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陽春三月,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如期而至。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的開局之年。開局關乎全局,今年的全國兩會因此備受矚目。與此同時,今年也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第一年。《紫荊》雜誌2023年3月刊特邀6位新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撰文,談他們首次以全國人大代表身份參與兩會的感受與抱負,以及對國家治理的建議。
文|香港 文頴怡
很高興本人被推選為港區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倍感榮幸也深感任重道遠。自1997年香港回歸以來,香港作為獨立的選舉單位已成功選舉產生了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是“一國兩制”在港推進落實的重要體現,彰顯“一國兩制”下國家主權原則,也反映香港同胞積極參與國家事務的決心和信心。歷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勤勉盡責、積極履職,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豐富和發展“一國兩制”實踐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本人作為新晉全國人大代表,將以“為人民謀幸福,為香港謀復興”作為前進目標,以習近平總書記的“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及二十大精神為個人行動指導綱領,堅持“以百姓心為心”,努力傾聽人民心聲,汲取人民智慧,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國家層面積極參加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工作,努力履行好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全國人大代表職責,在香港層面作為愛國愛港中堅力量,以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出自身應有貢獻,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本人即將首次赴京參加兩會,希望提出包括“青年事務、安老服務及素質教育”三方面的建議,在這裡也和大家分享一些看法:
豐富港澳青少年與內地的交流機制
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強調青年工作部署,號召“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本人建議青年事務可從學校、社區、專業協會等層面加強工作部署,同時豐富港澳青少年與內地的交流機制,為青少年開拓更多發展機遇。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內地與港澳青年交流合作自2020年起均以線上形式進行,人員往來與流動幾近停滯。隨著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本人認為現在可以趁機豐富港澳青少年與內地的交流機制,包括加強內地城市與港澳高校、社會團體和青年團體的交流合作,定期舉辦雙向的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例如實習、公益活動,讓港澳青少年全方位了解祖國最新發展。
推進香港與內地的安老服務業合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當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創業的機會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根據特區政府統計處2022年公布的數據,本港長者比例已超過兩成,是世界最長壽地區之一,正式成為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的趨勢下社會負擔加重,預計到2037年每1.7名在職人士需要撫養1名長者,安老資源是否足夠分配成為社會的擔憂。本人做過東華三院主席,深感安老對香港的重要性,建議從灣區養老及青耆同樂計劃改善安老服務,並推進香港與內地的安老服務業合作。
首先,可以由社會慈善團體、同鄉社團等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安老中心形成結對,為家庭資產在設限之下的長者提供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養老中心居住月費的配對資金援助,一定程度上緩解香港安老院不足、安老服務人手不足的問題。在本地,可與青年工作相結合,推廣青耆同樂計劃,讓大專院校以上的年輕人與安老院長者形成一對一幫扶,讓青年人到訪安老院為長者提供義工服務。
深化香港與內地高校師生交流計劃
香港教育一直以來與就業銜接較好,但素質教育全人培養方面稍顯不足,再加上現在香港的中小學生普遍都缺乏對國情的認識,本人建議可以深化“香港與內地高校師生交流計劃”,每年邀請更多香港高校學生及教師到內地參加暑期小學期課程、交換生課程、講座、學術競賽、社會服務等。
本人也希望以中華傳統文化為載體加強德育及美育教育,培養青少年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這對青少年的品德塑造、性格養成、美學品位都有益處。
作為在東華三院、香港廣西社團總會、義工聯盟等平台具有多年深入社區、服務社群經驗的一份子,本人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後,更希望以民生福祉為己任,以發揮上傳下達橋樑作用為工作目標,充分收集香港社情民意,豐富聯繫人民群眾的渠道和方式,團結各界人士共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香港推動良政善治建言獻策;同時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在當前香港需要積極拓展“興”動能繼續騰飛的關鍵期,培養好下一代的接班人,團結生力軍做好香港未來發展部署也是本人的工作重點。
本人希望和每一位愛國愛港的香港居民一道成為建設香港的積極力量,攜手把香港這個家園建設好、守護好,為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迎來新局面、書寫新篇章共同奮鬥!
(作者係港區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文章小標題為編者所擬,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