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逐夢寰宇問蒼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繼續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中國載人航天已經走過30年,而中國人首次飛上太空也已經過去了20個年頭。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五號,已經有10艘載人飛船、16名中國航天員造訪太空。
載人登月探測工程即將全面實施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成就展也首次向公衆全面展現未來發展的藍圖。按照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戰略,接下來將全面實施載人登月探測工程。目前,已完成相關關鍵技術的攻關和方案的深化論證。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表示,我們已經完成了登月用的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飛船和登月着陸器、登月宇航服這些關鍵技術的攻關,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登月階段的實施方案。今年,按照計劃,我們登月階段的研製建設任務將全面實施。在這同時,我們還開展針對航天員在月面長期生存以及開發和利用月球的資源,我們要開展一系列的預先研究,為中國人探索月球更長遠的任務奠定技術基礎。
國際合作的多個空間科學應用項目正在實施:即將開始準備選拔國際航天員
一直以來,中國載人航天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與世界上所有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和地區一道,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目前,與聯合國外空司、歐洲空間局共同遴選的多個空間科學應用項目正在按計劃實施,相關載荷將於今年開始陸續上行中國空間站開展實驗。國際航天員的選拔工作也將開始。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介紹,已有多個國家提出選派航天員參與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的需求。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陳善廣表示,我們即將開始準備選拔國際的航天員,到我們空間站上去,一起來聯合開展科學實驗等等。來到中國的空間站,用中國的飛船上太空,對中國的飛行器要進行熟悉,這方面的工作可能只能等到了國內以後,我們專門由教員為他們進行輔導。我們也希望國外的航天員來中國的空間站,也更多瞭解中國文化,當然我們也期望,國家之間、航天員之間的文化的交流,互相促進,也會更有價值。
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繼續“太空出差”
此時此刻,神舟十五號乘組三名中國航天員正在太空中的中國空間站執行任務。去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並與核心艙對接,之後中國空間站進入運營期。根據計劃,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於今年5月返回地面。目前,任務進程已經近半。根據規劃,今年還將發射神舟十六號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
2023年飛行任務乘組已完成選拔
根據任務規劃,今後中國航天員將常態化值守空間站,每批航天員任務期為6個月,今年還將有2批6名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介紹,這六名航天員的選拔工作目前已經完成。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表示,大家知道咱們空間站去年建成之後,我們整個的從空間站工程來講,它進入了一個運營期,或者說它常態化飛行。這樣我們現在就制定了一個選拔的方案,在任務前一年到一年半就會選拔航天員,執行任務的航天員和他的備份的航天員,現在我們基本上採取了兩次任務一起選拔,再選拔備份的梯隊,這樣有利於我們的訓練和備份互相銜接,一次任務一次任務地疊加。所以大家也可以想象,我們現在肯定是已經選拔出了我們的今年的執行任務的乘組以及備份,這樣有利於咱們整個的任務的執行。
楊利偉介紹,未來中國航天員的分工將越來越多元化,選拔的來源、種類和標準也進行了不小的調整。從最初我們第一批航天員選拔來自於空軍的飛行員,到現在我們的航天員不單單來自於飛行員,還有來自於地方的大專院校、大學,還有來自於我們的科研機構,還有我們的工程部門以及科學院,各行各業,包括我們第四批的航天員,還要面對港澳(地區)。這樣,從航天員的來源上也發生了很多不同的變化。從種類上,除了我們的駕駛員到工程師,還有載荷專家。現在我們的這些標準也好,我們的訓練的一些規章制度都進入了成熟期或者說應用期。當然,我們工程現在也轉入了空間站的運營期。
目前,中國空間站已全面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接下來工程總體將全面實施載人登月探測工程。
航天員陳冬表示,我們中國載人航天從無到有,從有到輝煌,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為之付出。我也很幸運,能夠把自己的精力、體力、智力投入到載人航天工程,更重要的是展望未來。我覺得我們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去探索更深的太空,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月球、火星乃至更遠的星球就是我們下一個目標,我們所有人類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家園。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