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啟剛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我國獨有的優勢。二十大報告提到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一環。香港作為聯通世界的橋樑,有責任落實好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個定位,支持國家增強在世界上的文化影響力。要實現這一切,我們必須在國際文化交流合作上下功夫,我認為內地和香港應從三個層面互相配合:
第一,採取“灣區共享”策略,支持內地與香港聯合創作。香港的最大短板在於缺乏土地而且租金高昂,令製作及排練設施嚴重短缺,阻礙了優秀作品的產生。作為大灣區的一部分,香港應與內地九市優勢互補。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裡面就提到要“建設港澳演藝機構內地後勤服務基地”,以便利港澳藝團於大灣區演出及進行日常的排練,提升雙方的文化軟實力;同時也能強化內地及香港演藝人才的聯繫,開展聯合創作,促成更多具中國特色的國際化作品供巡演以及在互聯網傳播。
第二,促成國際文藝組織落戶香港,提升我國在國際文化圈的影響力。要讓香港更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國際文化組織的支持是少不了的。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優勢,實行普通法的制度,在成立社會組織,或免稅安排等等領域比較便利,這些組織要落戶香港絕非難事。特區政府應主動出擊,為具影響力的組織提供便利和優惠,製造條件讓他們開設香港分部。通過香港的積極參與,我們可以在關鍵時刻提升我們的國際話語權,同時爭取在香港舉辦權威性的活動,強化香港在文化事務上的世界角色,更好發揮交流中心的功能。同時,這樣將可以增加內地文藝圈朋友與國際機構接觸的機會,向它們宣傳中華文化,讓我國的文化表演及作品成為國際文化舞台的常客。
第三,善用高效市場的力量,推動兩地文藝團體“並船出海”。現時,我國的文化團體因未有海外具實力的代理支援或其他的因素,在海外的事務如租訂場地或申請牌照往往遇上困難,難以進行長期演出。雖然2021年特區政府施政報告裡面提過海外的經貿辦需要在推廣文化事業上有所擔當,但由於人手和資源短缺成效未如理想。事實上,內地和香港不少企業在海外都有商業及人際網絡,我建議兩地政府促成企業組成聯盟,就海外事務協調提供各種,包括資源上的支持。特別是在“一帶一路”的國家,可以實現長期巡演,培養更多喜歡中華文化的海外觀眾群,依靠市場養活文化團體,實現可持續的中華文化“走出去”。
建立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是為了增強我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更好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及知華友華人士,同時也能為我國帶來更多經濟收益。我期待不同地方、部門、組織共同推動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建設,為中華文化成為世界潮流而共同努力。
(作者係港區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3/7/x8KQhiQo1ztJF0OZxr3IhyP4GlFmw3jtazu.jpeg