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屠海鳴
昨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開幕。首日的“重頭戲”是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年達30%以上,中國經濟走向與重點,關乎世界,更關乎香港!
昨天的人民大會堂氣氛異常熱烈,坐在一樓會埸的2948位人大代表和坐在二樓會埸的2100多位政協委員,早早的來到會埸,大家期盼著李克強總理任內的最後一份工作報告能夠有很多亮點。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謎底終於解開!此前,人們對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的猜想很多。這個目標定的不高不低。說其“不高”,因為疫情前數年,中國經濟增長大體上保持6%左右;說起“不低”,因為2023年世界經濟前景並不樂觀。今年1月,世界銀行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1.7%,將是近30年來全球增長速度第三低的一年。世行分析認為,高通脹、利率上升、投資下降和俄烏衝突等因素的疊加,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威脅。再從長期目標看,中國規劃在2035年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意味著2020年至2035年年均增速為4.73%。
關注國家的大局和大勢,正是謀劃香港“一域”和“當下”的必修課。今年1月,香港與內地通關,彭博社對12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香港2023年經濟增長的中值預估為3.3%,高於去年11月25名經濟學家預測的2.7%。經濟學家對香港經濟與內地經濟的關聯度觀察精准到位。內地經濟起跑,帶動香港向前。這是規律!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這意味著,中央政府將促進消費實現量的擴大和質的提升。
觀大局,謀一域。香港能否從中分得一杯羹?香港是“購物天堂”,香港旅遊發展局數據顯示,2018年訪港旅客約6515萬人次,其中,來自內地的旅客達5104萬人次,佔78%。2019年以來,來港遊客銳減,令香港零售、旅遊、食肆、酒店等行業長期處於“半死不活”狀態。如今,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香港靠什麼重新吸引內地客源?香港需要賺內地人的錢,又要避免遊客“一窩蜂”湧向港島,打擾市民正常生活,還要防止口岸附近的“水客”。不能總是抱怨,應檢討以往不足,作長遠規劃,合理分流遊客,改善消費體驗,打造“購物天堂”的升級版。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這意味著,中央政府在利用外資上會持續發力,將出台更優惠的政策、打造更優越的環境。
觀大勢,謀當下。香港能否在這方面有所作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是外資進入內地的便捷通道。李家超行政長官上月訪問中東歸來坦言,沙特和阿聯酋的企業欲進入內地市場,卻苦於“無門”,而香港正好可提供幫助。舉一反三,外資進入內地,內地企業走向世界,香港皆可提供金融服務,市場廣闊,大有可為。
觀國家大局、大勢,謀香港一域和當下。香港可做之事當然不限於以上幾處。“書中自有黃金屋”,《政府工作報告》是一份寶典,蘊藏著香港發財的不少機遇。能不能找到“財富點”?取決於你是否有一雙慧眼、有一顆誠心、有一腔激情。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