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陽春三月,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如期而至。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的開局之年。開局關乎全局,今年的全國兩會因此備受矚目。與此同時,今年也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第一年。《紫荊》雜誌2023年3月刊特邀6位新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撰文,談他們首次以全國人大代表身份參與兩會的感受與抱負,以及對國家治理的建議。
徐莉
文|香港 徐莉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於3月5日在北京召開,幾千名代表共聚北京,共商國是。本人有幸當選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作為人大“新丁”深感責任重大,期望通過新一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身份,參與國家治理和建設,將國家的好政策和經驗帶給香港市民。在構建地區治理體系層面,期望能幫助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大局,並將房屋和醫療等“老大難”問題向國家反映,協助政府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破解深層次矛盾。
新一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有21位是新面孔,涵蓋政界到商界,再到教育、法律等各專業界別的精英賢達,呈現年輕化、專業化、多界別化的趨勢,有利於為履職活動帶入新活力與新思維。香港回歸二十五年,國家已經進入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香港也正邁向“由治及興”的新時代,新一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可謂是任重而道遠。
一直以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在參與國家治理和香港社會事務方面發揮“雙重積極作用”,成為中央與香港溝通的重要橋樑。一是在國家層面,積極參與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工作,發揮香港代表專業能力強、國際視野廣、務實有為等作風,積極履行好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為國家改革開放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獻言獻策,貢獻香港智慧,推動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二是在香港層面,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作為愛國愛港的中堅力量,更需要承擔維護國家憲法和基本法的責任,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預本港事務,堅決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督促和推動香港履行憲制責任,切實有效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團結和諧,長期繁榮穩定。
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出的“四點希望”和二十大報告有關“一國兩制”的重要論述,為推進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指明了方向,為香港實現長治久安和長期繁榮穩定提供了行動指南,對香港實現良政善治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引作用。作為新一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本人一定會秉承並發揚光榮傳統,虛心學習,履職盡責,為助力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增強香港“興”的動能發揮更大作用。
香港具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在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在促進國家與世界的聯繫,推動香港更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加是責無旁貸。在未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要更有效助力香港準確把握“香港所長”和“國家所需”的交匯點,更加主動積極地做好與中央和內地省市對接,向香港推廣內地機遇,向國際講好香港故事等工作,令香港在“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中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提升內地旅客離港免稅購物額度
振興旅遊業
隨著內地與香港全面通關,社會全面復常,進一步提振兩地經濟活動和人文交流,幫助香港重拾發展動力和蓬勃生機。特區政府日前公布“你好,香港!”全球宣傳活動,向全世界說好香港故事,推廣香港商機,吸引旅客遊玩消費,預期將吸引100多萬遊客到港,帶動空前的消費熱潮。
為進一步幫助香港經濟復蘇,本人將在會議期間建議,參考海南島的免稅措施——將免稅購物額度放寬至每年每人10萬元等相關優惠政策適用於香港,以吸引內地遊客來港消費,重振香港旅遊產業,進一步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助推香港更好成為內循環的“參與者”和外循環的“促進者”。
增聘定向招募港澳籍公務員
助力打造灣區創科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中央擘畫的一張偉大發展藍圖,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如今大灣區的發展已經從基礎設施的“硬聯通”逐步升級到治理機制的“軟聯通”,而支撐“軟聯通”改革的重點方向就要不斷加強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等關鍵要素在大灣區內的廣泛深度流通,人才是諸多要素流通中最關鍵的部分,目前大灣區內各地均出台了一系列協助人才融合交流的政策。
此前深圳定向招募港澳籍公務員反應熱烈,是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發展的標誌,為大灣區其他城市樹立了典範。港澳青年到深圳擔任公務員,不僅是擴大了自身的就業渠道,增進對內地行政法律和公務流程的了解,也為深圳公務員體系帶來更廣闊的國際視野和先進理念。在深圳錄用港澳籍公務員的推動下,會促進更多港澳籍人才到內地工作,有利於港澳人力資源要素融入內地,增強港澳居民對祖國的向心力,促進三地共同繁榮發展。
因此,本人將建議,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進一步增加定向港澳選拔公務員職位的名額和領域。除了面向金融、法律、外語等熱門專業外,在科技創新方面也應開放更多職位,特別是廣東省科技廳、各市的科技局或科技創新委員會等政府部門的科技相關職位,讓港人有更多渠道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作者係港區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3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3/2/YpFZ0DVYoHpQXy4PK3P3wMxSzrOqjDSiP9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