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香港是較早引進西方現代競技體育的亞洲城市。近年來香港體育事業迎來新發展。特區政府實行“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政策方針,舉辦了一系列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新一屆特區政府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統籌發展文化體育旅遊業。香港運動員在國際賽場屢創佳績,東京2020奧運會和殘奧會分別奪得1金2銀3銅和2銀3銅。全民體育蓬勃開展,每兩年舉辦一屆的全港運動會吸引廣大市民踴躍參與。2019年香港體育及相關活動的增加值達590億港元,相關就業人數達83,000人。面對新時代發展需要,香港應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制定體育扶持政策,善用現有體育資源,打造現代體育產業集群,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一起,全力辦好第15屆全國運動會,積極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通過体育盛事充分對外展示城市實力、國家形象和民族風采。
文|香港 高敬德
香港發展體育業具備獨特優勢
香港享有“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香港體育高度自治。香港基本法保障香港體育業在法律上高度自治,賦予香港特區政府在體育政策制定上的高度自主權,體育管理和體育對外交往上的高度自治權。香港既與內地具有密切和深入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關係,又與國際市場聯繫緊密,還享有《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等優惠政策,能夠在“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下,更好發揮體育業“超級聯繫人”作用。
香港經濟持續繁榮,助推體育業發展。香港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較高的對外開放水平為體育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經濟支持與廣闊的市場保障。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香港體育產業及相關活動的本地生產總值由2016年的510億港元增加至2019年的590億港元,佔同期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由2.0%上升至2.1%。體育經濟雇用的人數亦由78,000人增加至83,000人。
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體育業提供重要切入點。在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下,香港體育業發展應結合國家的發展戰略和香港的內在需求,找到新的合作增長點。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均提出支持香港體育事業發展,助力香港開拓更廣闊的體育市場,開展更廣泛的體育交流合作。
香港作為自由貿易港,體育業可以促進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香港可以推進內地參與國際大循環,吸引國際體育組織、人才、產業、資金與技術,融入內地體育產業鏈與供應鏈。香港可以藉助自由貿易港的優勢,建立國際賽事中心,擔當國際賽事聚集地、中轉站的角色,為國際賽事在內地舉辦鋪路。
香港作為全球信息和資訊中心,能夠吸引國際體育組織總部集聚。香港與世界各國的網絡無縫對接,這為信息溝通提供了最基本的渠道。香港是海外企業總部的集中地,大量的海外企業為香港提供了即時的全球資訊以及接觸世界各地狀況和市場形勢的渠道。香港具有引入國際體育組織、海外體育總部落戶的優勢,可通過打造體育總部集群,助力提升體育總部經濟發展能級。
香港體育產業發展具有光明前景
在國家“十四五”目標下,香港應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地位作用,聯通國內外體育資源,將體育產業發展成為香港經濟重要增長點、未來產業發展重要方向以及區域合作交流重要手段,將香港建設成為中國體育“橋頭堡”和世界體育中心。
一是推動體育產業成為香港重要經濟增長點。體育與文化、旅遊、金融等多業態融合發展,形成以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運動用品業、體育金融服務業、體育休閒旅遊業為重點,投資主體多元化的體育產業體系。
二是進一步優化體育產業發展環境。體育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理順,體育產業政策更加完善,形成一整套體育產業發展意見和管理辦法,形成國際化、法治化、公平化的跨境體育產業投資、貿易規則新體系,吸引世界一流體育機構或總部落戶,令國際體育交流更加廣泛,體育城市的品牌國際影響力更加突出。
三是進一步健全體育賽事體系。建立科學的體育賽事戰略規劃、評估與決策機制,統一實施賽事頂層設計與總體布局,以舉辦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際級、國家級高端賽事為重點,建立與國際接軌、與內地互聯的體育賽事發展模式,助力內地體育競賽表演業復蘇。
四是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協同。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與其他城市體育產業更加密切聯通互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體育合作取得新進展,形成多中心聯動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新模式。
從中長期戰略目標來看,香港應瞄準三個重要時間節點。一是到2032年,香港加快形成與世界體育中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產業發展格局,以高端體育賽事為中心的競賽表演業更加完善,以國際競爭力強的體育企業為主體的市場體系更加合理,以體育科技創新發展為引領的產業體系更加發達,以產業政策和營商服務為重點的支撐體系更加健全,體育綜合競爭力世界領先,成為輻射全球的體育資源配置中心城市。二是到2036年,以香港為龍頭,依托並聯合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同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三是到2037年,香港回歸祖國40周年之际,香港國際體育組織林立、國際體育賽事系列化、體育市場供給充足豐富、體育消費愈加旺盛、體育對其他產業帶動作用強勁,躋身於世界體育產業發達城市行列,達到與世界著名體育城市相媲美的體育業發展水平,成為中國體育“橋頭堡”和世界體育中心。
香港體育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建議
香港體育要實現上述目標,建議抓緊實施以下戰略重點。
一是優化體育產業發展環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香港應制定體育產業相關的財政、稅收、金融、土地和公共服務等政策,形成國際化、法治化、公平化的跨境體育產業投資、貿易規則新體系,優化區域協同、跨境協調、城市合作、產業分工和社會治理等機制,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優惠和便利。安排財政資金用於扶持體育產業,設立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體育人才工作專項經費等。積極搭建體育產業投融資對接平台,鼓勵金融機構針對性開發體育金融產品。政府採購、購買服務等適當向體育企業傾斜,擴大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範圍,把體育賽事、體育活動、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等項目交由體育企業承辦。將體育設施建設、體育產業項目用地納入城市規劃,優先安排“奧運電競產業基地”或“奧運電競科技小鎮”產業用地,規劃用地面積不少於1平方公里。
二是發揮賽事帶動引領作用,建設世界體育賽事中心。積極申辦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爭取世界錦標賽、盃賽、公開賽等國際頂級賽事落戶,持續推動“M”品牌系列賽事提檔升級,申辦田徑、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橄欖球、游泳等市場化程度高、國際影響力大,以及馬拉松、馬術、帆船、搏擊、擊劍、攀岩、街舞等在香港發展潛力強的單向體育賽事,構建高端體育賽事體系。不斷提升賽事品質和服務水平,確保賽後遺產利用體系基本完備,促進賽事與文創、娛樂、購物、餐飲、住宿、交通、物流、建築、傳媒、廣告等上下游行業深度聯動,提升賽事市場化配置水平。
三是發展體育總部集群,建設世界體育組織中心。積極引進國際體育組織的總部或分支,使香港形成以單項國際體育組織集聚為特點的“城市會客廳”。舉辦國際體育論壇會議、體育產業投資洽談展銷會,搭建香港與世界體育合作交流的平台。積極引進知名體育諮詢公司、體育經紀公司、體育科研院所、體育科創企業等,建設體育產業研究中心、國際體育產業技術轉移中心,推動體育產業集群化,逐步佔領全球體育產業高端價值鏈。
四是把握體育數字化風口,加快奧運電競產業發展。創新數字體育消費新業態,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新科技,培育壯大電子競技、線上賽事、在線健身、居家健身等新業態。重點發展奧運電競業,加快布局比賽、培訓、資格認證、硬件研發生產、智能穿戴設備、軟件改造升級、數據分析等產業鏈,吸引優秀電競人才,率先進行全球性奧運電子競技體育娛樂生態大開發,打造世界奧運電競中心。力爭到2032年,香港智能穿戴設備與奧運電競產業產值約2,000億港元,佔GDP5.0%,新增就業約50,000人。
五是加強體育文化交流合作,推動體育協同發展。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在體育設施、辦賽、人才、項目資源等方面優勢,以香港為龍頭,以澳門、廣州、深圳為依托,推進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共同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或世界盃等大型體育賽事,打造多中心聯動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新模式。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體育用品製造業轉移、體育金融資本合作、體育賽事合作等方面對接,加強中外體育合作交流。
六是推進體育創新融合,發展體育產業生態圈。吸引和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體育產業領域,開發創新型的“體育+”融合發展的商業模式,引進體育產業基地、體育產業園區及體育產業群建設等項目,引進體育產業節慶、體育展會、體育論壇等活動,發展體育文化、體育旅遊、體育傳媒、體育中介、體育社交、體育康復、體育科技等產業。支持體育初創企業發展,孵化體育上市企業,力爭2032年培育10家以上獨角獸體育企業。
香港大力發展體育運動和體育產業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是香港廣大市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必然要求。香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只要我們善用優勢,勇於創新,大膽開拓,一定能把香港建設成為中國體育“橋頭堡”和世界體育中心,為改善香港經濟社會民生,為國家和世界體育業發展作出貢獻!
(作者係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會長,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3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2/28/LixmeHuOmuGLMd1FD2WqeAkroWVjXpOCDqj.jpe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歷史上,香港是較早引進西方現代競技體育的亞洲城市。近年來香港體育事業迎來新發展。特區政府實行“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政策方針,舉辦了一系列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新一屆特區政府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統籌發展文化體育旅遊業。香港運動員在國際賽場屢創佳績,東京2020奧運會和殘奧會分別奪得1金2銀3銅和2銀3銅。全民體育蓬勃開展,每兩年舉辦一屆的全港運動會吸引廣大市民踴躍參與。2019年香港體育及相關活動的增加值達590億港元,相關就業人數達83,000人。面對新時代發展需要,香港應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制定體育扶持政策,善用現有體育資源,打造現代體育產業集群,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一起,全力辦好第15屆全國運動會,積極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通過体育盛事充分對外展示城市實力、國家形象和民族風采。
文|香港 高敬德
香港發展體育業具備獨特優勢
香港享有“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香港體育高度自治。香港基本法保障香港體育業在法律上高度自治,賦予香港特區政府在體育政策制定上的高度自主權,體育管理和體育對外交往上的高度自治權。香港既與內地具有密切和深入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關係,又與國際市場聯繫緊密,還享有《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等優惠政策,能夠在“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下,更好發揮體育業“超級聯繫人”作用。
香港經濟持續繁榮,助推體育業發展。香港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較高的對外開放水平為體育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經濟支持與廣闊的市場保障。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香港體育產業及相關活動的本地生產總值由2016年的510億港元增加至2019年的590億港元,佔同期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由2.0%上升至2.1%。體育經濟雇用的人數亦由78,000人增加至83,000人。
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體育業提供重要切入點。在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下,香港體育業發展應結合國家的發展戰略和香港的內在需求,找到新的合作增長點。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均提出支持香港體育事業發展,助力香港開拓更廣闊的體育市場,開展更廣泛的體育交流合作。
香港作為自由貿易港,體育業可以促進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香港可以推進內地參與國際大循環,吸引國際體育組織、人才、產業、資金與技術,融入內地體育產業鏈與供應鏈。香港可以藉助自由貿易港的優勢,建立國際賽事中心,擔當國際賽事聚集地、中轉站的角色,為國際賽事在內地舉辦鋪路。
香港作為全球信息和資訊中心,能夠吸引國際體育組織總部集聚。香港與世界各國的網絡無縫對接,這為信息溝通提供了最基本的渠道。香港是海外企業總部的集中地,大量的海外企業為香港提供了即時的全球資訊以及接觸世界各地狀況和市場形勢的渠道。香港具有引入國際體育組織、海外體育總部落戶的優勢,可通過打造體育總部集群,助力提升體育總部經濟發展能級。
香港體育產業發展具有光明前景
在國家“十四五”目標下,香港應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地位作用,聯通國內外體育資源,將體育產業發展成為香港經濟重要增長點、未來產業發展重要方向以及區域合作交流重要手段,將香港建設成為中國體育“橋頭堡”和世界體育中心。
一是推動體育產業成為香港重要經濟增長點。體育與文化、旅遊、金融等多業態融合發展,形成以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運動用品業、體育金融服務業、體育休閒旅遊業為重點,投資主體多元化的體育產業體系。
二是進一步優化體育產業發展環境。體育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理順,體育產業政策更加完善,形成一整套體育產業發展意見和管理辦法,形成國際化、法治化、公平化的跨境體育產業投資、貿易規則新體系,吸引世界一流體育機構或總部落戶,令國際體育交流更加廣泛,體育城市的品牌國際影響力更加突出。
三是進一步健全體育賽事體系。建立科學的體育賽事戰略規劃、評估與決策機制,統一實施賽事頂層設計與總體布局,以舉辦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際級、國家級高端賽事為重點,建立與國際接軌、與內地互聯的體育賽事發展模式,助力內地體育競賽表演業復蘇。
四是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協同。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與其他城市體育產業更加密切聯通互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體育合作取得新進展,形成多中心聯動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新模式。
從中長期戰略目標來看,香港應瞄準三個重要時間節點。一是到2032年,香港加快形成與世界體育中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產業發展格局,以高端體育賽事為中心的競賽表演業更加完善,以國際競爭力強的體育企業為主體的市場體系更加合理,以體育科技創新發展為引領的產業體系更加發達,以產業政策和營商服務為重點的支撐體系更加健全,體育綜合競爭力世界領先,成為輻射全球的體育資源配置中心城市。二是到2036年,以香港為龍頭,依托並聯合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同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三是到2037年,香港回歸祖國40周年之际,香港國際體育組織林立、國際體育賽事系列化、體育市場供給充足豐富、體育消費愈加旺盛、體育對其他產業帶動作用強勁,躋身於世界體育產業發達城市行列,達到與世界著名體育城市相媲美的體育業發展水平,成為中國體育“橋頭堡”和世界體育中心。
香港體育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建議
香港體育要實現上述目標,建議抓緊實施以下戰略重點。
一是優化體育產業發展環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香港應制定體育產業相關的財政、稅收、金融、土地和公共服務等政策,形成國際化、法治化、公平化的跨境體育產業投資、貿易規則新體系,優化區域協同、跨境協調、城市合作、產業分工和社會治理等機制,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優惠和便利。安排財政資金用於扶持體育產業,設立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體育人才工作專項經費等。積極搭建體育產業投融資對接平台,鼓勵金融機構針對性開發體育金融產品。政府採購、購買服務等適當向體育企業傾斜,擴大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範圍,把體育賽事、體育活動、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等項目交由體育企業承辦。將體育設施建設、體育產業項目用地納入城市規劃,優先安排“奧運電競產業基地”或“奧運電競科技小鎮”產業用地,規劃用地面積不少於1平方公里。
二是發揮賽事帶動引領作用,建設世界體育賽事中心。積極申辦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爭取世界錦標賽、盃賽、公開賽等國際頂級賽事落戶,持續推動“M”品牌系列賽事提檔升級,申辦田徑、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橄欖球、游泳等市場化程度高、國際影響力大,以及馬拉松、馬術、帆船、搏擊、擊劍、攀岩、街舞等在香港發展潛力強的單向體育賽事,構建高端體育賽事體系。不斷提升賽事品質和服務水平,確保賽後遺產利用體系基本完備,促進賽事與文創、娛樂、購物、餐飲、住宿、交通、物流、建築、傳媒、廣告等上下游行業深度聯動,提升賽事市場化配置水平。
三是發展體育總部集群,建設世界體育組織中心。積極引進國際體育組織的總部或分支,使香港形成以單項國際體育組織集聚為特點的“城市會客廳”。舉辦國際體育論壇會議、體育產業投資洽談展銷會,搭建香港與世界體育合作交流的平台。積極引進知名體育諮詢公司、體育經紀公司、體育科研院所、體育科創企業等,建設體育產業研究中心、國際體育產業技術轉移中心,推動體育產業集群化,逐步佔領全球體育產業高端價值鏈。
四是把握體育數字化風口,加快奧運電競產業發展。創新數字體育消費新業態,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新科技,培育壯大電子競技、線上賽事、在線健身、居家健身等新業態。重點發展奧運電競業,加快布局比賽、培訓、資格認證、硬件研發生產、智能穿戴設備、軟件改造升級、數據分析等產業鏈,吸引優秀電競人才,率先進行全球性奧運電子競技體育娛樂生態大開發,打造世界奧運電競中心。力爭到2032年,香港智能穿戴設備與奧運電競產業產值約2,000億港元,佔GDP5.0%,新增就業約50,000人。
五是加強體育文化交流合作,推動體育協同發展。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在體育設施、辦賽、人才、項目資源等方面優勢,以香港為龍頭,以澳門、廣州、深圳為依托,推進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共同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或世界盃等大型體育賽事,打造多中心聯動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新模式。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體育用品製造業轉移、體育金融資本合作、體育賽事合作等方面對接,加強中外體育合作交流。
六是推進體育創新融合,發展體育產業生態圈。吸引和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體育產業領域,開發創新型的“體育+”融合發展的商業模式,引進體育產業基地、體育產業園區及體育產業群建設等項目,引進體育產業節慶、體育展會、體育論壇等活動,發展體育文化、體育旅遊、體育傳媒、體育中介、體育社交、體育康復、體育科技等產業。支持體育初創企業發展,孵化體育上市企業,力爭2032年培育10家以上獨角獸體育企業。
香港大力發展體育運動和體育產業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是香港廣大市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必然要求。香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只要我們善用優勢,勇於創新,大膽開拓,一定能把香港建設成為中國體育“橋頭堡”和世界體育中心,為改善香港經濟社會民生,為國家和世界體育業發展作出貢獻!
(作者係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會長,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3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2/28/LixmeHuOmuGLMd1FD2WqeAkroWVjXpOCDqj.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