機制性對話和各領域交流,共同開闢互利合作的新前景。
二、問:最近美國炒作無人飛艇事件,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美在慕安會期間的非正式接觸。您對中美關系作何評價?
王毅:中美關系的走向和影響遠超雙邊範疇,攸關世界和平安全。所謂無人飛艇事件完全是一次因不可抗力導致的偶發意外事件,但美方卻置若罔聞,濫用武力,繼而炒作升級,抹黑中國。美方的這種做法並不代表其強大,反而暴露出缺乏理性。我相信未來史書上的記載將會註明這是美國製造的一場鬧劇和作秀。在同美國務卿布林肯非正式接觸時,我明確告訴美方,不要出於國內政治需要再做這樣的荒唐事了。美方應拿出誠意,正視並解決此事給中美關系造成的損害。如果美方執意借題發揮、擴大事態,中方必將奉陪到底。中方一直強調願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穩定的中美關系,但美方卻固守唯我獨尊的霸權思維,不擇手段打壓遏制中國,地緣上圍堵,科技上封鎖,經濟上“脫鉤斷鏈”,意識形態上製造對抗。但中國的發展具有強大內生動力和必然歷史邏輯。有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有9600多萬中共黨員奉獻進取,有14億中國人民衆志成城,有愛好和平、主持公道的各國人民理解支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阻擋。我們奉勸美方放棄零和博弈的陳舊思維,樹立客觀公正的對華認知,迴歸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
三、問:今年首次出訪選擇歐洲有何考慮?這次同歐洲各國領導人交流取得了哪些收穫?
王毅:友好是中國對歐政策的主基調,合作是中國對歐政策的總目標。我們一直將中國和歐洲定位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兩大力量、促進共同發展的兩大市場、推動人類進步的兩大文明,雙方是夥伴不是對手,是機遇不是威脅。中歐關係始終具有全球性和戰略性,雙方作出的選擇影響世界的走向。如果中歐選擇對話合作,陣營對立就不會形成;如果中歐選擇和平穩定,新的冷戰就打不起來;如果中歐選擇開放共贏,全球發展繁榮就有了希望。這就是中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當承擔的責任。當前國際社會面臨前所未有挑戰,烏克蘭危機外溢波及全球。中歐排除外部干擾,妥善管控分歧,加強交流合作,將為動盪的國際局勢提供寶貴的穩定性,對推動烏克蘭問題政治解決也具有重要意義。去年以來中歐關係穩中有進。習近平主席同訪華的德國總理朔爾茨、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深入溝通,同歐洲國家領導人面對面交流、視頻會晤、通話共20多次,達成廣泛共識,為中歐關係發展發揮了戰略引領作用。我在接觸交流中感到,歐洲國家都對中國的發展充滿期待,對中國在世界上的作用寄予厚望,都願推動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和經貿互利合作回暖升溫,都期待全面重啟各層級面對面交流,全面激活各領域對話合作,我認為中歐關係今年會呈現一個積極發展態勢。中法戰略合作長期走在中西方合作前列。雙方商定共同籌備好下階段高層交往,加強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戰略協調,繼續在國際舞臺上弘揚獨立自主的傳統。雙方同意把文旅年和建交60周年紀念活動辦出特色,深化航空航天、農業食品、綠色發展、第三方市場等務實合作,提升解決糧食和能源危機、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議題的能力。德國是中國在歐盟的最大經貿夥伴。在維護世界和平繁榮、應對全球挑戰方面也肩負共同責任。雙方一致同意儘早啟動下一輪中德政府磋商,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共同發出支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積極信號,朔爾茨總理再次強調反對一切“脫鉤斷鏈”的圖謀。意大利同中國有着友好傳統,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夥伴。雙方同意發揮好中意政府委員會對各領域務實合作的規劃協調作用,辦好中意文化旅遊年收官活動,推動教育、文化、旅遊等領域人員往來盡快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匈牙利是第一個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歐洲國家。雙方重申堅定支持彼此捍衛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用好中匈政府間“一帶一路”合作委員會等機制平臺,持續拓展新能源、互聯互通等新合作領域,促進更多合作成果惠及民生。今年是中國歐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20周年,中歐雙方同意籌備好今年中歐領導人會晤,發揮好中歐戰略、經貿、綠色、數字、人文5個高層對話的支柱作用,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共同維護法治化、規範化的國際經貿環境。
四、問:此次您訪問俄羅斯備受國際社會關注,主要取得了哪些共識?
王毅:中俄互為最大鄰國,理應常來常往,睦鄰友好。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俄作為兩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承擔着推進世界多極化進程,反對單邊霸凌行徑的應盡責任。此訪取得了三方面共識。一是對兩國元首確定的雙邊關系目標進行了再確認。去年底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視頻會晤,就今年雙邊關系發展作出規劃部署。雙方梳理了元首共識落實工作,商定繼續保持高層交往,深化戰略協作,維護好兩國共同利益和各自正當權益。二是對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進行了再推動。中俄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干擾,具有獨立價值和自身規律。雙方商定重啟兩國人員正常往來,推動各領域重點合作項目儘快落地,辦好體育交流年等人文交流活動,夯實兩國關係的民意基礎。三是就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地區問題進行了再對錶。雙方同意深化在聯合國、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合作平臺的協調配合,就朝鮮半島、阿富汗局勢等國際地區熱點問題開展有效溝通,共同維護好亞太地區以及各自周邊地區的和平穩定。
五、問:烏克蘭危機爆發即將滿一年。您如何看待下步走向?
對解決全球安全問題有何建議?王毅:烏克蘭危機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我們同各方一樣,對衝突擴大化、長期化感到擔憂。在烏克蘭問題上,中方始終堅定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對話一邊,站在歷史正確一邊。中方的立場歸結起來一句話,就是勸和促談。一年來,我們沒有袖手旁觀,從不火上澆油,更反對趁火打劫。我們積極推動局勢降溫,鼓勵支持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努力。這場危機發生在歐洲,影響波及全球,不能無限期拖下去。中方支持歐洲在勸和促談方面發揮更加積極和建設性作用。歐洲應當認真思考,創造什麼樣的條件能實現停火止戰?制定什麼樣的框架才能讓歐洲長治久安?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才能真正體現歐洲的戰略自主?出席慕安會期間我與1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和外長分別會見,也包括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訪俄期間,我同俄方領導人就當前局勢深入交換看法。一路走來,我感到各方立場雖不盡相同,甚至尖銳對立,但都接受最終應通過對話談判解決爭端,都理解應構建地區安全架構實現和平,都讚賞中方秉持的客觀立場和冷靜態度,都期待中方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問題發揮更積極作用。中方即將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文件,重申中方一貫主張,也將吸納各國合理關切,爭取形成國際社會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最大公約數。中方認為,形勢越是複雜,越要保持清醒;問題難度越大,越要堅持對話。中方將繼續根據事情的是非曲直發揮建設性作用,鼓勵支持當事方不放棄任何致力於和平的努力,與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探索政治解決危機的有效途徑。建設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是各國人民的強烈願望,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更是時代前進的正確方向。當今世界面臨諸多動盪戰亂,根源正是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沒有得到真正的遵守。任何國家都沒有特權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本國例外和雙重標準,任何霸權、霸凌、霸道之事都應得到各國人民的一致抵制。在本次慕安會演講中中方呼籲,爲了世界更安全,我們都應堅持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都應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和平解決爭端,都應迴歸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都應重視發展的關鍵作用。中方願以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為契機,同各國加強溝通合作,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共同守護世界人民的安寧,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
2月24日,外交部網站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

一、尊重各國主權。公認的國際法,包括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應該得到嚴格遵守,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切實保障。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各方要共同維護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國際法應當得到平等統一適用,不應採取雙重標準。
二、摒棄冷戰思維。一國的安全不能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地區安全不能以強化甚至擴張軍事集團來保障。各國的合理安全利益和關切都應得到重視和妥善解決。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應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着眼世界長治久安,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架構,反對把本國安全建立在他國不安全的基礎之上,防止形成陣營對抗,共同維護亞歐大陸和平穩定。
三、停火止戰。衝突戰爭沒有贏家。各方應保持理性和剋制,不拱火澆油,不激化矛盾,避免烏克蘭危機進一步惡化甚至失控,支持俄烏相向而行,盡快恢復直接對話,逐步推動局勢降級緩和,最終達成全面停火。
四、啟動和談。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都應得到鼓勵和支持。國際社會應堅持勸和促談正確方向,幫助衝突各方儘快打開政治解決危機的大門,為重啟談判創造條件和提供平臺。中方願繼續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五、解決人道危機。一切有利於緩解人道危機的舉措都應得到鼓勵和支持。人道主義行動必須遵守中立、公正原則,防止將人道問題政治化。切實保護平民安全,為平民撤離交戰區建立人道主義走廊。加大對相關地區的人道主義援助,改善人道主義狀況,提供快速、安全、無障礙的人道主義准入,防止出現更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支持聯合國在對衝突地區人道援助方面發揮協調作用。
六、保護平民和戰俘。衝突當事方應嚴格遵守國際人道法,避免襲擊平民和民用設施,應保護婦女、兒童等衝突受害者,尊重戰俘的基本權利。中方支持俄烏交換戰俘,各方應為此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七、維護核電站安全。反對武裝攻擊核電站等和平核設施。呼籲各方遵守核安全公約等國際法,堅決避免出現人為核事故。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為促進和平核設施的安全安保發揮建設性作用。
八、減少戰略風險。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應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防止核擴散,避免出現核危機。反對任何國家在任何情況下研發、使用生化武器。
九、保障糧食外運。各方應均衡全面有效執行俄羅斯、土耳其、烏克蘭和聯合國簽署的黑海糧食運輸協議,支持聯合國為此發揮重要作用。中方提出的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為解決全球糧食危機提供了可行方案。
十、停止單邊制裁。單邊制裁、極限施壓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會製造出新的問題。反對任何未經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有關國家應停止對他國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為烏克蘭危機降溫發揮作用,也為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創造條件。
十一、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各方應切實維護現有世界經濟體系,反對把世界經濟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共同減緩危機外溢影響,防止國際能源、金融、糧貿、運輸等合作受到干擾,損害全球經濟復蘇。
十二、推動戰後重建。國際社會應採取措施支持衝突地區戰後重建。中方願為此提供協助並發揮建設性作用。
來源:新華社、外交部網站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2/24/mppU5GubbrBinqarPkRUuEzuLFhBwkLTkC8.jpe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